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之乐
登山对于我,毫无目的。一切全凭机缘,缘分到了,也就饱尝了登山的种种况味,六、七年中,细细算来,也有了七八次登山体验,尽管登山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但是,不同的人登山的感悟和收获还是千差万别。没有多少文字记录登山的点点滴滴,说起来,多少有些遗憾。
千山、黄山、泰山、长白山、红山、崂山、黄山,这是这几年按先后顺序登过的几座山,黄山在我的生命中出现过两次,那是我和黄山的前世情缘,登山之乐,那就从黄山说起吧。2006年,在出行了几年之后,大家一致认为,近处没有更好的风景了,于是,想到了远方,想到了黄山,黄山成了我们那次之旅首选的风景。在华东五市绕了一大圈,最后经过八个小时的车程,身心疲惫抵达黄山。那时,黄山脚下已是灯火通明,凉风习习。街上,三五成群的人们围坐在一起,饮着凉爽的啤酒消夏。由于是盛夏的七月,酷热折磨得人们丧失了一切游玩的心情,黄山我们会有惊喜的收获吗?大家心存疑虑,匆匆吃过晚饭,忙着购买明天登山的必备物品,我和阿杜在黄山脚下的小镇走一走,夜晚,让黄山的俊美隐于夜色中,倒是不可多得的凉爽,给人们带来几分惬意和期待。街上多是当地特色产品的购销店,而茶叶成了主打产品。我们慢慢地行走在午夜的街头,偶尔会有几个店主热情地招呼,提供特殊服务,全被我们的淡漠给击退了。我们享受黄山脚下清凉的午夜,静谧的月辉,翠竹的幽香……两个男人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渐渐迎来了浓湿的露水。
第二天,我们四点出发,抢着日出前抵达云谷寺,在那里做好徒步登山的准备。天渐渐亮了,大美黄山在夜幕后走出,像是初醒的美人儿,惊得一行的人们大惊小呼:“看那一片毛竹,好翠好高啊,看,那一处山峰,连绵起伏,云遮雾盖,那不就是传说和想象中的仙境吗?……”,我们的评论也许太过肤浅,但那是初见黄山最真实的感受。我们爬山的第一个目的地是白鹅岭,我们一行十人,没有按导游的安排,在两个小时之内到达目的地。沿途的快慢、停留全凭了兴致所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第一次登山,固有的兴奋难以言表,开始体力充足,没有登山之累。看到溪水,我们停下来,洗一洗尘秽,打一会水仗,饿了,坐在一边品尝一下黄山特产,大家兴奋地开着玩笑,尽享初期登山之乐……
随着山势高度的增加,阶梯的陡峭,每一个爬山的人汗水淋漓,气喘吁吁。每到一处连续有陡峭台阶险峻地带,大家叹气不止,每前行一步,腿上似有千斤重物,脚步虚飘,两股战战。大家的笑声少了,偶尔的几声笑闹,全是无奈,像是失去了水分的小白菜,蔫蔫的。艰苦爬行一段,眼前的景色养眼撩心,前边的风景如何?这成了大家攀爬的动力。无限风光在险峰,大家都懂这个道理。走在前边的停下来,给后边的打打气,有时,男士主动拉拉落伍的女士,相扶相搀,我们终于到达白鹅岭。回头眺望,奇石,云海,劲松……心境陡变,登山之苦荡然无存。那一刻,收获的不仅仅是美景,有天地的豁达,人情的温美,超越的慰豪。
有了这样的经历,对再一次登黄山充满期待,那时想来,也仅仅是一种期待而已。在我的意念中,和黄山的缘分也就该到此结束。遥远的距离,黄山成了心中一种朝拜的图腾。今年,有了再一次朝拜的机会,没有犹豫,踏上了黄山之旅。上一次的遗憾是没有拍照,这一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下午四点,车进入黄山脚下的汤口镇,刚好波涛打来电话,还有兴民,还有阿杜……六年前,我们同行,今年,我又结识新的团队。他们打电话与其说是对我的祝贺,更多的是对黄山的怀念。他们问我六年前和阿杜撒下的爱,是否结出了果实。我大笑,只好说风景一片。每一个到过黄山的人,都会留下一片思念,那是对自然的顶礼膜拜,在别离的岁月中,成了一生的回望和期待。期待什么?再一次攀越?再一次倾诉?再一次览尽生命之美?谁能说得清啊。
这一次登山,手里多了一样工具——拐杖。我走在队伍的最后,体力不支,心跳加快。依旧看到挑山夫,但是他们给我的仅仅是不变的感佩,却无法再给我力量。气喘得更加吃力,心脏仿佛要从口中吐出,腿越发虚软,汗水常常是糊住了镜片……于是,开始羡慕坐滑竿的人,那都是老人和孩子,我们是不能坐的,不然,登山之乐尽无。六年,这是我第一次在黄山上感觉岁月的不可抗拒。终是大口喘气到达光明顶,到达迎客松,到达一线天……黄山之乐,在于风景无限,不到达最高峰,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风景如何,这是黄山的大智慧,饱含生活哲理。未知的前路,永远都是最具诱惑。
泰山,并不是因为大美折服攀越者。泰山的大气厚重无可非议,但是世俗的喧嚣,让它归于平庸。这样说泰山,可能会招来骂名。一到泰山脚下,各路导游,小商小贩,喋喋不休说着七十二位皇帝祭拜过泰山。那是当地人的一种炫耀,为了利益的一种夸张似的炫耀。泰山应有的肃穆,被尘世的俗欲搅扰得面目全非。
我们中华先民心中最高的主宰是“天”,其次是地。即所谓“皇天后土”。皇天是至高无上的君主,主宰着人间万民万物,君权是皇天授给的。因此,“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上报天,下报地,以“报群神之功”。但是,一般帝王还没有资格封禅,一定要受命于天,奄有四海,致天下太平者才有资格。这么隆重的封禅祭仪,选择泰山,除了泰山坐落的位置海拔起点低而相对高度较高,由华北平原望去突兀雄伟之外,最主要的是儒家思想成为国家正统思想后,长期居住在泰山一带的人们,以为泰山最高,上可通天。因此,登上泰山之顶,筑坛祭天,与皇天通话,报天之功。
不难看出,泰山的祭拜者多是功利主义。登山封禅,不外乎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政治功绩——皇恩天下,国泰民安。于是,祭拜泰山成了帝王们一项不可或缺的政治活动。来来往往,芸芸众生,为帝王的封禅忙碌着。这样的忙碌价值何在?无非是帝王们想长治久安,如果说他们能为天下百姓着想,那样的忙碌似乎还有价值。很多的时候都是助纣为虐,劳民伤财,谋一己之利,为一人脸上贴金而已。
摩崖石刻,可谓泰山的一大景观。在人们眼里,那是泰山的骄傲,许多个名人的臂膀,让泰山有了不应有的高度。在我的眼里,摩崖石刻是泰山的败笔。这不是泰山的过错,这是人类强加给泰山的伤疤。所谓的名人名言,和张小三到此一游有什么不同?况且,那些伟大的先人们是张小三们的教唆者,君不见,每到一处名胜之地,墙壁砖瓦,花草树木,这样的杰作遍布,看了哭笑不得。美在自然,泰山也不例外。过多的人为痕迹,只能是画蛇添足。设想一下,泰山要是没有了那些石刻,登山的人们可以极尽自己的想象,一千个登山的人,就有一千种思想,那是泰山留给人们的无价财富。几个名人乃至伟人,打着醒世的招牌,实则想名垂青史。却不想,他们的几个文字,对人们的思想是不是一种桎酷?对人们的意愿,是不是一种强奸?
香烟缭绕的泰山极顶,它的风景不是虔诚的祭拜者,比起泰山之美,那几缕轻烟,都付笑谈中。极目远眺,云海苍茫,群山万里,大气磅礴,浑厚天地……大美,是因为超然物外,极乐,是因为一方土石给你的思考。
与黄山相比,长白山更加内敛,它没有逼人的光鲜;与泰山相比,长白山更加丰富。多样的植被,让长白山成了一部活教材,成了植物学的百科全书。长白山的经典之笔是天池,那一点美很矜持,不是每一个登山者都有机会一睹芳容。登长白山,速度是最大的敌人,走马观花,只会留下遗叹。慢慢走来,一棵树记录几百年的岁月沧桑,一株草,也与自然界的风霜雪雨抗衡了数万年。长白山的植物分布差异明显,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苔原,四个植物带这样的分布,让一座山丰富而有内涵。你可能为高山花园赞叹,可能为满山怒放的杜鹃喝彩,但是,它们不过是长白山一个小小的点缀,真正读懂长白山,要不在哪里待上几十年,怕是很难知道它的一石一花一草一木。
北坡是长白山的精粹,处于便捷的考虑,北坡主要交通工具是机动车,游人自己支配的路程几乎为零,一阵惊险刺激的车旅,人们被带到了山顶,离天池几步之遥,于是人们围在天池边急急按动快门,要是运气不好,雾蒙蒙一片,怕是你按动快门的机会都没有。西坡则不同,他给了游客一段攀爬的路径,而我们正是在这段路径上找到了不同的登山之乐。天公不作美,走下旅行车,冷雨凄凄,事先大家没有准备,衣服单薄,临时的雨披极易破碎。犹豫再三,同行的二十几人(包括几个孩子)还是义无返顾踏上了爬山之路。登山的路上,不断有下来的人,他们都说上面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到。这多少让我们有些失望和犹豫,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是因为大家不想为这次登山留下遗憾。冷雨打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尽管湿滑的路面,让攀登的人们更加吃力,人们还是瑟瑟发抖。终于到了山顶,果然像下来的人们说的那样,没有半点风景可言,人们匆忙留下几张模糊的照片,无功而返,但是大家没有沮丧,满心轻松。原以为,爬山的目的很明确,览尽风光。没有风光,何以攀爬不止?超越自己,超越极限,这就是最美的风景,这就是登山之大乐啊。
崂山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临海而立,山海相连,雄山险峡,水秀云奇,山光海色,这是崂山独有的风景。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云虽高,不如东海崂。”就山体本身而言,崂山算不上美。裸露的岩石青灰色,没有松的陪衬,那岩石有些生硬,有些丑陋。对于石头,我们还能要求什么呢?岁月的叠加成了一个个生命造型,听风、听雨、听涛......它的矗立,昭示着一种存在,一种不可小觑的存在。大自然没有给崂山神来之笔,却给了它不可侵犯的宁静。这就够了,这就是崂山的生命所在。暮春时节,崂山的杜鹃花开得正盛。青灰色的岩石间,随处可见怒放的杜鹃,一丛一簇,那是春天送给崂山的火炬,淡紫的颜色,远观很有一些气势,近看,那薄如蝉翼透明的花瓣倒有几分娇媚。有了杜鹃的报到,终归是崂山没有拒绝春天。千年的涛声,打湿了崂山的眺望,湿冷的海风吹皱了不变的守候。仙风道骨,给了崂山一个理由,一个参禅悟道的理由。一颗颗头颅,在崂山上有了仰视的高度和力量。五月的崂山是不入画的,青灰的峰顶少了绿的点缀,便没有了生命的润泽,那块块岩石像是在岁月中风干了生命。崂山之美在于它的道教文化底蕴,登崂山之乐在于一个“悟”,与老子一同感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然之法则。这样的大“悟”,没有自然的润泽是绝不可能。俊山空谷,涛声鸟语,让一方山石有了灵性。更伟大的灵性,是人的思想啊。
千山、红山……无论哪一座山,自有它的独特之处,登山之乐也各不相同。记得一句名言:“我攀登,是因为它的存在。”,以一颗平常心,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体悟自然,享受自然,收获自然之乐。这样没有负担,登起山来才会一身轻松,才会抵达圣人们所不能抵达之处,才会饱览圣人们无法看到的美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