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开见水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午间,同学自他乡来,小城一聚,自是一番欣喜。虽然彼此之间相距不远也不近,相聚不难也不易,但毕竟各为生计忙碌,各为工作烦忧,能够坐而论道,实属不易。

同学乃意气风发之辈,工作伊始便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其奔得欢,撒得野。渐渐地已成为我班翘楚之辈,在他工作生活的那方小城,呼风唤雨,而立之年便早早得以将相封侯。

 

同学生活的小城,临江而居。江流婉转,在这里百折千回,也让诗仙太白当年在此畅游流连间,情投意合,极目楚天舒的快意,恰好与自己的心境得到了天人合一般的契合。才情万丈,却空留下一声徒叹,颠沛流离的晚年,居无定所,俨然闲云野鹤,折返于皖南胜境,空留下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惆怅。但在诗人心底的厚实处,终究还是蘸满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情怀,笔走龙蛇,挥豪间便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里便是青山隔江遥相呼应的采石矶,江中的一叶扁舟不曾远去,满载着诗人的美丽传说,穿越千年的月光,依然千古流芳。看得出诗人是钟情于此的,纵然一生的诗情,得意时的汪洋恣意,也不曾让他如此留恋。

一生的过客,即使是美景佳酿,也常常是兰舟催发,一直在路上的困顿,让诗人身心俱疲。诗人是需要选择停留的,而采石矶这里大开大阖的自然之境,让诗人心底瞬间变得透亮。何处是归宿?穷极一生的追寻,终于可以在这里羽化了。“李白采石矶跳江捉月,骑鲸升天”,浪漫了一生,也洒脱了一生。不再为贬戍夜郎而痛苦绝望,不再为桃花潭水而把酒尽欢。采石矶,是让自己曾经浮躁的那颗心得到彻底安放的好地方。

当一代文化大家余秋雨途径此处,兴笔感叹道“采石矶的魅力在于它扼住了亚洲第一大河的咽喉,对万里长江做了一个文化总结。”而这座文化灯塔所散发的光芒,无疑是与李白的那轮唐时明月相映成辉的。

 

 


在这样的氛围里氤氲二十多载的同学,受诗仙太白的感染显然不是太淡,而是太过浓妆艳抹。采石矶畔的滔滔江水,撞击的浪花,让他陶醉其间,思量无它。
天堑变通途的华丽转身,让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有种诗仙的感觉,飘飘然持才傲物起来。而这却是官场之大忌,踩了雷区尚不自知,自己纵有三头六臂的过世才华,也终究抵挡不住平凡世间的粗茶淡饭。

败下阵来的同学,瞬间从位高权重的台阶上跌落下来,当年的惨淡收场,其人生境遇不可谓不惨烈。好在他挺过来了,在失意和彷徨中,没有沉沦下去,没有被世相淹没,也没有被自己击垮。

潜下心来的重新抉择,他毅然选择了一条原本我们也没看明白的路。从喧闹繁华之境,选择淡泊宁静之路,是我们所始料不及的。这样的转身,我想一直热衷尘世的同学也是经历了一番痛定思痛,才会在潜学的道路上重新上马,独自驰骋。

这是一条异常艰辛的路,孤独内心最大的炼狱,寡味是心门最大的桎梏。不畏浮云遮望眼,没想到我的同学,他做到了。多年的沉浮应景,他攻硕位,踏博台,著述颇丰,在学术的领域开始独领风骚。

这次来小城一聚,他是应一高校的邀请,作为引进人才,准备在大学校园的育人新路上,点燃人生的又一盏明灯。

闻之甚喜,想起唐朝刘禹锡《砥石赋并序》里的两句话----“雾尽披天,萍开见水。”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