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暑六月话杨梅
参加婚礼赴上海,亲友携梅杭州来。
色艳味浓汁液盈,酸甜适口难忘怀。
在我的日记里有这样一首诗,它记述了我第一次品尝杨梅时的感受。
初识杨梅是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里。书中说;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讨伐张绣,途中骄阳似火,将士们饥渴难耐,曹操见状,为了稳定军心,心生一计,立即用马鞭指着前方对战士们说:前面有梅林。闻听此言,战士们顿时口生津液,焦渴立除。于是在为曹操的智慧而生赞佩的同时,也对小小的梅子居然有如此作用而感神奇。而且也弄懂了“望梅止渴”这句成语的出处。
再识杨梅是在这样一首小诗里——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的黄鹂三无声。
读到这首诗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个夏天。那时我在位于松花江下游的一座林城小镇,刚参加工作不久。一天午休,伙伴们不知是谁拿来一本文革前的语文书,尽管已陈旧不堪,但还算保存完好,其中课文依稀可见。就在这本书里,我读到这首小诗。也许是诗句里的梅子让我联想到“望梅止渴”这个故事,所以对此诗钟爱有加,就将这首诗背诵下来,以至终生不忘。古人有书读三遍,其义自见之说。熟悉了这首诗,居然对诗句描写的意境也产生浓厚兴趣。因寥寥数语,为人们勾勒出这样一幅美好的场景:
在风光如画的美丽江南,连日晴朗使杨梅在即将成熟,游人乘坐扁舟在溪水里漂流,两岸的浓郁绿荫滴翠不亚来时,而且还增添了黄鹂的悦耳鸣叫……
全诗有声有色,不但景色迷人,文情并茂,使人想到即将成熟的杨梅,真有如临其境之感。故而为我所钟爱。
再后来,读了明代嘉靖年间的大学士徐阶所作的《咏杨梅》诗。诗云:
析来鹤顶红犹温,剜破龙睛血未干。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
诗人大加赞美杨梅的色与味,并认为杨贵妃如果吃过杨梅,就不会千里迢迢从岭南运荔枝到长安了。从此可以看出杨梅的无穷魅力。
而南宋诗人方岳在其《咏杨梅诗》诗中也说:
筠笼带雨摘初残,粟粟生寒鹤顶殷。
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
看来梅的微酸正是它不同于其它水果的妙处所在。列举这样多诗句,于我不过是纸上谈兵,真正“理论联系实际”是在前年的6月。
大姐的二女儿从海外学成回国,就职于上海一外企。不久便遇佳缘,遂邀亲朋好友前去参加婚礼。于是我与二姐、三弟等数人择日乘车南下。在大姐上海寓所,恰巧碰到杭州一亲友也来贺喜,随身还带来一筐杨梅,因为6月的杭州正是杨梅成熟之季。这回就不是“望梅止渴”了,而是大快朵颐。这是我第一次吃到杨梅,个大若乒乓球,颜色深紫,表面上均匀地布满颗粒状,圆润晶莹,一看就舌底生津。拈起一枚放在嘴里,酸甜可口、汁液丰盈,核小肉厚,真乃美味也,故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懂得了缘何杨梅为中国历代诗人雅士所钟情。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那首小诗。
想起时下又是杨梅成熟的季节,眼前又浮现出那红中带紫的杨梅果实,一缕淡淡的甜酸悄然溢上舌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