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是一个态度
他讲述这些话的时候是面带微笑的,眼睛虽然盯着我,但我肯定他的心思早已飞得很远了。
一
去那个城市之前,我突然发现了一个现实,自己居然一次海边都没有去过,更别说看一看那片深色的蔚蓝。说起来实在有些惭愧,每年都有计划,可是总被琐事耽搁。这个想法像是被扔进水里的火柴一般,只发出一些“嗞嗞”的声响,再无动静。所以,有时候翻看一些仿佛时刻飘散出海洋咸味的文章,由衷地羡慕着。
读着在杂志上刊登的各种各样海边生活时,那些被海潮迷蒙了的脸颊、被海浪催眠的安详午后、被海水席卷着掏空脚底沙滩的虚浮,以及不时像是不速之客般被海风吹进口腔里的细碎沙砾。那些与大海共生的记忆,就像是一张黑白照片,遥远地、却颗粒感明显地浮现出来。
在海边第一次按下快门是在大连的某处海线,海浪来得突然,泛着白色浪花的海水猛地拍过来,声音大到我听不见快门的开合。海里游泳的小孩忍不住尖叫几声,我也在瞬间湿透了。眯着眼睛,远处的海平面在蓝色的天空下是一种静寂的灰色,轮廓并不是那么清晰。从小我对大海就有种渴望,觉得大海很神秘,无法接近。固然有距离的因素,但我相信这一种无法接近的感觉是我始终都有的。是敬畏。
后来我特意找了一部片子,是布鲁斯·韦伯拍摄的那部关于查特贝克的纪录片,《让我们一起迷失》。片子的内容很简单,我在意的是片子里的景象:在惬意行驶的敞篷车中仰望拍摄的加州天空;随海风像切分音一样优雅摆动的棕榈树;年轻的、肆意不羁的、在海边与朋友嬉戏玩闹的查特贝克;当然,伴随着燃烧的天才,以及宿醉后沙滩足印的音乐,像是质量认证一般,别无分店,像冰水一样透彻的查特贝克的小号,若有若无地在镜头后涌现。
印象最深的是镜头突然残酷地切到了数十年后,那个自杀前,满脸皱纹,被岁月摧残了身体的查特贝克。虽然他的小号,依然像冰水燃烧成火山那样迷人,但是望着他的衰老的脸庞,总会有不忍卒读的哀鸣在身体内部发出。或者,天才散发出光芒后,总会被宇宙索掉某些重要的东西,以达成不为人知的微妙的平衡。
不知道为何,关于海的意象,总会伴随着这些混杂的记忆一起,像是扑岸的海浪,一开始是安静并无恶意的,但当它们越来越近,那些隐藏着的巨大无边的力量,足以让你感受到一种被完全击倒后的崇拜。
查特贝克曾经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的生活沉闷吗?他在敞篷车中目光迷离。似乎视线已被风吹散了。最终,老去的小号手摇摇头,没有回答。就这样,让路在散掉的视线前无限延伸,一直带他遇见另一个世界。
二
前几天看到了这样一个词语,流浪。
什么是流浪?我固执地认为现在的流浪就是旅游。“旅游就是从自己生活腻味的地方到别人生活腻味的地方。”网络上有阵子流行过这么一句俏皮话,颇有玩味。这句话虽然不是什么至理名言,但是它代表了部分旅游者的心态。其实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他们厌倦了在某些地方生活,无论什么原因,他们感受到了压力,或者压抑。弗洛姆说,“在生活的众多苦难中,没有一种苦难像厌倦一样令人痛苦。”那么怎么摆脱痛苦?情景的置换,能带来短暂的乐趣和愉悦。心理学家给我们出了第一招:既然生活是一道乏味的菜,那么就洒一些调料吧。逃避成为了第一把盐,并且有一个好听的名目,旅游。在各地都开有收费昂贵的酒店、度假村,为你提供一些在你生活的城市感受不到的娱乐方式,不正是为了强调逃避这个词语的正确性么?当然,我不否认自己也是逃避的人群中的一份子。其实,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持久。时间总是很短暂,金钱也是会花光的,那么在其余的时间我们用什么来排解苦闷呢。
很多人说起自己居住工作生活的城市总是一副咬牙切齿、苦大仇深的样子。把生活的种种不如意都归咎于自己所在的城市,为了逃避城市对他们的迫害,旅游成了最主要的麻醉药。多少心中有成见却四处找答案的人踏上了奔赴云南、西藏、福建、新疆,抑或者尼泊尔和印度的旅程,他们在那里找到了自己以为遗失的东西。有感动、有了悟、有对生命的呼唤,围绕心中的圣地走了一圈,清洗了大脑和心肺,问题似乎也解决了。但是他们忘记了一件事情,麻醉药有副作用,会上瘾,也意味着会反弹。一旦离开他们的“香格里拉”,生活又恢复成了原来丑恶的面目,茫然若失。
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然而解决的方法很简单,也很形式。如果不能对生活充满感激和好奇,在生活中寻找到安定的力量,发现美,发现幸福,创造可以体现生命价值的东西,那么即使去了异国他乡,他们能找到的只是“别人腻味的地方”。我喜欢一个人,切·格拉瓦,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名字。1952年,年轻的切·格瓦拉在利马的一家麻风病院度过了他24岁的生日,或许在别人看来他的一辈子就这样了,与病魔相依为命,然而在横穿南美洲的旅途中,他邂逅了佩斯塞医生,这次邂逅改变了格瓦拉的一生。诚然,与佩斯塞医生的交谈和生活对格瓦拉是有巨大影响的,但最重要的是他自己找了前进的方向。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作为行动的旅游有两个同时前进的方向:向外走,迈向未知的城市,未知的世界;向内走,探索自我的内心。向外走得多深入,决定了你能看到多少风景;而向内走得多深入,决定了你的视野有多宽广。看似相同的结果,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结局。
法国人德梅斯特写过一本叫做《在自己的房间里的旅游》,很可惜,我没有看过。但是在别的地方有介绍:作者因故被判禁闭在家中42天。或许别的人很难想象自己如果一个多月不出门是什么样子,但是他为自己获得了一个机会,一个细细打量自己房间的机会。从椅子到桌子,从地毯到床铺,从厕所的浴盆到墙上的壁画,他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用观察和想象做了一次奇特的旅游。
或许你很讨厌自己生活的城市,好吧,我承认我有时候也很讨厌西安,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开车离校回家的时候。但是讨厌通常的原因是你不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中国城市不好离不开三个字,“脏、乱、差”,但是摒除成见,走近它,你会发现一些蒙尘的美丽。很多外国友人还想往中国跑,更何况占尽天时地利的我们。
美丽并不遥远,如果你是近视眼就带上眼睛,是散光的就眯眼,能发现新东西的地方很多。
三
我很喜欢一个友人的一句话,“我正在经历一个翠绿的年龄,这是一个带有淡淡的灰色的年段。”
我把它理解为一道在路途中某一个时间点出现的路标,它的颜色可以是鲜艳美丽的,它的形状可以是高大醒目的,它的样式可以是潮流新颖的。明明是刚到达的证明,却已沧桑千年。也许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节点,从降生的那天开始就屹立在那里,等待你的来临。
我相信,它是鲜活的翠绿。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叶子一样,上帝创造你的同时注定你是一个禀赋独特的生命,由此也决定了寻找属于可以最大化实现你禀赋的那个时间、那个事件,那个路标的路途是殊为不易的。环境的限制,命运的捉弄,都会成为你不可避免的阻碍。你会因为心智的糊涂和情感的放纵而徘徊甚至背离,但是正如另一句话说的那样,“我有一种得以持续的热情”,随着岁月长河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你对它的渴望与坚持也会逐渐变得清晰,牢不可破。许多人不是都相信左右的风景是前进最大的礼物么?那也终究会成为你世界观的一部分。
我还相信,它是黯淡的灰色。路标所在的这个时间点可以清晰地回望过去的重重。你可以看见自己被虚荣迷惑的丑态、可以看见自己被失败击倒后的沮丧、可以看见自己被欲望蒙蔽的狂热,然而回望并不代表可以去更正和纠正,回望的作用只是告诉你,你走到了这里,像赴约一样准时。当然,到达这里并不代表到达了终点,而灰色的涵盖范围也不会这样浅显。因为你会发现来时的路被一分为几,路标指向不同的方向,却没有写清楚通往何处。我的友人钟爱扑克牌里的黑色方片,那么应该知道方片有十三张牌。可以认为是十三种陷阱,铺满诱惑的外表下是嘲笑的恶魔在等待你的自投罗网;也可以认为是十三种礼物,成为尊贵的皇者还是品尝到美味的蛋糕似乎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仍需要选择,方片菱角分明,它是一种决绝,你选择了一条就注定要与其他十二条平行。因为选择,所以残酷,但同时也具备一种奇特的美丽,坚持。
选择可以是一种理想,是前进、是后退、是简单实在、也是伟大炫目,这些在我看来都无所谓。从小我的父母和老师就教育我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青春,极端一点的可以是一切,我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这点。成为一个警察,成为一个医生,成为一个老师,还是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走多少步。我曾经听过这样的说法,说是再伟大的理想在遇见不可忽视不可避免的现实时总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我不否认某些时候努力并不一定会换来同等的回报,然而,我也同样清楚每个人的时间是有效的,理想这东西不是说实现就能实现的,那么既然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实现理想,而且不是所有的理想都会实现,那么同样是在做无用功,我宁愿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我选择的、我坚持的,可以实现理想的路上。
我听过一首歌,是万晓利的《达摩流浪者》:沿着这条路一直朝前走/在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路口/你可以向左转也可以朝前走/但你不能停留。
不停地走,总会实现理想;就算实现不了,也可以离它近一点;就算离它很远,但总能看见它散发的光芒;就算连光芒也看不见,我们始终知道自己在靠近它。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
四
每当我们经过十字路口,会不会有惴惴不安的时候,在不熟悉的城市或者陌生的街道,你不知道怎样走才能到达你的目的地。在烟台的时候,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那个时候我无比怀念西安。因为,在西安的街道,无论大街小巷,只要是在转弯的路口就会看到有指示牌耸立在那里,“XX街”、“XX巷”、“XX路”。这样你很快就会找到你要去的方向,然后你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即使现在所站立的土地只是你栖息不过几天或者几小时的地方,无论那里是否跟你的城市使用一样的交通规则。因为,你知道了明确的指引。而所谓的秩序就是在这些毫不起眼的,但又让你觉得理所当然的指示或者制度设计上建立起来的,西安那些令人感激的指示牌如是,用黑色宋体字编写的宪法法律如是。而秩序天然的敌人,不外乎是傲慢与偏见,前者侮辱它,后者毁灭它。
在这个电子气味已经充斥我们生活的时代,在这个所谓的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阅读借助电子数据通讯移动设备越来越成为我们当前工作闲暇,等车搭车的主要娱乐形式,我承认我也经常用手机看网络小说。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不是已经不怎么翻阅书架上的纸质书籍,那些散发着墨香的文字被我们以“携带不方便”、“容易损坏”等理由让屏幕上规格的宋体字所代替。不知道还有人是否记得那一场纸质出版与电子阅读关于版权与侵权的纷争。虽然在以韩寒为首的出版人和作家不断升级的声讨下,百度文库认了栽,妥了协,但是我们也应该在庆幸胜利的同时对这件事情抱着悲观的情绪。中国政府对待互联网一直是一个相对暧昧的态度。在政府没有修订完善颁布同适用于我们现实生活一般适用于互联网的法则之外,这样无秩序造成的纷争还会上演一次又一次,今天以这个形式,明天用那种形式。傲慢与偏见,矫蹂与做作,是现在媒体的最直接的态度。
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这不是我要的中国!”因为那时候作为最大团体组织的国民党并没有为民众带来和平与幸福,相反,暴力和战争一次又一次摧残人民的身体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