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生死 等荣辱
人世多悲欢,珍重生命的人,会寻求一种较合理的人生态度。
——季羡林《忆往述怀》
中国在世界上的文化形象,通常是一个历尽沧桑的智慧老人。智慧,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沉淀下来的精华,国家需要睿智的长者,宣扬悠久的历
史,提点年轻人未来的路。我们能拥有季羡林老先生这位97岁依旧笔耕不辍的智者,确实是一件莫大的幸事。
当人走到人生边上,对过往的回顾,对生命的意义,对生与死、灵与肉等种种问题的思索,往往比常人有更多的深思和感悟。苏格拉底曾经说:"到了肉眼开始朦胧的时候,心眼才锐利起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忆往述怀》一书,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散文随笔,蕴涵作者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它虽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从平实无华的叙述中,却透露出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读过之后让人的心灵不禁为之一振。
季老本是搞学术研究的,比如东亚文化、印度梵学、佛学等研究,写散文只能算是副业。长于散文随笔的大学问家有很多,然而季老用心之多、用情之深,过之寥寥。季老虽说自己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然而长期对佛学、传统文化的钻研,使得这些精华共同涵养着他的灵魂,使他在面对人生世事,有着高迈的精神气质。
对于生死,年近百岁的季老主张顺其自然,但决不主动放弃生命。他曾说,印度梵文中的"死"是一个被动态的动词,说明"死几乎都是被动的,一个人除非被逼至绝境,他是不会轻易抛弃自己生命的。" 所以他对于生有一种执着,这种执着不是出自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因为活下来可以寻找并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对的,季老对于生命的消逝,虽然会痛惜,但也看得洒脱。有信仰的人会将希望寄托于来生与天堂,这样心灵多少会有些抚慰。然而季老却称自己"虽然研究佛教,但是从来不相信什么生死轮回,再世转生"。挚友许国璋的去世对他是一个打击,心中的难受和思念是可想而知,他却淡然地说:"我相信我们都只有一次生命,一别便永远不能再会。可是,如果退一步想,在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我们居然能够相逢,而且成了朋友,这难道不能算是最高的幸福吗?"也难怪季老如此珍重自己的生命,直到现在,也依旧"不服老",因为这一生对于他,是独一无二的一生。人做事的机会,仅有这一生,只能依附这具支撑不过百年的臭皮囊,即使有来世,名字、容貌、身份、时代都早已改变,那时的自己也断然不能称为"自己"。必须要实现此生的全部价值,才对得起这仅有的一次生命。
一个已经看透生死的人,名利之于他更是无足轻重。季老在众人眼里,是一个学问、名利双丰收的人。论学识,季老通晓英文、法文、德文、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融会中外典籍,善于在东西方文化的纷纭现象中发现交汇点,可谓是学富五车,广博精深;论名利,季老被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更有甚者尊他为"国宝"。但季老对于名利,一向严谨自谦,之前的三辞桂冠,更显他淡泊名利的气度和胸怀。
在书中,季老多次提到自己的治学态度,他坦言"学问中没有捷径",对于做学问的态度,也多得益于他的留学经历。季老年轻时在德国写博士论文,特意添加了一篇很长的绪论,自我感觉良好。最后却不但没有得到教授的夸奖,反而被退了回来,只有冷冷的批注:"这篇导论统统不要!你这里面全是华而不实的空话,一点新东西也没有!别人要攻击你,到处都是暴露点,一点防御也没有!"这件事无疑给年轻的季先生狠狠地一棍,让他毕生受用不已。从此,季老在学术研究上愈发的谨慎勤恳,篇篇著作都有着自己的新意与见解,学问之道也颇见特色。在当前日益浮躁、热衷于炒作的学界,不知何时才会落下这同样的警醒一棍。
庄子曾说:"寿则多辱",季老也说:"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季老忆往述怀,讲述的不仅仅是他过往的故事,更多的是阐述他对后辈的期许。他谈讲礼貌、论消费,希望年轻人继承文明古国的优秀品德;他谈教育,希望通过务实的行动而非空谈推动中国教育的进步;他谈中国文化,谈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希望中国文化的精髓能不断修复、完善并得以传承;他谈人与自然,希望人类能保护自然,走向天人合一。季老追述自己的一生,无非是希望人类社会的接力赛中他这一棒能传递得更好。可见,长寿还是有点好处的,至少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看得更为透彻,从这点来说,季老应当是"寿则多荣"了。
其实,做人与治学本来就是相通的。尤其是季老这样从事人文科学研究的学者,当他们已站在学术象牙塔的尖端时,一种传道的使命感常会促使他们作出一篇篇感悟性文章,这些凝缩着人生智慧与经验历练的文字,尤为打动人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