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灯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在想,生命多半是默然的.然而支撑生命的故事却是有言的,一串串故事给原本空白的生命涂上了不同的色彩,或黯然,或靓丽,让他人观赏着,让他人评说着。”这是我在一家日报的专栏里写下的一段话。

  一个人的生命能否靓丽,确立正确的荣辱观,大约就是一个支点。首先要知荣,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到明荣辱;其次是说只知道了荣辱还是不行的,要沿着倡荣的路走下去,既知荣又践荣,这大约就能确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了。

  我们不妨想想看,一个道德失范、精神缺失、进退无序、信念散乱的部门,不可能形成和谐的态势,富有凝聚力的战斗集体;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是无法实现和谐的。那里多半是光荣的人不幸福,幸福的人不光荣。往往向上的人多受排挤,庸碌的人很风光。所以只有人人知荣而去自觉的践行,才能营造和确立正确的荣辱观。我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态包括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它既是客观的,又是微观的,既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与我们衣食住行的细微之处都密切关联着。只要我们明荣知耻,从我做起,在正确荣辱观的引领下,一定会迈向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两个让人感动的人。一位是浙江后九村历经五届的老支书郑九万,他舍小家为乡亲,带领村民创业脱贫而积劳成疾时,全村的乡亲们连夜护送他下山救治,当得知需要大额手术费时,乡亲们连夜把卖鸡蛋的钱、卖树木的钱,还有准备买嫁妆的钱拿出来,凑了6万元的手术费,一个村支书的生命安危何以牵动每一个村民的心,村民倾其所有,也要救活老支书的生命。生死之际,显现了一种干群关系,看到了一个老党员在村民心中沉甸甸的分量。这分量来自何处,来自一位老支书爱祖国,就要爱家乡,爱家乡就要爱乡亲的荣辱观的实践。第二个人是我采访过的人物,他是邢台西门里一个社区的普通居民,当时已年逾七旬,坚持17年义务打扫街道卫生。他给我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办好事不办坏事难,多年一直办好事就更难。”倘若都能坚持办好事,不办坏事,我们的社区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大家庭。他默默无闻,用朴朴实实的行动践行了一个普普通通人的荣辱观,他多年获得最高奖赏“最佳居民奖”。

  讲荣辱,树正气,重在知行的统一,道德认识的价值不在于认知的本身,而在于对道德的守望与践行。两位老人的情操,简直就是我心中的一盏灯,让我温暖着,前行着,向上着。
 

上一篇:天生我才必有用     下一篇:浸泡在书香里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