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基督教的对称性和谐
佛教和基督教的对称性和谐
——《宇宙和谐》读后感(二)
文/黛亚
今天继续写《宇宙和谐》一书的启示和感受。
宗教书读的多了难免会迷惑,因为有的观点是完全相悖的,教义会是互相冲突的,但是执其一方展开逻辑,又都能说服自己。这样以来,自己心里有时候会出现两个对立的 “自我”了吗?并且他们会不停地争斗。
在人性本恶本善这方面,佛教和基督教给出了极端不同的两种结果。佛教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佛性,也就是“性本善”,这和中国儒教的教义不谋而合,因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基督教教义很大的一个基础是每个人都是有罪的,甚至说“世界上都是罪人,连一个义人都没有”,也就是“性本恶”。根据各自的教义顺着这两种观点展开,都能找到使人进入至善至美的迷人的宗教心灵体验。
但基督教义是一神论基础的,难免就会出现对其他教义的排斥,尤其是以人的自我解脱为表征的佛教,因佛就是“觉悟的人”,佛教强调每个人都是一尊佛。但是佛教则更多的是包容,更多的是对人心灵深处冲突的自我完美统一。他们是东西方文化对称的和谐,是不同文化“自我救赎”采取的不同方法。但是,宇宙和谐完美的本质上来说,宗教本为一体。
宗教本为一体
《宇宙和谐》的作者受益于净空法师的对佛教教义的彻悟,受益于法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完美和谐的建立”的现实尝试,并且对净空法师的理论进一步归纳,把“宇宙和谐”作为世界存在的本质。以下是《宇宙和谐》中的原话:
宗教本为一体,其原理原则则是“仁爱”为基准的。每个宗教都是为了拯救人类灵魂而创立的,让人们明白宇宙间的事实真相,明白宇宙本为一体,众生平等,应以博爱之心对待一切。(P3)
所有的宗教都是一种教育,都是一门功课,也是人生的一门智慧学科。(P8)
任何一个宗教,都是教人明白宇宙真实真相,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P8)
佛的悲愿是要使人及一切众生都成为和自己一样至善之上的佛陀。所以在佛的眼光中,一切人类及众生,同具佛性,一律平等。(P7)
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佛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人也能够觉悟,而这种自觉(觉)和觉他(行)的工作也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P7)
佛法是教人要有自尊自信,为使自己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来,为使一切众生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来,开显我们本具的佛性,使人人成佛,完成理智、情感、能力之最圆满境地的人格。(P8)
我对一样观点进行以下总结:宗教本为一体,都是以“爱”为基准的。所用的宗教都是对人进行“至善”的教育。佛教是以“自我救赎”然后再“众生救赎”为显著特征的宗教。佛教的众生包括“天、阿修罗、人、畜生、鬼、地狱”六道中所有的众生。由于佛教的基本点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的,所以这六道里的众生都具有佛性的,甚至在“十八层地狱中的恶鬼一样可以成佛。”从这种对“众生平等”的观点推而广之,我们就可以得出宗教的本质存在也是——平等和谐。以一种和谐共存的观点来研究佛教和基督教我们还会发现,佛教和基督教是“人性这个原点左右对称的完美和谐”。
佛教和基督教的对称性和谐
在人性的两级——“本善”和“本恶”论上佛教和基督教同时完成了对人的完美救赎。佛教以“本善”出发,人的完全就赎就是佛。在这里不要误解“佛”,是一个“神”或者其他的“非人”物。佛的意思是“觉悟了的人”,人仍旧是人,只不过是觉悟了的人。基督教以“本恶论”(“原罪论”)出发,人的完全救赎是“信仰耶稣基督,像耶稣顺服天父一样的完全顺服上帝”。这样的救赎,做起来比佛教可能会更简单一些,只要“因信就可以称义”,只要按照神的话——《圣经》的教导来约束自己,只要通过时时的祷告保留和至善神的畅通沟通就可以做到。但基督教是相比佛教来说,对人“自我理性”的作用被压抑和降低,会使人进入“神性的现实反思”的悖论,也就是容易和科学发生心理上的冲突。佛教则是实证科学的宗教,从智慧和仁慈两方面用一种“科学的宗教”解决了人心中众多的“自我对立”,达到一种和谐。
总之,佛教和基督教完成了一种宗教的对称和谐,使世界上更多善的存在和栽植、复制,使更多人进入一种和谐的社会空间和宇宙空间。
在这种和谐中,宇宙之间没有了对立,没有了对立才是人的自性。当你发现人的自性中原来没有对立,你能够贯穿宇宙一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