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
品茶(随笔)
孙柏昌
我喜欢喝茶,且每水必茶,嗜茶若命。但,与品无关。
我喝茶,形同吃茶。好象在许多方言里,也有把喝茶叫吃茶,古书上也有吃茶的说法。那“吃”字是繁体字,“口”旁再加上个“契”(模糊的记得)。不过,我的吃,是真的“吃”,名符其实。喜欢茶的苦,清苦。凡苦,便视为好。别人喝苦丁茶,一叶足矣,我则需放三五片。尤喜绿茶。绿茶中,不大愿意喝龙井、黄山毛峰什么的。倘在饭店,则点碧螺春、信阳毛尖。也喝过崂山茶、婺源茶,清苦的感觉也都不错。当然,也喝过普洱、铁观音什么的,只是不如喝绿茶的感觉好。前年去南方,朋友送了我一筒灵芝溪黄草,袋装的。一袋便可苦涩一天,甚佳。
时下,茶道与茶文化日兴。我不懂。许多经理人,不管大经理、小经理,倘办公室里不配备上那么一套茶具,就俗,雅不起来。尽管看过茶艺表演,却始终只是把其当作表演。喝茶还是愿意大杯沏,咕咚咕咚喝。一旦那么一小盅一小盅的抿、呷、品,反而觉得不过瘾。记得第一次看茶艺表演,是在鼓浪屿。表演的女孩清秀、漂亮,表演、解说,都很美。回来时曾写一短文,说那女孩完全可以在市电视台主持一个生活节目,会让许多主持人顿失风采。
于茶,我大概与雅无缘。生活的格调也始终与雅无缘。我根深蒂固的是一种草莽气,如同故乡的那些曾经的绿林好汉一样,大碗哈酒呔肉。只是今、昨两天的凌晨,自己在沏茶的时候,却谨慎了许多,因了那茶的金贵。先在大杯沏上少许水,细细的品,品信阳毛尖的色香味,也放在灯光下看那茶水、渐渐膨胀的叶片。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
茶是博客朋友“一然是老顽童”千里迢迢寄给我的,负载着太多的友情。
4月28日,“一然”给我发手机短信:
“孙老师:您好。久未读您的博,甚念。顽童想寄您一点茶叶,您能告诉我您的邮寄方式吗?”
我接到这个信息后,很感动。马上回了短信,表示“谢谢”,也说了“太麻烦,别寄了”的话。随后便又接到一短信:
“聊表心意都不许?信阳毛尖清香淡雅属于君子茶,我家后山就有,五一我又有时间,告诉我吧。”
于是,我便告诉了。于是,茶便于5月3日快递过来了。
此刻,我在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正在品着这茶,这友情。
我和“一然”在虚拟的博客世界相识了多久?一年半?准确的时间实在说不清楚了。最初的相识,他是循着我在博客朋友“置酒梅花下”的博文后面的“留评”来的(他发纸条告诉我的)。后来,“一然”偶尔会给我发纸条,很少。说,他是中学老师,曾经把我的博文打印出来,让学生读。他应该不是一个活跃的博客,更新频率不高。只要他更新了,我会去读。文章大抵很短,近似生活日记。在读的过程中,一个忠诚、厚道、孝顺,对家庭极富责任感的中年人的形象,便在我的心底活动起来,愈来愈清晰。于是,我们便互相交换了手机号,通过一次电话。读他的博客时,我心存感动,也始终把他当成自己做人的榜样。他是一个有着大爱的人。对家庭,对朋友,直至虚拟世界的朋友。他对博客朋友的关心,很细微。
当我品茶的时候,我会不安。昨天我向他要通信地址了,他不告诉我。这显然是不平等的(邮包上的地址太模糊了,怎么辨认也看不清楚)。
“一然”说,信阳毛尖是“君子茶”,信哉斯言。
大浓至淡,君子之交也。
古人云:“来而不往,非君子也。”
看来,于茶,于人,都需要细品,只会“咕咚”,终究不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