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烟云闹元宵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初一十五烧香火,祈福一年顺畅成。

每每春节里的元宵节,我大多去成都文殊院进庙燃香拜菩萨,这样的习惯已持续了十多年。今年壬辰龙主元宵节头几天,我和好友说到敬香的事情,他则约我到金华寺燃香,他还说好,届时,一大早来车接我一起前往,我只需在早晨七点半准时起床就好了。

其实,成都天回镇的金华寺,我是早听说过的,只是在成都定居十多年的日子,一直没有机会前往那里燃香罢了。如此美意,今春能去那里拜佛烧香,便成为我元宵节的主打节目了。

好友是生意场上人,事业如日中天,前顺后也和。他说每年初一十五都是在那里敬香的,这样的习惯也已有十多年了。每次去,他均烧的是最大最高的高香。此处香火如此眷顾他,想来是心诚则灵,更是八字和方位合了去,所以吉祥呈现,鸿福齐天。

成都东郊的天回镇,有金华寺,龙潭寺和小庙,这些寺庙相比成都著名的文殊院、昭觉寺、大慈寺来,其规模小了许多,但香火倒也旺盛。

说到天回镇,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个近代的中国文人李劼人,和一段盛唐的历史。

在李劼人先生笔下,天回镇的得名由来,远可追溯到盛唐。唐玄宗李隆基避安史之乱,由长安来南京(成都在唐时又号称南京),以其在长安之南的缘故,李隆基刚到这里,便“天旋地回龙驭”了。皇帝在昔自以为是天之子,天子由此回銮,便得了这个名号。

李隆基刚埋葬了爱妃杨玉环,千里迢迢,风尘仆仆而来,已经望得见成都的城阙,却传来了平叛胜利的消息,顿时令71岁的李隆基悲从喜来,百感交集,毫无游玩之意,立马掉头还都。后人可以去任意猜想李隆基当年的心境是多么悲戚!总之,唐玄宗回头走了,他自己也没想到,他仅歇过脚的这个无名小镇,从此有了一个名号天回镇。

好友的商务名称,倒也和李隆基的名字有些相似之处呢!我不知道好友的商务名称,是否是得到了这个历史故事的启发与沉思,或者干脆信手拈来,就做了商号的名字。好友常年来此敬香应验,也许和这段历史文化有些巧合的关系。也许,他的这个商号名称得益于一位中学老师,倾心为他的商号安名吧!是不是这样,我权当猜测了去,倒也无妨。

金华寺,便是这个文化重镇上的佛教寺庙了。

就在我从金华寺庙烧香归来之时,网络上正好有成都大启动城市“北改”规划建设的新闻,里面提及到成都市将倾力打造天回文化重镇的讯息。看来,能在这个壬辰龙年的元宵节去那里的寺庙烧香,走走看看,感悟一些东西, 倒也是件好事。

元宵节的早晨,刚到七点,我被手机预先设置好的“观世音菩萨”的佛教音乐叫醒,早早起了床,虔诚之至,沐浴一番。待吃过汤圆早点,好友便开车过来了。

此时的天空才刚刚放亮。王贾桥街口来回三环线上的车辆多起来,有了城市喧嚣气氛。看着从我面前经过的一边吃着冒着热气馒头,用火三轮拉菜买的大哥,想想天下云云众生的劳碌奔波,我不免生出几分对生活的感概来。

上了好友的车,我们由川陕路进入新都区天回镇方向的公路。这里的公路是近年来修建一新的,宽阔笔直,但道路边的绿化还没有搞起来,公路外还是一些低矮的旧城模样。

大概半小时的车程,穿过乡村的房舍和简陋的街道,我们就到达了金华寺。如果不是好友开车带路,在这样一个城乡之间,我想我是很难找到那座寺庙的。

好友常来这里烧香,与寺庙外经营香蜡钱纸的商贩们早已混了一个脸熟。他和她们打着招呼,几乎没还啥价钱,很实惠的买了她们的香蜡钱纸,并让她们替我们看好路边随意停靠的车辆,我们就进得没有门票的寺庙里。

好友买的是高香,长约两米,粗如红桔大小,一色的玫瑰香红,倒也气派而喜庆。寺庙高香,多为众生祈福还愿,故显得隆重而喜庆。第一丛寺庙殿宇前的香炉里,已插满了许多高香,飘散着白色的烟雾,。另几位烧高香者,早已在两个香炉之间,把巨大的高香平放下来,用砖头垫起香头,用数支红烛点燃着。好友很在行地加进了烧高香的操作之中,我则提着我的平安香逐一三丛大殿点燃红烛,点燃三香,双手合十,虔诚祈祷,再在蒲团上双跪而下,叩拜八方诸菩萨。

敬香到第三丛大殿前,好友已烧完高香前来找我,一起去大殿一侧吃寺庙为香客免费准备好的热凉粉斋饭。淡黄色的米凉粉,几许香菜,一点辣豆瓣,热辣辣的下肚,倒也使身体温暖起来。

出得寺庙院落一侧,好友燃放了一挂鞭炮,噼噼啪啪,喜庆着声,祈祷这个壬辰龙年财运广进,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