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
大年初一,晨起,这里就阳光灿烂,徐徐的风拂面。初六,当大批人马还在继续涌进城郊各个景点的时候,我们则驾了车,悄然离开闹市,上了白鹿原。
出了市区,驶在上塬的公路,人车罕迹,安然心怡,在热闹的假期里,倒是别样得趣。车子缓缓沿路盘旋而上,没觉得坡陡塬高,可等站立在塬上眺望,远处林立的城市,楼宇错落,尽收眼底。
白鹿原,在长安的蓝田县内,方圆二百多平方公里,距离市区只有二十多公里,海拔却高出三百米,居高临下,俯视长安,灞河环绕,古韵新意。
这里,古时称为灞上,现在,人们喜叫它为塬上。白鹿原一名得之久远,“烽火戏诸侯”的主角周幽王死后,其子为暂避犬戎的入侵,让国力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决定迁都,公元前770年从镐京(今西安西南)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这就是周平王和他的东周。平王东迁途经此地时,发现一只白鹿游于塬上,白鹿在民间象征着智慧勇敢和吉祥,此地于是得名。
白鹿原,是古长安东面的天然屏障,历来为兵家首争之地,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史上有着重要的军事地位,从秦起至汉朝,很多故事发生在这里。
传说黄帝灭蚩尤的那场决定性的战役就发生在白鹿原之南。
秦嬴政点兵六十万于灞上,交予大将王翦,从此开始了灭六国大一统的征战。
智者刘邦进入咸阳后,首先屯兵灞上,后赴项羽的鸿门宴,借故得脱保全了性命,楚汉之争,成就霸业。
美丽的白鹿原又是历代皇家、商富及文客避暑游历和憩息的地方,甚至是显耀人物殁后的墓葬之地。
“文景之治”的两位皇帝及文帝之母薄太后的陵墓就在白鹿原。《史记》记载:“帝治灞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就其水名以为陵号。”就是现在的灞陵。
汉武帝刘彻修建的上林苑,一个供其享乐的巨型游乐场,白鹿原占其中一部分。据说这上林苑里百兽争走、百鸟争鸣、百花争艳,奇珍异草林立,宫殿御苑豪华,河川错落其中。有说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为规劝刘彻一改其奢靡帝王生活,写下了《上林赋》。可笑的是,由于文中辞藻华丽,尽书了上林苑之美,未谏书皇帝成功,反倒引得更多人欲一睹上林苑芳容。或许是司马大人居心叵测,旨在出赋博名,不得而知。其实,汉武帝是汉朝最伟大的皇帝,在位五十四年,上林苑也是其训练精兵强将的场所,大将军卫青为统帅,所向披靡。
塬上寺庙众多,最著名的有清凉寺、太平寺和永福寺等几大寺院,据说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在清凉寺逗留,李世民也将此地作为每年最佳的避暑之往。
近代,白鹿原逐渐落寞而沉寂,鲜为人晓了。然而九十年代,陈忠实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讲述了白、鹿两家的矛盾纠葛及悲喜故事,书中那浑厚的历史底蕴、纯美的秦岭风土人情,让这个原始略带神秘色彩的地方再次受到世人瞩目。为此,这里有专为陈忠实先生修建的白鹿书院,四合院平房,安静雅致,简约古朴。
此地四季分明,春夏秋冬,景象皆美。但我觉得,冬天茫茫的白鹿原,那苍古的延绵,更让我心动!远望连绵起伏土地,寂静无声下是勃勃的生机和鲜活,虽清净守拙,却是极不安分。
塬上的气温低于市内,惊喜的发现,城市里早已消失殆尽的雪,却在这里静静地积蓄着。阳光下的白雪,雪地无痕,偶尔有不知名的鸟儿落踏这银粟上觅食,悠闲地踱步,这不是子瞻的雪泥鸿爪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生命里永远充满了不可知,那又有什么好畏惧?曾经幸福快乐过就足已,何求恒久?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我也能坦然面对。
广袤开阔又安静的白鹿原,听不到一丝来自城市的喧嚣,是一渊黄土桃源,我能想象陶潜为何自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又为何返璞归南山时那样的兴奋急切,“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世世代代的人们的喜怒哀乐,都静静流淌在时间的无息里,和这塬一样厚静原始,沉默了又沉默。如今,时代在变迁,这里却变化不大,依旧保持着淳朴简单的气息,炊烟袅升,桑田麦垅。一些院校进住,更添了几分灵性知性。
漫步塬上,想起稼轩的“曲岸持觞,垂柳系马,此地曾轻别。”他的“此地”在安徽,我却看到了白鹿原西北处灞桥的折柳相赠别。
唐时李益有写“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这就是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意说灞桥处柳絮如漫天飞雪,促人诗意灵感迸发。
折柳相送,是古人离别的寄托物,“柳”和“留”是同音,杨柳依依,似友人招手挽留,不肯离去。
灞桥位于灞河之上,相传秦穆公击溃犬戎,为显功称霸,将这条河命名为“霸”,后人加了三滴水偏旁,成“灞”,显得柔美了些许。唐朝就在桥上设立了驿站,是东出长安的必经之路,李白称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里是与故人惜别的地方,是黯然洒泪赋诗桥,凡送别亲友东去的,多在此桥分手各向,“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无限的惆怅,又不可挽的无奈。
途经这销魂桥,我们停留古时送别处,看能否寻得古人“长安古道马迟迟,送君千里终一别。”的情愫。
为何总是离别意,和谁别?奈何别?那么,那离愁过后,有多少可以重约再来?我知道,一切随缘。
自然的空灵与安详,我们一行身处其中。茶鼎夜烹千古雪,水醇幽泉霜当魂。
喝茶聊天中,我突然问朋友:“这里有房子出售吗?帮我打听打听。”
朋友先是看着我亲切地笑,见我认真的神情,进而点头答应。
长安,蓝田,白鹿原,灞桥,灞河,,,温一壶老酒,或煎一壶香茶,古今往来,茗墨山水,尽说吧。李义山临行前有写“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想到前天中午不小心打碎的那只蓝田墨玉手镯,不觉一笑。
得了幅六子争春图,上书“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好,且待絮雪飘飞煦暖时了。
是夜,茶已煎好,和师友品茗,那天他说,塬上居然雪未化,但得恒定墨清幽,开门纳梦尚流醉,金俊梅品属桐江。
一壶得真趣,墨斟茶,请。
出了市区,驶在上塬的公路,人车罕迹,安然心怡,在热闹的假期里,倒是别样得趣。车子缓缓沿路盘旋而上,没觉得坡陡塬高,可等站立在塬上眺望,远处林立的城市,楼宇错落,尽收眼底。
白鹿原,在长安的蓝田县内,方圆二百多平方公里,距离市区只有二十多公里,海拔却高出三百米,居高临下,俯视长安,灞河环绕,古韵新意。
这里,古时称为灞上,现在,人们喜叫它为塬上。白鹿原一名得之久远,“烽火戏诸侯”的主角周幽王死后,其子为暂避犬戎的入侵,让国力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决定迁都,公元前770年从镐京(今西安西南)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这就是周平王和他的东周。平王东迁途经此地时,发现一只白鹿游于塬上,白鹿在民间象征着智慧勇敢和吉祥,此地于是得名。
白鹿原,是古长安东面的天然屏障,历来为兵家首争之地,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史上有着重要的军事地位,从秦起至汉朝,很多故事发生在这里。
传说黄帝灭蚩尤的那场决定性的战役就发生在白鹿原之南。
秦嬴政点兵六十万于灞上,交予大将王翦,从此开始了灭六国大一统的征战。
智者刘邦进入咸阳后,首先屯兵灞上,后赴项羽的鸿门宴,借故得脱保全了性命,楚汉之争,成就霸业。
美丽的白鹿原又是历代皇家、商富及文客避暑游历和憩息的地方,甚至是显耀人物殁后的墓葬之地。
“文景之治”的两位皇帝及文帝之母薄太后的陵墓就在白鹿原。《史记》记载:“帝治灞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就其水名以为陵号。”就是现在的灞陵。
汉武帝刘彻修建的上林苑,一个供其享乐的巨型游乐场,白鹿原占其中一部分。据说这上林苑里百兽争走、百鸟争鸣、百花争艳,奇珍异草林立,宫殿御苑豪华,河川错落其中。有说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为规劝刘彻一改其奢靡帝王生活,写下了《上林赋》。可笑的是,由于文中辞藻华丽,尽书了上林苑之美,未谏书皇帝成功,反倒引得更多人欲一睹上林苑芳容。或许是司马大人居心叵测,旨在出赋博名,不得而知。其实,汉武帝是汉朝最伟大的皇帝,在位五十四年,上林苑也是其训练精兵强将的场所,大将军卫青为统帅,所向披靡。
塬上寺庙众多,最著名的有清凉寺、太平寺和永福寺等几大寺院,据说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在清凉寺逗留,李世民也将此地作为每年最佳的避暑之往。
近代,白鹿原逐渐落寞而沉寂,鲜为人晓了。然而九十年代,陈忠实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讲述了白、鹿两家的矛盾纠葛及悲喜故事,书中那浑厚的历史底蕴、纯美的秦岭风土人情,让这个原始略带神秘色彩的地方再次受到世人瞩目。为此,这里有专为陈忠实先生修建的白鹿书院,四合院平房,安静雅致,简约古朴。
此地四季分明,春夏秋冬,景象皆美。但我觉得,冬天茫茫的白鹿原,那苍古的延绵,更让我心动!远望连绵起伏土地,寂静无声下是勃勃的生机和鲜活,虽清净守拙,却是极不安分。
塬上的气温低于市内,惊喜的发现,城市里早已消失殆尽的雪,却在这里静静地积蓄着。阳光下的白雪,雪地无痕,偶尔有不知名的鸟儿落踏这银粟上觅食,悠闲地踱步,这不是子瞻的雪泥鸿爪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生命里永远充满了不可知,那又有什么好畏惧?曾经幸福快乐过就足已,何求恒久?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我也能坦然面对。
广袤开阔又安静的白鹿原,听不到一丝来自城市的喧嚣,是一渊黄土桃源,我能想象陶潜为何自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又为何返璞归南山时那样的兴奋急切,“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世世代代的人们的喜怒哀乐,都静静流淌在时间的无息里,和这塬一样厚静原始,沉默了又沉默。如今,时代在变迁,这里却变化不大,依旧保持着淳朴简单的气息,炊烟袅升,桑田麦垅。一些院校进住,更添了几分灵性知性。
漫步塬上,想起稼轩的“曲岸持觞,垂柳系马,此地曾轻别。”他的“此地”在安徽,我却看到了白鹿原西北处灞桥的折柳相赠别。
唐时李益有写“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这就是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意说灞桥处柳絮如漫天飞雪,促人诗意灵感迸发。
折柳相送,是古人离别的寄托物,“柳”和“留”是同音,杨柳依依,似友人招手挽留,不肯离去。
灞桥位于灞河之上,相传秦穆公击溃犬戎,为显功称霸,将这条河命名为“霸”,后人加了三滴水偏旁,成“灞”,显得柔美了些许。唐朝就在桥上设立了驿站,是东出长安的必经之路,李白称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里是与故人惜别的地方,是黯然洒泪赋诗桥,凡送别亲友东去的,多在此桥分手各向,“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无限的惆怅,又不可挽的无奈。
途经这销魂桥,我们停留古时送别处,看能否寻得古人“长安古道马迟迟,送君千里终一别。”的情愫。
为何总是离别意,和谁别?奈何别?那么,那离愁过后,有多少可以重约再来?我知道,一切随缘。
自然的空灵与安详,我们一行身处其中。茶鼎夜烹千古雪,水醇幽泉霜当魂。
喝茶聊天中,我突然问朋友:“这里有房子出售吗?帮我打听打听。”
朋友先是看着我亲切地笑,见我认真的神情,进而点头答应。
长安,蓝田,白鹿原,灞桥,灞河,,,温一壶老酒,或煎一壶香茶,古今往来,茗墨山水,尽说吧。李义山临行前有写“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想到前天中午不小心打碎的那只蓝田墨玉手镯,不觉一笑。
得了幅六子争春图,上书“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好,且待絮雪飘飞煦暖时了。
是夜,茶已煎好,和师友品茗,那天他说,塬上居然雪未化,但得恒定墨清幽,开门纳梦尚流醉,金俊梅品属桐江。
一壶得真趣,墨斟茶,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