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南唐中主李璟《摊破浣溪沙》
南唐中主李璟,字伯玉,原名李景通,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
李璟生得姿容俊美,气度谦和仁爱,好读书,多才艺,才情出众,十岁时曾咏新竹云:“栖凤枝梢尤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时人啧啧称奇。史载:“中主音容闲雅,眉目若画。趋尚清洁,好学而能诗。”俨然是一位风度翩翩、儒雅风流的才子。
升元七年(公元943年),李昪病重逝世,二十七岁的李璟即位称帝,改元“保大”。登基为帝后,年少气盛、好大喜功的李璟一改父亲保守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南唐乘闽内乱,出兵灭闽。不久楚也发生内乱。保大九年(951),南唐乘派兵灭楚,楚国主马希崇出降。南唐疆土至此达到顶峰。然而好景不长,保大十五年(公元957年)后周出兵侵入南唐,占领了淮南大片土地,并长驱直入到长江一带。南唐军连战连败。眼见后周即将兵临国都金陵城下,李璟只好派人向后周世宗柴荣称臣,去帝号,自称唐国主,使用后周年号。南唐的国势从此一蹶不振。
此后,李璟自信受挫,不喜政事,自言为社稷所累,喜好风花雪月。史书上说他“天性儒懦,素昧威武”,可见他本质上还只是位性情文弱的书生。他将二弟景遂封为南唐兵马大元帅,赐太弟称号,并位居东宫。又封三弟景达为齐王,作副元帅。并且李璟将几个弟弟拉在先皇灵前,立盟约,日后传位太弟,誓必兄弟相继。立誓之后,就将所有军国大事全委于太弟景遂参决,而他自己则成天邀约一帮诗朋画友四处吟风弄月、游山玩水,醉心于饮宴歌舞,“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经常与其宠臣韩熙载、冯延已、徐铉等一班文人官员饮宴填词,堪称是一位风雅君主。适合于筵间歌咏的令词在南唐得到充分发展。
李璟的文学才华和对文士的推重,使得南唐文治盛极一时。据史载,一次中主李璟在宫中大宴群臣。酒酣之际,他命伶人乐工歌舞助兴。太傅宋齐丘酒醉轻狂,离席手抚一位宫女之身。众人都惊讶不已,而李璟却不介意,一直到兴尽而止。第二日,李璟在帷帐之内索要纸笔下纸赐慰,忐忑不安的宋齐丘这才心安。所以,马令《南唐书》说他“美容止,器宇高迈,性宽仁,有文学”。
又一次,李璟传旨设宴,文武群臣齐集昆明宫,登楼赐宴。李璟下令:“今日众卿个个都要开怀畅饮,尽情欢娱,不醉不归。”酒至半酣,李璟略有醉意,但却兴致不减,命人召来宫中乐工王感化,唱水调词佐酒。王感化是福建建州人,歌喉清亮,“声韵悠扬,清振林木”;诗词俱佳,机敏过人。正因为她美丽而聪慧,被李璟选进了金陵乐坊。当王感化一袭红衣,轻挪莲步款款而来时,李璟很高兴,大臣们也很兴奋,纷纷要求她唱水调词。而王感化徐徐地对李璟说:“今天我不要乐手伴奏,我要清唱一曲。”李璟以为王感化最近填了新词,就问:“最近度了什么新曲子呀?”王感化说:“陛下听我唱就知道了。”于是,王感化展开俨俨的歌喉,唱道:“南朝天子爱风流。”仅就这一句,她连续唱了四遍。聪明的李璟马上醒悟,把酒桌上的杯子倾覆过来,感慨地说:“假使吴主孙皓和南陈后主陈叔宝知道这句歌词的意思,也许就不会有亡国之恨了。”当场宣布罢宴。
李璟虽贵为国主,却天生有一种忧郁柔婉的文人气质,词作情调沉郁愁苦。陈廷焯赞赏中主有温婉沉郁词风。据明代《尧山堂外纪》载,一次李璟在后花园设宴,忽然有许多白野鹊飞集在树枝上,于是命乐工王感化赋诗,感化随即云:“碧山深洞恐游遨,天与芦花作羽毛。要识此来栖宿处,上林琼树一枝高。”李璟读过此诗十分欣喜,于是填词一阙,即《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闺阁中的佳人纤手轻轻卷起珠帘,闲挂在玉钩上,动作迟缓,心慵意懒。倚在窗前只见楼阁重重,烟锁雾笼,心中春愁无限。“真珠”即“珍珠帘”。 这相思春愁是停留在轻卷珠帘的指尖,还是深锁在那尖蹙的眉头?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楼外,风中飘零乱舞的落花显得那么的纤弱,身不由己,随风而逝,令人禁不住思绪悠悠。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何处是它的归宿呢?春红竟不得东风作主,一如有人如玉,却不得爱怜珍惜。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当女子手卷真珠帘挂上玉钩的时刻,眼前景象不禁让她心头春恨绵绵:那风中的落花飘零无主,令人情思悠悠。这“风中落花谁是主”的一问,联想到南唐李璟向后周世宗柴荣称臣的史实,实为道出了这位文弱国君内心的苦衷。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举目天外,不见那远方的青鸟传书,无法得知远方思念的人儿的一点儿消息。也许只有那绵绵春雨中绽开的丁香花蕾,才能凝聚心中这份无言的美丽与哀愁。云外如此遥远,但那痛彻心扉的感觉却像这雨中丁香,真切得仿佛触手可及。岁月无声逝去,抛下这无尽的思念,点点滴滴落在心头。
“青鸟”语出《山海经》,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神鸟,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李商隐《无题》中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句子。“云外”,这里用了《汉武故事》中的典故,相传当年汉武帝在宫中得青鸟传信西王母将至。“丁香结”是丁香的花蕾。“丁香空结雨中愁”用李义山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之境,用此象征内心的愁苦。“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回首只见那浩浩江水从三楚之地奔流而下,苍茫暮色笼罩着天际碧涛,长空万里,水天一色,似那无尽的思念悠悠不尽。
风里花落,抬头不见青鸟信来,眼中雨中的丁香花空结愁意。由于中国古代诗人们反复吟咏和广泛传唱,在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渐成为美丽、高洁、柔弱、愁怨的象征。丁香花拥有“天国之花”的光荣外号,也许是因为它高贵的香味,自古就倍受珍视。丁香属木犀科植物,又名百结、情客、紫丁香。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花色或白或紫,花蕾分呈四瓣,呈十字结状,仿佛是一个结系住人的愁思而解脱不得。“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就属此意。所以丁香结自古以来也象征着红颜的千千心结。
自古人们就赋予了雨中丁香忧愁的色彩。古代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引愁之物。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比之稍晚的陆龟蒙在《丁香》一诗中也曾咏道:“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北宋词人贺铸在《石州引》中也写道:“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
南唐中主李璟的这两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当然更为流传后世的绝妙佳句。这两句不是眼前实景,全是想象中的清奇意象,写出一种俊逸宛转、清空舒卷的意境。平常的十四个字,在唇间便流转成一阕柔婉的清歌。
中主南李璟的词往往会有这样清冷幽远的情韵,已经摆脱花间雕饰习气,没有晦涩之病,辞语雅洁,感慨深沉。 青鸟不传信,丁香愁空结,回首间只见楚天日暮,江水接天,这样的画面暗示着愁思之深广无际。一笔宕开,造出浑茫广阔的大境象。显然,这最后的阔大意象与词中女子望景伤春的相思怀人情调虽也相谐,但更有一种辽远的思绪,一种深刻的若隐若现的虚无感、幻灭感。与前面“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都有种天高地远的意味。这就是身为帝王的词人常常有与人不同的视野和格局。能以如此纵意舒卷的大笔,出如此雄健壮伟的气象,也正因为他是中宗李璟。迷茫尘世里,眼看着美好流逝于眼前,却无法留住的悲哀;是仙龄韶光之时,眼看着镜里朱颜,无法挽回衰败下去的悲哀,是软红十丈里,眼看着繁华南唐,无法停止地败亡下去的悲哀。这一点,我们在后主李煜入宋后的一些词作中也能感受到:“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幻灭,以及幻灭所带来的悲伤和空虚,在那些文字里随处可见。两首《摊破浣溪沙》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一般闲愁,可能是南唐受后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青鸟”句也不是“思美人兮天一方”的浓情艳想,而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据《南唐书·王感化传》载:“王感化善讴歌,声韵悠扬,清振林木,系乐府为歌板色。元宗(李璟)尝作浣溪沙词二阕,手写赐感化。”李璟曾手书上面《浣溪沙》词二首送给她。这是李璟的得意之作,亲自手书给王感化,当然是希望她来歌唱自己词作,也可见对王感化的宠幸之深。后主李煜即位以后,王感化又将李璟赐给她的这两首词呈上。后主李煜十分感动,对她以礼优待。
由此我们可以想见,这两首《浣溪沙》中的女主人公是否有王感化的影子呢?也许,只有这位歌喉清越的乐工才是中主李璟的知音,明白他心头的家国之忧,体贴他的危苦之心。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这两句词可谓是又美丽又哀愁。在缠绵缱绻的情致里,透出一丝清空幻世之感。关于青鸟和丁香的词里,总是蕴含着无数美丽的梦想。回看那些曾经的素锦华年,那飘摇的风雨之夕,心里何尝是没有哀愁?花儿盛放的时间是如此短暂,而衰落的速度又是如此迅速。它的盛放和凋谢,全是因为一个红颜女子的青春与爱情。美丽哀愁如这南唐词,写尽了闺中女儿爱而不得的那种刻骨思念和哀愁。世间的许多美好就是这样容易破碎,就是这样难以留住。而且越是娇艳盛开的花儿,越是容易凋谢;越是美丽绝世的佳人,越是害怕衰老。
青鸟,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它色泽亮丽,体态轻盈,形态优美,可幻化成人,是具有神性的吉祥之物。它的使命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在以后的神话中,它逐渐演变成百鸟之王的凤凰。
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 ,三青鸟居之。”郭璞注:“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说是有三只青鸟居住在三危之山,它们负责为西王母取食。
相传这种青鸟常伴随西王母左右。西王母要去哪里,青鸟就会先飞到。班固《汉武故事》记载:“七月七日,上( 汉武帝 )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在七月初七这天,汉武帝在承华殿时看见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他大概觉得奇怪,就问一边的东方朔这是什么预兆。博学多识的东方朔回答说,是西王母要来了。过了会儿,果然西王母就飘然而至。有两只青鸟分别陪侍在她的左右。后来,人们就以“青鸟”作为信使的代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鸟代表神的使者,象征着吉祥幸福,理想的寄托,真爱的见证。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也常常被诗人们借以用做传递爱情的使者。晚唐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就说道:“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有情人在人间不能相见,唯愿在蓬莱仙山可以再相见。但是蓬莱此去迢迢无路,只有靠那热情的青鸟来为我们传信了。
青鸟,在西方还代表快乐,也象征着对梦想与希望的追求。“青鸟不传云外信”,显然预示着美好理想的落空,希望追求益发地渺茫,笔致显得清逸空灵。
下一句是“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花的出现让寂寞哀愁变得美丽,显出几分雅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