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印经院。
离开马尼干戈,翻越了317国道最险、最高之地,海拔5050M的雀儿山垭口,经过一整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在8月11日下午薄暮时分,到达了与西藏江达县隔江相望,素有“格萨尔王故里”之称的德格县城。
夕阳西下,我们顺着缓坡的文化街蜿蜒上行,慢慢地走着。街道不宽,灰白的水泥路面泛着隐约的光点。两旁是挨挤的店铺,卖藏服、哈达、藏银、酥油、青稞酒。。。年代久远,逼仄昏暗。藏人工匠敲打银饰的声音从幽暗的铺子里传出,不紧不慢,错落有致。
阳光斜斜地照射下来,光亮与阴影交错迷离,时间从光影里穿过,一寸一寸缓缓挪动着远去。
远远地,就望见了那气势恢宏、依山而建的德格印经院——用信仰,用朱墨、黑墨刻写永恒的地方。构造独特,红墙高耸,巍然屹立在淡淡的暮色中,那么壮观,那么安静。
德格印经院是藏区最大的印经院,一座三楼一底的藏式风格建筑。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
而今,在印经院的库房里,存放着20多万块印版,这些印版中,有经文,有史籍,有画版,储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不但有藏传佛教经典和藏族文化的发展历史,还包容了大量的古代亚洲文化思想史料,甚至天文、地理、医方、百工等,收藏范围之广之丰,堪称“雪山下的文化宝库”。印经院中的经书珍本、孤本,更是举世瞩目。在藏区,几乎所有的寺院都会以珍藏德格版的经书为荣。
此刻,这座雪山下的文化宝库,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在我的面前。门廊前,两尊白色的石狮子威武挺立,红色的柱子上金龙缠绕,祥云缭绕,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两扇深红的大门紧闭,铜门环上系满了白色、黄色的哈达。门楣四周,密密匝匝地刻绘着着各色藏式图案。由于岁月的侵蚀,色彩暗淡剥落,暗藏了那许多的沧桑流年。
寺院屋顶正中,安放着铜制鎏金法轮,两只金色的孔雀一左一右相对而立,在柔和的余晖里熠熠生辉。五色风马在清冽的晚风里呼啦啦飘着。。。
远处,绵延的群山轮廓刚硬,暮霭轻笼。一幢幢别致的褐红色“崩空”式民居依山而建,重重叠叠,扶摇直上,古朴、憩静。苍郁婆娑的林木点缀其间,经幡林在更远处迎风舞动。整个群山,仿佛一幅温馨绚丽的山水风情画。
因为来得晚了,印经院大门已关,络绎不绝的信众正绕着印经院转。两位老阿妈,花白的长辫垂在背后,深黑的宽松藏袍,腰间佩着一把精美小巧的藏刀,互相掺扶着,蹒跚而行。还有那牵着或是背着孩子的年轻妇人;拄着拐杖的藏族老人;左手拿着念珠,右手摇着转经筒,喃喃诵经的喇嘛;磕着长头的信徒;穿着汉人服饰的游客。。。人们面容安详,神色安谧,一遍遍顺时针围着印经院转着。
经筒的转动声,低低的诵经声,随着干燥寒凉的高原晚风浅浅荡入耳际,除此外,似乎再无别的声响了。
一条黑色的藏狗慵懒地躺卧在印经院门口的石板路上,时而呆呆地看看天,时而茫然地注视着那些虔诚的人们。随后,便低着头望着斑斑的路面沉思起来,仿佛眼前的一切,都与之无关。
跟随转经的人群,我亦绕寺院缓步转着。安静地行走在灰白的石板路上,抚着褐红斑驳的墙,触着那一块块图案各异的玛尼石,我的浮躁的心慢慢地沉静下来,再无杂尘。
暮色四合,橘黄的路灯次第亮起,冷冷的光,暗淡迷蒙,疏离飘摇,将人们影子拖得老长老长。
夜色沉寂,天空幽蓝如丝缎。在浓稠的暮色里,古老而神秘的印经院肃穆端然,静默不语。清澈的空气里弥散着淡淡的沉寂与苍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