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袍岭之谜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记

未到奇峰心往之,君家莫笑我情痴;

换袍岭上连仙界,游来游去人归迟。

 

 

    鄂东有个换袍岭。位于爱国诗人闻一多故乡——浠水县城南三公里处,北依大别山脉,南临长江水滨,岭内环境幽美,气候冬暖夏凉,堪称天然游憩之所。

    相传,春秋末期,楚国伍子胥被楚王追杀,仓皇逃亡,在此换袍,混过昭关,换袍岭由此而得名。

    岭上有一寺,名灵惠寺。主持智慧,俗名岑云彪,1962年皈依佛门,1985年在汉阳归元寺受戒,1988年率众僧到此,自筹资金,艰苦创业,终建成灵惠寺。1994年,灵惠寺被列为湖北省14个对外开放县级寺庙之一。

    自此,换袍岭声名远播,游览者络绎不绝。而凡到此游者,莫不流连于灵惠寺,更惊叹岭内“五奇”了得。

    入灵惠寺山门,可见一特制玻璃柜。内陈一石,呈金色,显圆形,直径尺余,重数百斤,坚硬如铁。据称,系多年前在山中寻得,后搬入寺内典藏。何故?盖因其石,冬日暖暖,遇雪落即化,且热雾袅袅;盛夏则凉意袭人,近之,则暑气全消。真乃奇石也!

    又名“龙珠石”。传说二龙于此间相戏,无意失落了龙口明珠,故得其石其名。北宋神宗年间,有高僧在岭上建“龙珠寺”,供奉龙王,至今犹存“叫雨垴”之址。然,“龙珠石”却非龙珠。到底何物?一说陨石,一说恐龙蛋云云,众说不一,有待科考。

    出灵惠寺大雄宝殿,其右侧有一地,遍生竹篁,“大者如椽”。引民间说法,说是此地本无竹,宝物变化之。一日,八仙之铁拐李、韩湘子云游至此,在岭上小憩,并对弈于“棋盘石”,后遇东海龙王,双方有隙,斗起法来。韩湘子遂将玉箫插于地,地上顿生万千巨竹,布成竹阵,大败龙王……

    神话固然是假,此处,竹子极具灵性却是真。不信么?于夜阑之时,你立于竹旁,侧耳倾听,即可听得这竹内:时而马蹄踏踏,时而涧流潺潺,时而如泣如诉,时而似歌似吟……而在周遭其他竹林,断无这般现象发生。你说,这竹奇也不奇?!

    自灵惠寺依山而下,有井共三层,层层如梯。上层之井在“黑蟒洞”口,其水清而味甘,具医疗功效。或曰:灵惠寺二僧,十年前乃多病之躯,后入寺长期饮用此水,疾病渐除,年老体健。可为其证。

    中层井,供寺内僧人饮水之用。井上加盖,井内三五游鱼,甚是有趣;更有甚者,雨天山水入井,而井水不浑不浊,清亮如初!底层井在山麓,名“仙人塘”。塘内蓄水量经年如一,连阴雨季,水涨不过塘堤;百日大旱,水亦不减。是为三层奇井奇观也。

    又,岭上有“三香”。且随我来——且置身这山地,其时,山风阵阵,风中含香,迎面而至,好叫你神清气爽,旅途倦意顿消。此一香,风香也。当寺内僧人给你清茶一杯,你且慢饮,可有清香一缕,留存口内,久而不散?此二香,茶香也。

    第三香。君不见,那“神农药圃”么?有说是神农遗下的?无从考证,也无需考证。看看,圃内药草何其可人,不如躬身,以手指拿捏之,其香即袅袅于指间,于掌上,长达数小时犹存,此药草香也。这正是,换袍岭上有奇香,风香茶香草亦香。

    这时,有看官要问,“五奇”已四,惟余一奇,何在?答曰:在乎岭上果园也。

    该果园三百平米许,逢春必生长一种天然香菌,长成采摘之,其色灰白带红,入水洗濯,立马变黑。此乃大别山区独一无二食用菌也,亦是灵惠寺僧众待客之物。

    此物,以素油炒之,后加盐作汤,其汤如墨汁,味特甘鲜,十分可口;然,若以荤油炒之,则汤水无色无味,不堪入口。可谓山中又一奇——变色奇菇也!

    这换袍岭,一寺“五奇”, 个个因奇成谜,当真叹为观止。你说是也不是?

 

上一篇:萧寺旧影     下一篇:天台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