“你怎么样?”
“你怎么样?”(杂文)
孙柏昌
许久了,“你怎么样?”,似乎成了我与朋友之间的“点头语”。
前天,接到北京朋友的一个电话,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你怎么样?”
就是这样一句寻常的问候,我也接听得非常“艰难”。办公桌上的两部话机好象都是摆设,像我经常关着的手机一样,不中用。
朋友连续呼叫了三次,我才终于听到了那句“你怎么样?”
电话已经“故障“了很长时间了,我也懒得修或换,心里甚至还有一点卑微的“窃喜”:清净。
话机很怪。对方能听到我说话,我却听不到对方的。这样,我不失礼。接了,听不到。如果来电者锲而不舍地呼叫上三次,便可以听到了。除了真正的朋友,都难得有这样一份耐心。于是,故障的话机便过滤或屏蔽了许多可有可无的电话,不错。
我愈来愈喜欢清净了。清净得有点“行尸走肉”。
许久了,我都安于“行尸走肉”式的生存状态,麻木、漠然、恍然无觉……对身边拔地而起的“GDP”或者某个政治人物莫名其妙的消逝,都失去了纳闷或好奇。我觉得,那都是别人的游戏。也许,自己真正的老了。有时,也会偶尔惊惧一下:真的就这样走向墓地?据说,眼下墓地的价格正在飞涨,穷人死都死不起了。我想,我不会。最不济还可以海葬嘛。我就住在海边。海葬会污染环境吗?不知道。也许,还可以给鱼类提供一点不算精美倒也过得去的食物呢。当然,我偶尔在迈台阶时也会有展示生命力的欲望:一步两个台阶或三个,检验自己的腿部的弹性。不过,心理的衰老,才是真正的衰老。不知为什么,对陌生的环境或旅程,都会有一种恐惧。此次回故乡,我在选择回程时,也颇费了些心思。坐公司的车回来,需要坐漫长的6小时,不好。到烟台乘火车,又没有动车。于是,最终选择了去潍坊转动车。先前,母亲在的时候,故乡永远有着神奇的魅力。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没什么。年轻时,我曾从长沙站到北京。也曾从酒泉站到洛阳。那时候,对陌生有着无穷无尽的渴望。
前年,我好象还对一个朋友说过,希望每年能够到国外旅行一次。这话说了,也就成了废话。三年,我自岿然不动。一次欧洲行,都向旅行社交了押金了,也因身体的一点不适,除消了行程。此刻,我又在萌动着许多念头,却对那陌生而漫长的旅程,依然恐惧着莫名。也许,只是一种心理障碍,需要一次突破。
“你怎么样?”朋友问。
“还行。”我答。
朋友大概听出了我的底气不足。邀请我去北京,一起去燕郊看我们共同的朋友,到那儿“卡拉”个醉生梦死?这话好象也说了几年了,始终也未成行。先前,朋友还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们会偶尔去“卡拉”。我喜欢唱的歌,他都会替我点。《驼铃》、《北国之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水一方》什么的。我的《驼铃》曾经赢得一束纸花。因为,那个带手铐的旅客是我的老乡于洋,我的“送战友,踏征程”还有一份温暖的故乡情。
“来吧!我们去吼个天翻地覆。”
“改天吧……”
那个行程还在预定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