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不能幸免。蚂蚱好捉,我拿一根长秸杆“梆”它们(这个“梆”要掌握力度和速度,力度大了,就把蚂蚱打烂了,力度小速度

慢了就让蚂蚱跑了,捉蚂蚱还是种技术活呢!),一会就能捉许多,用一根狗尾草的茎把它们串成一大串。然后在地里用柴秸

点一小堆火,就能烤出喷香的“蚂蚱串”了,这比现在所有大排档上卖的串烧都好吃呢!(我的嘴里流口水了)

     玩累了,我就在地头上睡一大觉,睡的那个美就别提了,真有一种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气魄呢!直睡到日头将落,才被

爷爷叫醒一起回家吃饭。


童年往事(9)-小学堂

      因为顽皮,六岁就被送到学校,是因为老叔就在学校里当校长走了后门的缘故吧。

      说是学校,还是村民的叫法比较准确些:小学堂。因为我们的村是个小村,才几百口人。上学的孩子分为两个大班:初

小(大人们的话)一班,高小一班。那时条件比较艰苦,不象现在村里又刚刚花二百万新建了小学,原来的教学楼还并不旧。

我们那时是自己要带小板凳上学的,上课就在用破砖头搭起的木板上写字。一个大破屋子,分一、二、三年级三个班,一班一

行。老师就一个,教这个班那两个班写作业,轮流上新课。

       父亲本来是嫌我在家太顽皮才送我上学,没打算我能跟上功课,可我一上学就变了个人,成了好学生。一个班里我挨的

手板最少,可也挨过几回。被打手板的感觉现在还记得清楚,手心火辣辣的真痛呀!那时没有素质教育一说,可教的学生成才

率就是高呀!


童年往事(10)-进城
      1980年的暑假开学后,我和姐姐随父亲搬进了县城,母亲也从邻县调到了家乡,从此我们一家才结束了分散的生活。

     我进了县城第一小学插班进了二年级,这里学习环境比村里好多了。学校是座老建筑,原来在清朝建设初是书院,后来又

做过县衙,古朴的青砖瓦房,比较大的院落,我们就在厢房中上课。这些老房子到我们上四年级的时候拆掉建了教学楼,现在

想来非常可惜,那时的领导没有文物保护意识,那些上百年的建筑要留到现在应该是文物了。

    进城初单位没有公房安排,我们就在母亲单位附近租了两间民房住,我认识了许多小朋友,同学们也常到我家玩。我的学

习好,老师也都喜欢我,我的日子过得幸福和快乐


童年往事(11)-看电影
      在水村里住时,要一两个月才去回放电影的。在宽阔的地方支起一块白布,就可以放电影了。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文化生活贫乏,去一次放电影的村里就好象过节,呼朋唤友,全村人出动,扛着板凳,早早地去

占据有利位置。有时银幕正面人太多,我们小孩子们就跑到背面去看。

     进了城,晚上没什么事,我们一家就几乎天天去电影院看电影。那时我们的作业也少,不象现在女儿每天写作业到十点。

电影院的票不是太好买,母亲每天托人买票,我们在电影院度过了好多美好夜晚,许多故事片现在记忆犹新。什么《喜盈门

》、《瞧这一家子》、《我们的牛百岁》都非常好看。当然也有我不爱看的片子,我看着看着就会睡着了,散场了父亲就把我

背回家,直到第二天醒来我才发觉早已在温暖的床上了。


童年往事(12)-买电视
       1982年,我家买了第一台电视机,是台日本产的日历牌的14寸彩色电视。那时居民家庭买电视的还不多,电视机绝对是

属于奢侈品,有电视的家庭也绝大多数是黑白的。我们进城后,父亲就开始下海经商,经济条件一天天好起来,于是决定买台

电视。

      记得很清楚,八十年代初,电视还是个稀罕物,有电视的家庭晚上总挤满了左邻右舍,我就常常去邻居家看。那时电视

剧演的是《敌营十八年》,我们小孩子最爱看的是动画片《铁臂阿童木》《骑鹅旅行记》,我们成了阿童木的“粉丝”,每天

上学嘴上都哼着阿童木的主题歌。

      买电视还需批条子,五金公司只进了两台,一台卖给了国营单位,另一台被父亲托人从五金公司(不知道为什么电视从

五金买)抱回了家,我家成了亲戚朋友家中第一个有彩色电视的人家,认识不认识的都来我家看热闹,就像赶集一样呀!屋里

装不下那么多人,父亲就把电视抱到院子里叫大家看。

    过年了,我们一家是要回老家过年的。老家叔伯哥哥们骑着“拖床”来接我们和电视。“拖床”是白洋淀特有的一种冬季

冰上的交通工具,就像东北的“爬梨”,可没有狗拉,都是靠力气用铁钎撑动的。晚上看电视,我们一大家人几十口都挤在大

炕上,村里的老乡进不了屋,就在院里隔着玻璃顶着寒风看。我那时心里可洋洋得意了,有点城里人的骄傲了。

   后来我家更新换代换了更大的电视,那台日历牌的小电视就送给了村里当校长的叔叔,叔叔老夫妻俩一直看了好多年,到了

二十一世纪初才淘汰。


童年往事(13)-小人书
      从小喜欢读课外书,父亲给我的零花钱全部买了书,渐渐地积攒了许多。那时买的最多的是人们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

被称为“小人书”的连环画。三国、水浒的好多故事我都是从小人书中读到的,我现在丰富的历史底蕴就得益于许多小人书。

     班里成立了读书小组,学校那时还没有图书室,课余就互相到有书的同学家去读书,我家就成了同学们常来的地方。有许

多我喜欢的漂亮的女同学呀,每当这个时候我就非常兴奋。

    我读的书多,积累的词汇多,写作文也就好,写的作文总能成为范文被老师读给大家听。前一阵同学聚会还有同学讲起那

时候的往事,我为自己不能成才而羞愧呀!

    由于从小就养成爱读书买书的习惯,我现在有了近万卷的藏书,可是小时候的众多的小人书却没留下几本,都被亲友们借

走或遗失了。


童年往事(14)-董家花园
     1982年,我们搬到了职工宿舍,宿舍就在母亲单位所在的大院里,是独门独院的两间瓦房,我们在城里算有了自己真正的

家。

     我家的所在的位置过去是个地主花园,叫董家花园。母亲单位只占了花园其中的一部分,从街口处的一对威风的汉白玉狮

子可以看得出过去的气派和排场。那对狮子现在都还在那里看守老地主的花园,花园已经名不副实,没有了什么花草,可还有

几十棵成搂的高大的梧桐树和槐树,可能是过去的孑遗吧?

     我们的房子后面是个不小的池塘,也是过去花园的一部分,池塘周围有茂盛的芦苇,也有不少的小鱼。夏天的时候我们就

在池塘周围捉蜻蜓、逮蝌蚪,那里带给我不少的快乐时光。过去的岁月县城中到处都有这样大大小小的池塘,池塘里也都有鱼

。现在池塘绝大多数都消失了,还有水的池塘中也都是黑黑的臭水了。那些清清的池塘和我们快乐的童年一样不复存在了。

     另一个好玩的地方是大院的东墙,这是一段不知什么时候的古城墙。巨大的青城砖已经斑驳磨损得厉害,可是这里是小动

物的乐园。什么刺猬、野兔、黄鼠狼都能看到,有时还从烂砖缝里钻出一条长着五彩斑斓花纹的长虫吓我们一跳。我最喜欢的

是捉蜗牛,在墙根潮湿的地方有不少,把它们从墙上“摘”下来,拿回家放在桌子上,一会就露出它们黑色的软软的触角,试

探着、小心翼翼的才露出头来慢慢地爬,爬时在桌子上会留下一条闪亮的痕迹,这就是它的脚步吧!


童年往事(15)-小伙伴
      职工宿舍共有十户人家,有许多和我年纪相仿的孩子,我们经常在一起学习、玩耍,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我家东邻家的男孩比我小两岁,比我长得都高大、强壮,叫小虎,现在已经成为了猛男。他的父亲是东北人,当兵落户

到我们这里,有着东北人典型的豪爽和义气,整日喝得醉醺醺的,喝多了就揍孩子。小虎加上够淘从小不知挨了多少打,后来

他父亲因喝酒得了肝癌去世后才不挨打了。那年我当兵入伍,离家的时候这位邻居叔叔还请我吃饭给我饯行, 一晃儿二十年了

,叔叔是个好人哩。

      西舍家有两个男孩,老大和我一个班,只比我小两个月。老大从小就聪明,明显比我们这些傻孩子“精神”,但太好嫉

妒人。他

学习也不错,可比不上我呀(哈,没办法呀),于是总是不服我的气,在同学面前没少说我的坏话,当面又讨好我,从那时就

知道他总会有一天成就超过我。现在老大和我一个单位,凭聪明当上了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我们还维系着儿时的友谊。

      还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好哥们,比我大好几岁,可是却和我一个年级,从上学到上班始终“罩”着我,在我艰苦的岁月也

始终关心着我。

       朋友,是我一生的财富


童年往事(16)-我的奶奶
     记忆中的奶奶总是那么慈祥。上身是侧襟的棉布衣服、下身的黑裤被绑腿裹住,一身的黑衣服总是那么干净、得体,头上

挽成的发髻总是那么服贴和顺滑,从永远发亮的眼睛中还能看到年青时的风韵。

     奶奶的婆家是几十公里的邻县,是外太祖父三个女儿中的“老小”,是外祖父夫妻的掌上明珠。奶奶年轻时是出了名的美

人,十五岁时就被爷爷娶进门,后来外太祖父、外太祖母也跟到我家,由爷爷给他们养了老、送了终。可能有这个原因,奶奶

一辈子迁就爷爷,总是低眉顺目,没和爷爷大声说过一句话。爷爷是传统派,在家庭中规矩很大,一生气就对奶奶非打即骂,

奶奶也不反抗,笑笑就当过去了,默默地去做自己的家务。

       奶奶生过七个孩子,五个儿子都长大成人,两个女儿却在几岁时就病死了,以后每当提起往事,还能看到她眼里的伤痛

。奶奶侍候老人、丈夫,哺育五个孩子,很少有轻闲的时候,可从没有发过一句牢骚,常年的劳累使她积劳成疾,过早的离开

了我们。

       奶奶在村里人缘很好,一生从没给人红过脸,婆媳关系、妯娌关系都处得很好,东邻西舍有了事,都嘘寒问暖,处得象

一家人。奶奶83年的冬天去世时,一村的乡亲都哭得伤心

       奶奶是裹了脚的,小的时候淘气她追不上我我就笑话她,还总是学她小步移动蹒跚着走路,奶奶就会笑着骂我。奶奶有

八个孙子、六个孙女,虽然我和姐姐是她一手带大,可她对待所有的孙子孙女一视同仁,过节时给大家分的食物和给的零钱都

一样,有了好吃的食物也总舍不得自己吃都留给孙辈们,孙辈们她每一个都宠爱着。

       奶奶走了十六年了,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寒冷的冬天,她的儿孙都伤痛欲绝,在祖坟里几乎下不了葬。父亲用头撞棺材哭

得昏了过去,在漫长的岁月中,正是奶奶最伟大的母爱才没有使他在遭受事业和人身的重大打击下不致于精神彻底崩溃......

前几天奶奶忌日,所有的儿子、孙女们聚到她坟上一齐大哭了一回,她的慈祥、对儿孙无私的爱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上一篇:绿叶青葱     下一篇:雪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