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印象
在我的想象中,伦敦应该和北京、上海、东京等大都市一样,公路宽阔,高架桥雄伟,大楼鳞次栉比,高耸入云……亲临伦敦才觉出想象的大谬不然。
进入伦敦的第一感觉就是高楼少。绝大多数的建筑都是三四层,只有在狭小的伦敦城——欧洲乃至世界最著名的金融中心——才有一些几十层的楼房,即便如此,伦敦城也远没有我国上海浦东金融中心的气势磅礴,无论是楼宇的高大雄伟,还是公路的宽阔通畅。除此而外,伦敦的建筑还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古建筑多,既有坐落在泰晤士河西岸的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群威斯敏斯特宫(议会大厦),也有遍布于全城的各式各样大大小的教堂,还有大量从中世纪开始逐步建造的现在还在作各种用途的石结构屋宇(就像上海外滩由英、法殖民者建造的那种楼房),这些古建筑在整个伦敦的建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伦敦给人的感觉就是古色古香,深沉厚重。再就是绝大部分楼房的外墙都没有装饰,一如我在剑桥看到的那样,朴拙天然、本色实用又成了伦敦有别于其他大都市的独特风格。
伦敦的道路非常狭窄,即使在最繁忙的地段也只有两条车道(一来一往),而我却没有看到有单行线。尽管道路窄,车子多,但由于行人和司机都能守规则,虽然车速慢,但极少拥堵。议会大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白金汉宫(女王官邸),都在闹市区,临近交通要道,路上车水马龙,但这些地方并没有戒严,也没看到交通警察,我不知道英国的政要们在这些狭窄而拥挤的没有戒严也没有警察开道的路上行车的时候有何感想,会是我见到的司机(不知道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缓慢行驶在路上而不急不躁心平气和的模样吗?我只能想象。
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有唐人街,伦敦也不例外,而伦敦的唐人街比我见过的东京、大坂的唐人街更为繁华。这里行人如织,摩肩接踵,鳞次栉比的大多是酒店,酒店内几乎都是座无虚席。我们是傍晚时分到达唐人街的,看到到处悬挂的灯笼(第二天就是中秋),霓虹灯闪烁的各式店铺招牌,还有张贴在各个店门两边的对联,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仿佛回到了国内。但看到有着不同肤色操着各种语言的人汇集到这里,才又想起,这里仍然是异国他乡。据说,由于经济地位的优势,唐人街的唐人在伦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看到和我有着同样肤色流着相同血液的华人后裔在伦敦有这样的成就获得了如此突出的地位,我由衷的为他们高兴并为他们祝福。为什么世界上各个城市里华人聚居的地方要叫“唐人街”而不叫“汉人街”、“明人街”、“清人街”?我没作深入的研究,我猜想,因为唐代是中国古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最强盛的王朝,我们的海外同胞不仅以我们曾有这样的王朝而自豪,还希望自己远离祖国后能向唐人一样创造出让世人震惊的辉煌。不要说身在海外,就如打生下来就生活在本乡本土的我也常常梦回大唐……
伦敦是世界文化名城。建于18世纪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集中了英国和世界各国许多的古代文物(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世界上最大的殖民者是如何获取这些文物的)。博物馆内的埃及文物馆,陈列着7万多件古埃及的各种文物;希腊和罗马文物馆,陈列着各种精美的铜器、陶器、瓷器、金币、绘画以及许多古希腊、古罗马的大型石雕;东方文物馆,陈列有大量来自中亚、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和远东的文物。馆内还有西亚文物馆、英国文物馆、金币徽章馆、图书绘画馆等。我缓慢而沉重的走在中国文物馆内,从远古到先秦到汉唐到明清,看着那些哲射着璀灿的华夏文明烙印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智慧的各种各样数之不尽的文物陈列在大英博物馆内,目睹这些绝大多数靠掠夺而来的稀世之宝,仇恨、痛苦、愤怒、羞愧……各种各样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我艰于呼吸,无法言语。世界上有两个强盗,一个是法兰西,一个是英格兰。此刻,我正在大英博物馆审视着“文明”的英国人从“野蛮”的中国人那里劫掠而来的最珍奇的中华古董;此刻,我正是从遥远的发展中的中国来得到发达的英格兰学习他们先进的基础教育理论与现代学校管理经验……
伦敦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但它繁华的背后是残酷的殖民掠夺,日不落的辉煌映照的是血色的天空。伦敦既古老又现代,既顽固保守又新潮前卫,既自由文明又残暴血腥。但不管怎样,由专制走向民主,最终使强盗变成了绅士。
我们能从中悟出点什么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