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悲情英雄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伦敦奥运正如火如荼进行,我在看奥运的过程中忽然想到那个古老的话题,谁在让巨人风光登顶,谁在充当那个悲情英雄角色。就拿昨日乒乓男团半决赛的厮杀,中国队对德国。赛前我是看好中国的,不是民族情感问题,而是实力使然,谁不认可中国的实力。但比赛波澜迭起,使我本当坦然的心不禁揪起,这是没有预料到的局面,伦敦奥运新科大满贯得主张继科签下城下之盟,让中国的夺冠之路蒙上不测之阴影,在接下的双打首局中又败北,我想国人的心是如何得焦虑欲焚。好在接下的比赛有惊无险,如愿闯关。大家松了一口气,但思其过程又丝丝惊叹,心有余悸。中国是如愿继续向峰巅攀登,而败北的德国则落寞转身。我看着波尔无奈的表情,我看着斯特格沉默的神态,我的心泛起丝丝敬重和感激。敬重他们遭遇“强敌”而无所畏惧,而迎难而上,感激他们让中国很辉煌地挺近决赛。尽管比赛一波三折,但正因为他们的强力阻挡,这让中国的胜利变得波浪壮阔,变得风景雄伟。德国在充当那个悲情角色,在让中国的巨人踩着他们的肩膀。

竞技场是残酷的,必须分出胜负。两强相遇,必须让一个打点行囊。打点行囊的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存在的角色,正是因为他们的雄峙伟岸才让一幅画面很壮观地打开,才让一场视觉盛宴如愿摆在人们面前。人们不想看一场平淡的比赛,或者没有悬念的结局,尽管是所希望的队或人取胜。但想起过程实在没有回味的余地,类同饮一杯白开水。如果德国是望风披靡,如果男团半决赛是一边倒,我想国人是需要哪一种结局,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强强对话又牵涉出“既生瑜何生亮”之说,在两强遭遇又存在一个现象,总是一方占据上风,而另一方总是屈居次席,如果换一个对手,很明显不是如此尴尬的角色,总是为人做嫁衣。在林李对决的场景中,就深刻演绎了如此说法。林李巅峰对决不是这一次,就是在奥运的赛场都是第二次了,但在诸多两个巨人的掰手腕场合中,林丹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尤其在大赛的比拼中更是一枝独秀,李宗伟总是藏在林丹的阴影里。李宗伟说这就是命。也许和林丹生在同一时代,李宗伟只能做老二,而老一林丹预定了。但林丹也要感谢李宗伟,正是李的一次次强力阻击,才使林扶摇直上,才使林风光登顶。没有李的血刃拼杀,林的最终笑傲江湖成色会黯然减色不少,会缺少那么一股俾睨群雄的霸气。我想既生瑜,也要生亮。

我想起那个瓦尔德内尔,那个瑞典的不败常青树。虽然没有取得过多辉煌的战绩,但深深被中国人记住,被乒乓人士记住。正是因为他的老骥伏枥,乒乓才活色生香,中国才有了“对头”,世界乒乓才有了看头,否则世界乒乓的历史该缺少多少令人铭记的镜头和画面。中国乒乓球界确实要感谢那个老人般的瓦,正因为他的不言退,中国乒乓球才有了一次次惊涛拍岸的绽放。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如周璐璐摘金中的卡什丽娜,孙杨泳池中的那些拼力争先的对手……都让一个过程美丽、绚丽打开、绽放。

英雄有许多,但冠军只有一个,特别是离冠军只一步之遥,但因为总有一个人罩着,自己只能做那个“千年”的老二,“悲情”的背后是一个巨人的影像:是他们将冠军巨人一次次隆重托起,自己甘愿做那金字塔下的巨石。

我们无法忘记冠军,但也无法忘记与冠军华山论剑的人。是他们才不让冠军独步苍茫,是他们才让冠军更汹涌地爆发。他们成就了一个巨人,也成就了自己的一段佳话。

上一篇:诗情若梦     下一篇:拥抱梦中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