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感觉在洛城
应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之邀,我于5月22日由北京飞往美国洛杉矶,参加该协会举办的“第二届美中华文文学论坛”。因为签证晚了一天,我未能和其他与会者同行,加之不懂英语,又是第一次来美,在飞机上就一直担心自己能否顺利到达目的地。经过近十二个小时、一万公里的空中之旅,我来到了太平洋彼岸陌生的美国。飞机降落洛杉矶机场已是傍晚时分,我推着行李在出口处焦急地寻找着。终于,在攒动的人群中,一行熟悉的中文映入我的眼帘:“欢迎泰州日报副总编辑刘仁前先生”。我心头一热,那块悬着的石头,落地了。
欢迎晚宴在一家中餐馆举行。我一步入餐厅,就有人说,接到了,接到了。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卢威会长主动上前紧紧握着我的手:“终于把你等到了,辛苦了。”黄宗之副会长也上前来问候,虽说先前和他只通过几次电话,发过几次邮件,但一见面全无那陌生之感,满面的笑容,紧握的双手,让我有如见到了久违的朋友。更让我感动的是,整个餐厅四五桌人,都在等待我的到来。我被安排和我国驻洛杉矶总领馆文化参赞陈怀之先生邻近而坐,席间交谈中得知,陈参赞老家是盐城的,与我老家毗邻,且我又是盐城的女婿,谈话自然轻松起来。置身如此氛围,我浑身暖融融的,似乎在参加一次亲友聚会。
既是美中华文作家之间的一次交流活动,晚宴上必要的仪式自然不可少。然,北美作家们席间的才艺展示也好,性情流露也罢,无不令我们从中国大陆来的七位作家学者感动。原本北京人艺出身的张春鹰先生,用他浑厚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在朗诵了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之后,又饱含深情地朗诵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心生感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好在,女作家施玮的主持风格轻松自如,很快让张之元副会长登台亮相。你还别看,张老先生81岁高齡,一头银发,精神矍烁,《陈情表》、《出师表》烂熟于心,脱口而出,足见古文功底深厚。他用上海、江苏、浙江、四川诸多方言讲笑话,惟妙惟肖,生动有趣。这一刻,开心,快乐,弥漫在整个餐厅之中。
晚宴后,我们中国大陆的七位同行者纷纷感叹,原本十几个小时的时差就让人云里雾里的,这晚宴上的氛围,真让人感觉还有如置身家中一般。然,这家的感觉,在5月24日晚上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举办的一次文学沙龙上,被渲染到了极致。
经过一天的学术交流,一天的参观访问,我们对原本陌生的环境,对原本陌生的人,均有了一些了解。就连不懂英语的我,也不再担心因语言不通而无法交流了,尽管洛杉矶作协的友人们在交流时会时不时的冒出几个英语单词。当我们被告知,24日晚上参加他们的一次文学沙龙活动,我们几位都异常高兴。步入“777公寓”(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驻地),我看到一个大客厅一边摆放着各种中式菜肴,餐具之类;一边紧靠书橱放着一架投影机,看似做讲演,演示文件用的。卢威会长和黄宗之副会长还是和晚宴那天一样,忙前忙后,先给我们七位拿餐具,请我们先选择合口的菜肴,让我们心中过意不去。当我得知,所有这些菜,并非出自哪个酒店,而是参会几位女作家从家中做好了带来的。你三个菜,她四个菜,没有约定,全凭自愿。男作家们则主动带些饮品、啤酒之类,也算是与女作家们互补吧。
坦率而言,刚开始我脑瓜子还转不过弯来。这不是我们老家早些年常有的“凑份子、吃碰头”么?现在,早没有了。再普通的家庭请客,都习惯了去酒店,能在家中做一桌饭菜请客,那可是特别礼遇了。不想,在物质生活条件如此优越的美国洛杉矶,在都能挥笔著书立说的洛杉矶华文作家们中间,竟然还保持着如此纯朴的聚会方式,真的让我由不解而心生感动。
卢威会长告诉我,他们协会每年都有若干次这样的沙龙,开始前大家一起吃点东西,然后进行文学方面的专题交流,相互碰撞,相互启发。每次聚餐都不会去酒店,这不是费用的问题。每人都带点东西来“凑份子”,营造的是一种“家”的感觉。协会就是要给予每一位会员“家”的感觉,而每一位会员也要从内心把协会当成自己的“家”。听着卢威会长的介绍,看着几十位作家围着餐桌挟菜,三三两两相聚用餐,其乐融融,好不让人羡慕!这当儿,有几位会员来和我们敬酒,原本没沾酒的我,愉快地拿起纸杯,喝了啤酒,又喝了白酒,真是高兴。
在我印象里,置身于这样的文学氛围,大概还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吧。如今,自己尽管也写点东西,然,早就远离了“家”,感觉自然也就甭谈了。嗐,还真是的,时隔多年,在相距如此遥远的洛城,竟然找到了“家”的感觉。怪么?!
欢迎晚宴在一家中餐馆举行。我一步入餐厅,就有人说,接到了,接到了。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卢威会长主动上前紧紧握着我的手:“终于把你等到了,辛苦了。”黄宗之副会长也上前来问候,虽说先前和他只通过几次电话,发过几次邮件,但一见面全无那陌生之感,满面的笑容,紧握的双手,让我有如见到了久违的朋友。更让我感动的是,整个餐厅四五桌人,都在等待我的到来。我被安排和我国驻洛杉矶总领馆文化参赞陈怀之先生邻近而坐,席间交谈中得知,陈参赞老家是盐城的,与我老家毗邻,且我又是盐城的女婿,谈话自然轻松起来。置身如此氛围,我浑身暖融融的,似乎在参加一次亲友聚会。
既是美中华文作家之间的一次交流活动,晚宴上必要的仪式自然不可少。然,北美作家们席间的才艺展示也好,性情流露也罢,无不令我们从中国大陆来的七位作家学者感动。原本北京人艺出身的张春鹰先生,用他浑厚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在朗诵了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之后,又饱含深情地朗诵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心生感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好在,女作家施玮的主持风格轻松自如,很快让张之元副会长登台亮相。你还别看,张老先生81岁高齡,一头银发,精神矍烁,《陈情表》、《出师表》烂熟于心,脱口而出,足见古文功底深厚。他用上海、江苏、浙江、四川诸多方言讲笑话,惟妙惟肖,生动有趣。这一刻,开心,快乐,弥漫在整个餐厅之中。
晚宴后,我们中国大陆的七位同行者纷纷感叹,原本十几个小时的时差就让人云里雾里的,这晚宴上的氛围,真让人感觉还有如置身家中一般。然,这家的感觉,在5月24日晚上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举办的一次文学沙龙上,被渲染到了极致。
经过一天的学术交流,一天的参观访问,我们对原本陌生的环境,对原本陌生的人,均有了一些了解。就连不懂英语的我,也不再担心因语言不通而无法交流了,尽管洛杉矶作协的友人们在交流时会时不时的冒出几个英语单词。当我们被告知,24日晚上参加他们的一次文学沙龙活动,我们几位都异常高兴。步入“777公寓”(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驻地),我看到一个大客厅一边摆放着各种中式菜肴,餐具之类;一边紧靠书橱放着一架投影机,看似做讲演,演示文件用的。卢威会长和黄宗之副会长还是和晚宴那天一样,忙前忙后,先给我们七位拿餐具,请我们先选择合口的菜肴,让我们心中过意不去。当我得知,所有这些菜,并非出自哪个酒店,而是参会几位女作家从家中做好了带来的。你三个菜,她四个菜,没有约定,全凭自愿。男作家们则主动带些饮品、啤酒之类,也算是与女作家们互补吧。
坦率而言,刚开始我脑瓜子还转不过弯来。这不是我们老家早些年常有的“凑份子、吃碰头”么?现在,早没有了。再普通的家庭请客,都习惯了去酒店,能在家中做一桌饭菜请客,那可是特别礼遇了。不想,在物质生活条件如此优越的美国洛杉矶,在都能挥笔著书立说的洛杉矶华文作家们中间,竟然还保持着如此纯朴的聚会方式,真的让我由不解而心生感动。
卢威会长告诉我,他们协会每年都有若干次这样的沙龙,开始前大家一起吃点东西,然后进行文学方面的专题交流,相互碰撞,相互启发。每次聚餐都不会去酒店,这不是费用的问题。每人都带点东西来“凑份子”,营造的是一种“家”的感觉。协会就是要给予每一位会员“家”的感觉,而每一位会员也要从内心把协会当成自己的“家”。听着卢威会长的介绍,看着几十位作家围着餐桌挟菜,三三两两相聚用餐,其乐融融,好不让人羡慕!这当儿,有几位会员来和我们敬酒,原本没沾酒的我,愉快地拿起纸杯,喝了啤酒,又喝了白酒,真是高兴。
在我印象里,置身于这样的文学氛围,大概还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吧。如今,自己尽管也写点东西,然,早就远离了“家”,感觉自然也就甭谈了。嗐,还真是的,时隔多年,在相距如此遥远的洛城,竟然找到了“家”的感觉。怪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无相关信息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