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做的威尼斯
女人是水做的。这在男性眼中似乎是定论了。要我说,具有灵秀之气的女子才佩称得上水做的。踏上欧洲的土地,心中便一直祈盼能结识一位欧洲女子。我并不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难堪,徐志摩在他的《巴黎的鳞爪》一文中早就流露过这样的想法,并有了九个小时的萍水缘。我一路从巴黎、卢森堡、布鲁塞尔走来,直至意大利方得尝所愿,让我结识了一位灵性而秀丽的欧罗巴女郎--水做的威尼斯。不错,在我第一眼见到她时,就从心底喜欢上了她。这座坐落于亚得里亚海上的威尼斯古城,在我眼里恰似一位貌美而聪慧、充满异国情调的女子。水的阴柔被她用到了极致。
如果说威尼斯古城形似一条鱼,那也是一条美人鱼。这条美人鱼畅游在亚得里亚海上,被大面积水所包围着。乘船游于威尼斯外湖,当地人也称泻湖,我看到的是宽阔的海面上,波涛连连,蔚蓝的天空中海鸟飞翔,不时有悦耳的鸣叫从空中传来。海岸边,繁茂的水草在碧波中荡漾成凤尾一般,煞是好看。更有那风格各异、色彩丰富的欧式建筑在蓝天碧水之间,显得生动而富有灵性,谁也不会在意它们已存在了一千五六百年。
繁忙那是一定的。泻湖上,各式各样的船来来往往,穿梭不息。它们的航行是有序的,靠湖面上大大小小、三五成群的木桩来指引。难怪这湖上立了如许的木桩呢,原本我还心生嘀咕,好好的湖面叫这些木桩破相了。细看这些木桩,上面均有水深刻度,行船者只须依此而行,便不致让船搁浅,自然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游船渐渐靠近古城,我看到了威尼斯最早的财富发祥地--盐仓。这是一座临水而建的低矮建筑,平顶,正面开有多处半圆形窗户和长方形门洞。据说,这是当时威尼斯屯盐的地方,早先威尼斯先民们便是靠盐的交易逐步发展起来的。面对此建筑,目睹威尼斯当今的繁华,怎能不对她的先民们心生敬意呢。游船继续前行,两个巨大的圆柱子吸引了我。听导游郭小姐介绍,这是古威尼斯共和国的国门。一圆柱顶端雕立着一只青铜飞狮,相传是圣彼得的座骑;另一圆柱顶端则是一尊手持长长兵器雕像,据说是威尼斯的守护神。当年,生活在美泉宫貌若天仙的茜茜公主就曾从此国门来到威尼斯。在游人如织的今天,谁能遥想当年美丽的公主来到美丽的威尼斯,该有怎样动人心魄的场景啊。如果有人想问城和人谁比谁更美,那只能是个愚蠢的问题。不存在城和人谁比谁美,有的是美的融合,带来的是无与伦比的美,精彩绝伦的美。这种美,在水做的威尼斯变得难于诉诸文字,难于言说。
如果说外湖让威尼斯飘于水上,犹如美人鱼畅游于海,那么,古城内118个岛屿间2300多条水巷,则是威尼斯这位欧罗巴女郎周身的血脉了。如此,说威尼斯是水做的,便是句实话,毫无夸张之意也。水,成了威尼斯的灵魂之所在。
当地人说,不坐贡多拉等于没来过威尼斯。贡多拉,威尼斯水巷间主要交通工具,类似陆地上的自行车。这是一种两头尖尖,身子狭窄的小船,与我老家早年间渔民放墨鸭的小船颇相像。只是眼前的贡多拉装扮得更漂亮一些,尖尖的两端用油漆涂成黑色,船身则五彩缤纷,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图案都有。船仓中摆放着几张小皮椅子,供游人坐。一般一船以载三四人为宜,多也不能超过五六人,毕竟贡多拉承载量有限。我和同伴们正是乘着贡多拉扑进了威尼斯这位具有异国情调的欧洲女郎怀抱的。穿行于水城之中,一座座造型各具特色的石桥从头顶而过,夹水巷而立的房屋,其墙壁变得直耸陡峭,居民的窗台上时有盆花进入眼帘,无论是红色的花朵,还是绿色的植物,悬于游人头顶不免让人担心。或许,在当地人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如此亲近威尼斯,让我有些兴奋。在贡多拉上,我一改往常的安静,变得不太安分。一会儿移身为同伴拍照,一会儿伸手进水中嘻戏。结果,遭到为我们撑船的威尼斯小伙子批评,他认为我的举动太危险了。他哪里知道,从小在水乡长大的我,水性好着呢,在这样的小船上无论干什么都自如得很,他的担心在我这里是多余的。望着来来往往的贡多拉穿梭于水巷,让我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家乡。多水的家乡,一直在做水的文章,也想着靠水吃水,可多年以来成效似乎并不理想。不知哪一天,那飘浮于水上的家乡小城,也能如威尼斯一般声名远播,吸引八方游客,该有多好啊。“别动,给你来一张。”同伴见我出神,抓拍了一张,我一看效果不错。他们自然不知我心中想法,说不定还以为我对某位貌美的女郎入神呢。
导游郭小姐一路催促着我们快些结束游览行程,说是今天会有雨,到时候就不方便了。我倒是希望天空能下些雨的,想想绵绵春雨中的威尼斯该别具风韵吧?
如果说威尼斯古城形似一条鱼,那也是一条美人鱼。这条美人鱼畅游在亚得里亚海上,被大面积水所包围着。乘船游于威尼斯外湖,当地人也称泻湖,我看到的是宽阔的海面上,波涛连连,蔚蓝的天空中海鸟飞翔,不时有悦耳的鸣叫从空中传来。海岸边,繁茂的水草在碧波中荡漾成凤尾一般,煞是好看。更有那风格各异、色彩丰富的欧式建筑在蓝天碧水之间,显得生动而富有灵性,谁也不会在意它们已存在了一千五六百年。
繁忙那是一定的。泻湖上,各式各样的船来来往往,穿梭不息。它们的航行是有序的,靠湖面上大大小小、三五成群的木桩来指引。难怪这湖上立了如许的木桩呢,原本我还心生嘀咕,好好的湖面叫这些木桩破相了。细看这些木桩,上面均有水深刻度,行船者只须依此而行,便不致让船搁浅,自然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游船渐渐靠近古城,我看到了威尼斯最早的财富发祥地--盐仓。这是一座临水而建的低矮建筑,平顶,正面开有多处半圆形窗户和长方形门洞。据说,这是当时威尼斯屯盐的地方,早先威尼斯先民们便是靠盐的交易逐步发展起来的。面对此建筑,目睹威尼斯当今的繁华,怎能不对她的先民们心生敬意呢。游船继续前行,两个巨大的圆柱子吸引了我。听导游郭小姐介绍,这是古威尼斯共和国的国门。一圆柱顶端雕立着一只青铜飞狮,相传是圣彼得的座骑;另一圆柱顶端则是一尊手持长长兵器雕像,据说是威尼斯的守护神。当年,生活在美泉宫貌若天仙的茜茜公主就曾从此国门来到威尼斯。在游人如织的今天,谁能遥想当年美丽的公主来到美丽的威尼斯,该有怎样动人心魄的场景啊。如果有人想问城和人谁比谁更美,那只能是个愚蠢的问题。不存在城和人谁比谁美,有的是美的融合,带来的是无与伦比的美,精彩绝伦的美。这种美,在水做的威尼斯变得难于诉诸文字,难于言说。
如果说外湖让威尼斯飘于水上,犹如美人鱼畅游于海,那么,古城内118个岛屿间2300多条水巷,则是威尼斯这位欧罗巴女郎周身的血脉了。如此,说威尼斯是水做的,便是句实话,毫无夸张之意也。水,成了威尼斯的灵魂之所在。
当地人说,不坐贡多拉等于没来过威尼斯。贡多拉,威尼斯水巷间主要交通工具,类似陆地上的自行车。这是一种两头尖尖,身子狭窄的小船,与我老家早年间渔民放墨鸭的小船颇相像。只是眼前的贡多拉装扮得更漂亮一些,尖尖的两端用油漆涂成黑色,船身则五彩缤纷,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图案都有。船仓中摆放着几张小皮椅子,供游人坐。一般一船以载三四人为宜,多也不能超过五六人,毕竟贡多拉承载量有限。我和同伴们正是乘着贡多拉扑进了威尼斯这位具有异国情调的欧洲女郎怀抱的。穿行于水城之中,一座座造型各具特色的石桥从头顶而过,夹水巷而立的房屋,其墙壁变得直耸陡峭,居民的窗台上时有盆花进入眼帘,无论是红色的花朵,还是绿色的植物,悬于游人头顶不免让人担心。或许,在当地人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如此亲近威尼斯,让我有些兴奋。在贡多拉上,我一改往常的安静,变得不太安分。一会儿移身为同伴拍照,一会儿伸手进水中嘻戏。结果,遭到为我们撑船的威尼斯小伙子批评,他认为我的举动太危险了。他哪里知道,从小在水乡长大的我,水性好着呢,在这样的小船上无论干什么都自如得很,他的担心在我这里是多余的。望着来来往往的贡多拉穿梭于水巷,让我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家乡。多水的家乡,一直在做水的文章,也想着靠水吃水,可多年以来成效似乎并不理想。不知哪一天,那飘浮于水上的家乡小城,也能如威尼斯一般声名远播,吸引八方游客,该有多好啊。“别动,给你来一张。”同伴见我出神,抓拍了一张,我一看效果不错。他们自然不知我心中想法,说不定还以为我对某位貌美的女郎入神呢。
导游郭小姐一路催促着我们快些结束游览行程,说是今天会有雨,到时候就不方便了。我倒是希望天空能下些雨的,想想绵绵春雨中的威尼斯该别具风韵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无相关信息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