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于女儿的一句提问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对喜欢汉字文化网友的几句交代

到今天为止,《一日一字一故事》刊发结束了,《诗经》上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做任何事都是一样,往往都容易有一个好的开始,但却很少有一个精彩的终结。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还是喜欢善始善终的。我之所以要通过博文的方式刊发这部书稿,说到底还是缘于对汉字文化的挚爱,同时也相信好多读者也会对此感兴趣

我当初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书呢?这还得从一件小事儿说起。一次,女儿疑惑不解地说:“爸爸,好多年了,我一直在想,小时候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节目,‘大追踪’栏目上的两个小脚丫为什么都是三个脚趾头?”接着,她还说当时她还问过身边的几个同学。有的说,是漫画式的形象,三个就代表五个;也有的说,人走路第一、第三、第五趾踩得实,所以常常踩出三个脚趾印;还有的更富于联想,说人是猴子变的,猴子可能就是三个脚趾落地……

听了女儿的询问,我也兴趣盎然地说了我自己的看法:“你说的那两个小脚丫印,其实是来源于甲骨文的‘步’字,不过是把泥地上留下的左右脚印线条化了。按照古人的习惯,往往用‘三’表示多数,两只脚一前一后,各跨前一步称作一步,相当于现代人的两步。”

“爸爸,‘步’字怎么能看作是两只脚呢?”女儿穷追不舍地提问道。我一边用手比划,一边对她说:“‘步’字发展到小篆时,上面的那只左脚变成‘止’,下面的右脚变成一个倒‘止’,也就是(ta)字。‘止’字的本义是脚。因为‘停留’是脚的基本动作之一,因而也可以引申为‘停留’、‘停止’义,并且还成了常用义,后来为了表示‘脚趾’义,才另造一个‘足’形‘止’声的新字‘趾’字。

女儿听了我的话,觉得挺新奇,慨叹道:“爸爸,想不到,这里还真有学问哩!”女儿的话促发我思考,特别是她身边的那些同学有趣的构想、天真幼稚的臆测使我深感动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对传统汉字的这种民族文化究竟应该怎样继承与汲取,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汉字是一种表意性很强的文字,因形求义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由于历史的发展,字形的演变,如今通行的楷书,已经很难探求字的本义。所以要使广大青少年知道一些常用汉字的来历,并由此懂得这个字的本来意思,就必须让他们了解一些古文字的常识,懂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这些我们祖先总结出来的古人造字的基本方法,并依据这些方法溯本(字的本义)求源(字的形源),从而更好地辨析字形,理解字义,提高正确使用汉字和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能力。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生活节奏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显得特别珍贵,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朋友,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基于此,我们仅仅选择出较为常用的365个汉字,一日一字逐字说解,指出它的本义和引申义,并选择例句加以证明。让青少年朋友在有意无意之间,学习和掌握汉字文化的常识性知识。

为了夯实自己的古文字学的功底,我作了几千张有关古文字的资料卡片,有偿借阅并抄录了郭沫若的《卜辞通纂》、《殷契萃编》、《甲骨文字研究》;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唐兰《殷虚文字记》、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三卷中之一卷;王宇信《甲骨学通论》七、八、九章,整整两抽屉。

我这一篇一篇的小稿件,都是根据以往积累的资料卡片撰写的,由于自己的学力不足,难免存在错征误引、脱衍舛谬之处,尤其是不能很好地吸收新近的学术研究成果,我恳请诸位网友阅读后,能够及时指出不妥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对此我深表谢意。对每个汉字之后配发的小故事,当时也很让我纠结,严格地说,有的小故事也很牵强,与每个汉字并没有浑然一体的必然联系,我的目的只不过是增强点可读性,在了解汉字构造的同时,读一则发人深思的小故事而已。

为避掠美之嫌,我把“主要参考书目”再一次地开列出来,其目的除了所说的这个原因外,更主要的也是不自量力,给喜欢汉字的网友提供一个学习汉字文化入门的几部基础书目,即:许慎《说文解字》;王筠《文字蒙求》;黄约斋《字源》;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左民安《汉字例话》;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溯源》;陈政《字源趣谈》张冠湘等《古诗文名句录》、李夏等《警句名言词典》;李忠田《古代汉语常用词例释词典》,现、当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等。

上一篇:母亲很重     下一篇:城市生活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