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少年的信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dear 洋:

     来信收悉。

     转学的事,已同你妈妈沟通好。会如你所愿,转学至三中。

     大人们自然有他们的逻辑,也自然会问你:为什么想要转学?为什么为什么?不要烦他们,等你有天做了父亲,会比他们更啰嗦可怕。其实没有那么多理由。或者只因为篮球场不够宽阔,女同学不够漂亮,老师教导无方之类。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耀华并不开心

     我也曾有转学的经历,同样是高一结束,忍受不了学校糟糕校风,向你外婆提出转学请求。我记得你外婆说:转学可以,你能自己办就转。那个时候我和你一样大,第一次去达三中,直接找到了当时的何校长。我已经忘了当时和校长聊了些什么,只记得在他宽敞的办公室,我们聊得很开心。到最后,他说:报名那天你直接来找我。九月开学,我拿着他写的“特招”纸条去报名,一路顺风顺水。没有交转校费,也没有难为我。在我16岁即将上高二的那一年,做成了这样一件大事。

     不是骗你。有你妈妈爸爸外公外婆作证。

     我讲我的经历是想告诉你:我理解你想转学的心情,有想法并付诸行动比行尸走肉要强百倍;同时,也想让你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第三,我想问问:你可以像幺姨这样自己去办转学吗?

     没有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

     不知道现在转学需要哪些手续,是否要转学证明,又或者是别的。这些都和我没关系,是你的事了。我会在三中去联络老师接收你。至于这中间的手续办理、报名等等等等,你知道该由谁来完成吧?你和幺姨像在参加一场比赛。幺姨去负责说服父母联络学校,你负责搞定中间其余关节。当然啊,我知道你心里直打鼓、怀疑:我可以吗?我行吗?我能做到吗?

     洋,你不去尝试便永远没有机会知道自己可不可以、行不行、能不能。去吧,去试试,还有我呢。

     转学的事,就这么定了,好么。

     另外想和你聊的是关于和父母的关系。

     父母双方他们如何相处,是和你没关系的。就像你的爸爸妈妈,他们好像一直在吵架,一直在互相指责对方,一直埋怨对方不好。洋,等你大一点,有了恋爱、婚姻,或许你会明白:他们就是这样吵吵闹闹的爱人,需要通过吵架这样的方式来确认对方对于自己的重要。你看外公外婆也好,爷爷奶奶也好,每一对夫妻,在经历恋爱的甜蜜,新婚的憧憬之后,婚后长期生活的乏味,中年的信用危机,老年为伴的过程,都是人生必经之路。

     我听你妈妈讲,你有对她说:很羡慕我和郭叔叔的状态,一人做饭,一人切菜。是,这画面和谐得连我自己都忍不住偷笑。可是即使这般,我也不敢断定,15、20年后,我们还能像当初这般合拍。生活的轨迹永远难以令人捉摸,我只能说,我和你叔叔会心怀美好憧憬面对未来

     再回来谈你父母。他们作为成年人,更懂得自己需要什么,怎样才能更舒坦。你不用担心,下次他们再吵,你可以走开或者关上房门。你劝不动的,他们再吵闹两年,觉得累了自然闭嘴。不要给自己徒增烦恼

     另外,和父母沟通交流的问题。他们这个年纪,被生活缠身,没有平和的心态和你聊天和你对话。我也理解你的苦闷,没有更多的朋友,于是和篮球作伴和游戏作伴。我一直说,你要开朗些、积极些、愉快些、明媚些。男人或者都是这样,鲜于表达自己想法也并不倾诉。和父母的沟通,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去放大它的功能。不要妄想和父母聊上几句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自然,父母是你成长中的老师,但是,他们不是圣人,他们不是包治百病的中药。你总有别的途径可以去倾诉:你的朋友、同学,或者像是我。你可以选择一些悄悄话和我讲的,就是那些你讲完也不会有负担,不会害怕我泄密,讲完你会心头轻快的话。洋,某些在你看来犯难的事在你朋友或者我之类的看来,会易如反掌呢。

     我的少年时期,和外界沟通的重要途径,即是读书。你看到家里房间的书,那一个满满的已经快撑不住的书架,几乎是高中时期留下来的。很重要的那几年里,我读了许多许多书,方方面面。你要有兴趣,可以去翻看,或许会找上几本你喜欢的书呢。

     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面对面聊天也好,用聊天工具也好,或者像这样发邮件也好。不要因为和父母沟通得少便没有安全感,他们也并不会因为少和你说话而不够爱你。请你记得!

     临近春节,我们快见面了。希望到时,你会拿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