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赋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韶韶其华,美哉壮哉,花中之王者,惟牡丹莫属;花中之皇后者,当牡丹可担当之!幼年时,同学家花园里,有牡丹园半亩,每年农历四月开始,其园里魏紫姚黄竟放,袁家红、杨家红争艳,欧家碧、玉楼子吐白,延安黄、建安黄媲美,更有醉妃红、飞来红、天外红、先春红,平头紫、紫绣球、锦被堆、颤风娇,禁苑黄、御衣黄、一拂黄、软条黄、甘草黄、一尺黄,一捧雪等等夹杂其间,真正是“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了!……牡丹素有“花中之王”之美誉,这缘自于其花型硕大,富丽堂皇,有王者之气质。中国自古以来吟咏牡丹的诗词歌赋何止万千,但都不如“国色天香”这四个字,把一种花卉赋于“国色”,定格于“天香”,在花卉王国确实是没有第二个可以和牡丹比肩了!牡丹和某些舶来的花卉不同,它的原产地就是中国的西北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花,也许这正是我们中国人喜爱它,并且把它推崇到“国花”位置的原因之一。它虽然没有像梅兰竹菊那样,被文人墨客渲染成“四君子”,但在中国人,特别是老百姓眼里,它更让人喜欢喜爱,这可能缘于老百姓附丽于它的传奇色彩,它不畏权贵的昂然气质,牡丹仙子宁愿被武则天贬出皇家花园,也绝不向她低头称臣,这也是人们欢迎它的原因吧!

     也许,小时候在同学家的花园里,牡丹留给我太深太好太美的记忆,一直希望自己的家里也有那样美丽、容雍花贵的牡丹,虽然我家里的用篱笆做花墙的小花园里,也是姹紫嫣红、一派别有韵味的,比如百合花,比如荷包牡丹,比如芍药,但是,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直到某一天,我家的花园里有了第一株牡丹!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离开家里去部队时,家里的小花园里还没有牡丹的踪影,三年后的一个冬天,我回家休探亲假的时候,花园里已经有一大丛牡丹树了。虽然是冬天,又是牡丹花的休花期,但还是让我欣喜万分的。从母亲的口里知道,这树牡丹是她从我的同学母亲哪里磨来的。在我们这里的乡下,素来有“家贫花不盛开”的说法,似乎是于“人穷志短”的说法相近似,好像“花开富贵”的牡丹只能栽培在富人家。对此说法,母亲向来是不信这个邪的,她就是要和这样的偏见做对,在她心里这不仅仅是对某些人的偏见的有力反击,也是通过一株牡丹花的移植栽培,对儿女们将来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牡丹也确实给我们家带来了幸运和幸福的基础,它就像一个给人们送吉祥的使者,用它国色天香的姿色赢得了无数热爱它的人们的喜爱与推崇!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牡丹为主题内容,描写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戏剧传奇。最著名的当推明朝临川才子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明末著名戏曲作家吴炳的《绿牡丹》,作家以牡丹作为切入点,微妙细致的歌颂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大胆和自由爱慕的心上人喜结连理的故事,成为千百年久演不衰的经典!《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系神话传奇剧本。明江西临川(今抚州市)汤显祖(1550—1616)著作。剧本写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偕侍女春香游园遣闷,梦中和书生柳梦梅相爱,醒过来后感伤致死。三年后柳梦梅至南安养病,发现杜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丽娘感而复生,两个人终结为夫妇。剧本塑造了杜丽娘、春香等典型形象,揭露批判了封建礼教的罪恶,但也有向封建势力妥协的消极因素。人物心理刻画细腻,曲词优美,有突破南北曲旧格律之处,对后来的戏曲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剧本写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绿牡丹》是明朝末年另一个戏曲作家吴炳(?—约1647)的著名作品。剧本通过沈婉娥、车静芳与谢英、顾粲以绿牡丹为题,写诗选得佳丽,最终成为眷属的故事,也对封建礼教提出了挑战,抨击了科举考试的弊病,更对用夹带作弊的办法,用他人的诗词冒充自己的作品,企图骗得沈婉娥、车静芳的爱情的车大等人进行了嘲讽。在洪升描写李隆基与杨贵妃悲剧“爱情”故事的著名戏剧《长生殿》里,也有描写李杨二人饮酒观赏牡丹的章节,它就是梅兰芳先生的保留节目《贵妃醉酒》的蓝本,最著名的是诗仙李白的《清平调三首》。《碧鸡漫志》:“明皇宣白进《清平调》,乃是令白于《清平调》制词,盖古乐取声律高下合为三调,曰清调、平调、侧调,明皇止令就择上两调,偶不乐侧调故也。”李白《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粧!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识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栏杆!”这个故事不仅仅在洪升的《长生殿》里有描写,在《乐府诗集》里也有详细记载:《松窗録》曰:“开元中,禁中木芍药花(按牡丹花)方繁开,帝乘照夜白(按马名),太真妃(杨贵妃)以步辇从。李龟年以歌擅一时。帝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辞为?遂命李白作《清平调》三章,令梨园弟子略抚丝竹以促歌。帝自调玉笛以倚曲。”又《唐书》本传:“玄宗坐沈香亭子,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湿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李白此词名花与妃子共咏,表面上对杨贵妃竭尽全力赞扬,而华丽的词藻后面却是对其竭尽所能讽刺劝谏,一时兴到笔随的绝妙好辞,也为自己招惹来了麻烦。其中以汉宫赵飞燕比杨贵妃,日后竟为人作为向唐明皇李隆基进谗言的铁证,致李白士途坎坷,落拓而死。真可谓成也牡丹,败也牡丹!
上一篇:点一盏灯     下一篇:二月里最美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