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雨安昌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去安昌纯属一时兴起,那天的目的地是绍兴沈园,让一个朋友得偿多年的夙愿。造访沈园之后我们就在水街酒楼中兑着茴香豆、霉干菜美美地喝了一壶女儿红。此时已是腊月之后,天气尚且微冷,小雨咿咿呀呀地唱着小曲,水乡便漾开了氤氲眼波。眼前是一条狭窄的水道,倒映着黑瓦白墙的旧色,曾经的车马喧嚣、衣鬓香影,被层层涟漪染成了苔藓般的苍绿,此起彼伏的深深浅浅,被打碎、又还原……

看着不时滑过的乌篷船,已经是微熏了,话题总是围绕着现实与梦想、囚禁与逃离,感叹这一瞬间的自由与迷醉,不知道什么时候聊起了酒,聊起了绍兴地区的一个产酒名镇--安昌,有朋友经年前曾经去过,娓娓而谈中勾起了大家的欲望,趁着天未向晚、路未重隔,就立刻动身,前往安昌。

数公里,顿饭时间就到了安昌,镇口好大一个广场,巨大的牌坊虎踞在中间,两旁是甲卫般伫立的两排仿古建筑物,都是簇新的,一看就是现代的产物,老店新开的招牌,突兀而又仓促。

走过广场,一条大河横亘在眼前,一弯拱形的石桥是渡往彼岸的舟,斑驳的躯体上刻满历史的腐蚀痕迹,对面临水白墙上的大字“一夜千年,游安昌古镇,访师爷故里。”顿时扑面而来。这一瞬间,我们终于走进了老迈的岁月中。

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最早叫长乐邨,后叫安沧,相传大禹曾在镇东涂山娶妻成家。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钱镠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该地,因平董昌之乱有功,地方得以安宁,因此改名为安昌。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依带水,古朴典雅,其特产安昌腊肠、扯白糖远近闻名,具有水乡风情的水上婚礼也是别具特色。这里是绍兴师爷的故乡

如今的安昌古镇保留的其实只有一条依河而建的老街,全长一千多米,由长条形的赭褐色石板拼起,旁边基本上都是商铺,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销售的当地土特产品。此时正值一年一度的安昌“腊月风情节”,所以多家商铺门口都有蜡制食品:腊肉、腊肠、腊鱼、甚至还有蜡猪耳……悬挂着、铺张着,和长廊下系着的大红灯笼一起,仿佛是徐娘脸上新抹的两道眉,不似远山似浓竹,乡俚人家的风情。有一家店铺前刚盛出一块冒着热气的芝麻糖,我们尝了几块,果真的好吃的很,那是童年的味道,甜而不腻、粗而不糙,久违的重逢快感。

这里成旅游区后,根据师爷故居等古民居整修而成了 “绍兴师爷馆”、“民俗风情馆”和“文史馆”等,虽说给古镇又平添一份浓郁的历史回顾气息,但是总觉得改变了一些东西。望着那些纪念馆门口崭新的厚重大门,与周围的老宅隔离开来,冰冷的钢铁检票通道、疏离的工作人员脸孔,仿佛一道藩篱,让我们没有丝毫想进入的心情。可以想象里面的老物什仍是记忆中的摸样,却是失了魂的。

据说风情节期间,古镇上有丰富的民俗活动:搡年糕、裹粽子、灌腊肠、扯白糖等。此外还有社戏、莲花落、腰鼓、猜谜、水乡婚礼、水乡寿宴……
而我们在长街上走了而一个来回,却一样都没看到,想必那是特定几天内的节目安排活动,而不是当地居民的平常生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掉的、新塑的、都是一些什么呢?

雨还在下着,从屋檐淅淅沥沥地落到石板路,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河道中的不时有乌篷船穿过雨幕驶来、远去,划出一道道苍老的皱纹来。老街上人迹寥寥,白发的老人,稚嫩的龄童,是这里亘古不变的颜色,流动的过客才是亮丽变化着的风景,古镇真的是老了,老到失色!

朋友看见一个菜农在卖菜,菜叶上有大大小小虫蛀的瘢痕,没有城市菜场上的菜有好卖相,应是真正绿色无污染的吧!于是走近去开始选购,随意地问起叶上的洞斑,菜农却一个劲地掩饰说这些都是没有虫蛀过。我在一旁看了不禁哑然失笑,一些人在寻找自然的痕迹,而更多人却在人造华美的外壳,于是不可避免地毁灭、新塑,却不知道最珍贵的是保留原始、重现本源,因为那才是历史的真容。

雨中的安昌满脸泪痕,而游子的心中呢?是无家可归的泪雨滂沱吧!

上一篇:红枫     下一篇:清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