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凤凰古城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离开凤凰古城已有二十天了,心里总是懒洋洋的,提不起笔来记录这段行走的旅程。直到看到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凤凰能否涅磐》后,觉得自己应该写一篇,讲述自己对凤凰古城的认识。


我的祖籍是湖南人,但父亲自小就背井离乡,许多年未回,根对我来说太遥远了,我也从未尝试去寻找我的根。我对湘江文化知道比较少,它的历史古迹就更少了,在来凤凰古城之前,我甚至不知凤凰在湖南的哪一个方向。

“若从一百年前的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去寻找,当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纪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处名为“镇筸”的小点,那里应当有一座城市,安顿下三五千口…那个用粗糙而坚实巨大石头砌成的圆城,作为中心,向四周展开,围绕了这边疆僻地的古城”,多数游者都是从沈从文的《边城》里知道凤凰古城。而我却不是,早先读书少,忘记又太快,只是在一次无意中听说,湘西的凤凰古城很不错,古迹保存的很完整。我想,如果有机会去一趟湖南,那我一定要去一趟湘西的凤凰古城。

行进途中,导游就给我我们讲解了许多凤凰古城的历史和传说,据说古城已有八百年的历史,这里为三省交界之地,有大量的土苗少数民族,故常年驻有大量的兵勇,逐渐形成了一个古城。古城因沈从文的《边城》而闻名,但古城也确实养育出许多历史名人。

进入凤凰古城已是夜幕,安顿好住宿就匆匆去往沱江。夜幕下的古城并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安静,而是一种喧闹和繁华,沿江两岸的吊脚楼灯火辉煌,传出莺歌燕舞,据说不足千米沿江两岸就有近百家的歌厅,你无法相信这里是偏远的古城。古城的夜晚因沱江而缠绵,因变幻而充满诱惑,但吊脚楼的歌声是否能留住过往的游客,来去匆匆,去也匆匆,我们都是过客。

二天早上就匆忙赶往古城中心,沿着沈先生当年走过的青石路踏入其旧居。这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为红石铺就的天井,对着大门是正屋,两边各有厢房三间。环顾小院,房子皆为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雕刻的饰物,栩栩如生。看着墙上挂着先生早年书写的蝇头小楷,心里充满了敬佩之情,一个偏僻的古城,一个不大的小宅,竟然走出一位大文豪,如果不是先生早逝,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就不是莫言了。

到了凤凰,还有一个名人的宅院不能不去的,那就是陈宝箴的宅第。说真的,来之前我对陈宝箴并不了解,同行的一位大姐就告诉我,陈宝箴是光绪皇帝的“帝师”,这并没能引起我的关注,只是看到了陈寅恪先生的介绍时,我才知道、陈寅恪是陈三立之子,而陈三立是陈宝箴之子。我一直认为陈寅恪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学识的文人,著名的清华四大导师,五百年才出一个的人物,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当今治学、救世所遵循的一种思想,没想到其有如此显赫的家族,其父陈三立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维新四公子,其兄陈师曾是画家,北京大学教授,次兄陈隆恪也是著名诗人。看着陈宝箴先生的故居,想到的是陈寅恪先生之思想,此行不虚行。 

走出陈宝箴先生的故居,未能再去熊希龄故居,就匆忙赶往江边,沿依墙而砌的台阶,可以直接下到沱江岸边的码头。等我们上了船,坐稳当后,船工将竹篙朝江水里一点,小船倏然就离开了岸边,然后船头一调,顺流而下。

 坐在游船上我才惊奇的发现,这沱江沿岸竟然是我们昨夜行走的线路,昨晚的灯火辉煌不见了,记忆中的繁华和喧闹也消失了,恢复到最初想象的那种安静,沿岸的吊脚楼清晰可见,陈旧的支杆支撑着三四层的木楼,小楼依依,相伴沱江,继续延续着凤凰城的古老与神奇。

坐在船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我深感,浮躁的都市人是无法体会真实的凤凰古城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只有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才能沉浸其中,才能触摸到凤凰城那古老而神秘的魂灵。

一段古城墙,是记载着历史的沉淀;一条小巷子,是一段是历史的传承;而一个书斋,才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骨髓。

上一篇:旷野的风3     下一篇:我愿在文字中孤独的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