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仄仄话和谐
像顽石这种仅有一点浅薄的诗歌常识的人都知道,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它的音乐美。所谓音乐美,主要是指节奏和韵律。一般说来,韵律就是指平仄和押韵规范,韵律的核心是和谐。没有和谐就没有韵律,没有和谐就没有诗歌的音乐美。
以古代诗词为例。诗歌的音韵和谐除了强调押韵,最主要的表现为讲究平仄。不同的诗词有不同的范式,但无论那种范式,都有这么几个基本规则必须遵循:每一联中,出句与对句应该平仄相对,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就得对应“仄仄平平仄仄平”;律诗中后一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与上一联对句中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一致,即所谓的“相粘”;同为平声或者仄声连用最多不能超过3个音节,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当然不同的诗词体式有不一样的要求,以上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
从上面的规律不难看出,诗歌音韵和谐的本质是富于变化。试想,一首诗中的某些句子全是平声或者仄声,没有了高低起伏,这样死板的语言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如果整首诗都用平声或者仄声,那还能读得下去吗?谁有这个本事?设若曾经也出现过这样的“诗歌”,恐怕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中了,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就在现代汉语里,两个第三声连在一起的词,第一个字都要读成第二声,目的也是为了和谐。由此看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这才形成了诗歌最和谐的旋律。
由诗歌的和谐美,我们大概可以悟出一点什么吧。千篇一律,整齐划一,要求都和武大郎一样高,都像潘金莲一样烂,不是和谐;听不得不同意见,唯我独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是和谐;崇尚黑色、白色,排斥红色,不是和谐;一个人的声音代替全部人的声音也不是和谐;不允许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全体而非部分发点小财当然更不是和谐……和谐是将不同的声音,不一样的颜色,不相似的风格按照一定的规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的相互尊重而不是一部分压制另一部分人,相互包容而不是拒绝不同的意见,相互依存而不是舍弃社会中的大多数的社会形态。这样的世界才会五光十色,五彩缤纷;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维稳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治于人者将真正享受尊严幸福,治人者也才有可能天天睡上安稳觉,走出去才不用举着“回避”“肃静”的牌子将路封了,把人赶得远远的……
仄仄平平歌盛世,平平仄仄话和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