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河矿十周年记

首页 > 美文 > 感人日记/2019-0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月初,某受命作文以记建矿十周年,然某本一黄口小儿,又未身经诸多。自修完学业投身于此,尚不足一年耳,笔尖之上如提千钧之重,难以为之。忧愁困苦之心,难以言表。故而拜求师长前辈,以其言传为我述之,又遍寻书资籍料,而得我矿之详细根本。细细了解之下。方知,其风雨兼程十余载,着实幸苦,着实不易。 我矿于公元一九九六年筹建,至公元二零零二年正式投产。井田位于沁水煤田之东南角,方圆两百三十余公里,可谓浩浩煤海。其身处太行之巅,傍依侯月铁路,似猛虎于巍峨处,遥望五岳,傲世中原。华光易逝,恍恍乎十年如白驹过隙,惹人思量。再回首,从当初幽暗岁月至今日享誉四海,其中之苦味非身经之人难以理解。 吾曾闻建矿初始之劳苦,然至听闻师长前辈之述,才知晓幸劳之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矿山依河而建,虽不敢妄自作蛮荒之说,亦是相差无几。再者,依水而建,并非乐事,反之,为我矿山建设之大忌,于此不必多言。然,此等艰巨于我寺河人眼中,无外乎鸡毛蒜皮之小事耳,何足登大雅。我前辈以其钢筋铁骨之躯力拔山河,以其水滴石穿之毅力誓建功业。摸爬滚打于百米深处,弯脊屈身于煤层之中。时遇险阻,则以专研苦干破之;偶遇沮丧,则彼此扶持。苦难之中方见兄弟之情,如是而已。 某身边常有人曰:“人生,不过一经历罢了”!然也。却有几人知其中之滋味?我本书生,啃书求学二十载,于今时今日至此方才明白许多:人生之不易乎。听闻:每每下井,必然触目动心。衣着破败不说,时时安危之心不可松动,紧张之思绪让人心力交瘁。巷道中机械轰鸣,不比地裂山崩,也似大厦忽顷;行径于阴暗处,冷风如刀锋刻骨于身上划过,周身之岩石峥嵘满是,似乎鬼魅使人不寒而栗。纵是如此,亦有千万矿工甘愿投身于井下,是为何故?是为其家业,为其儿女,为其祖国。我自认为,此等大义之人当是最可爱之人,当是时代之弄潮儿,亦是我等引以为傲的寺河儿女。 之后几年,我矿依托其资源优势,又引进国外先进科技,于短短数年之内,产能突破千万,独占鳌头不敢妄称,为行业之内骄子已属必然。于此,寺河矿之名闻名海内,曾多次获国家级大奖,亦有“三晋第一矿”“中华品牌矿”等。 富贵岂能如人愿,福祸自有上天定。零六年之初,我矿遭遇劫难,刹那时,全矿一片惨淡。愁情恼人如骤雨将至时之阴霾,人人心中忧忧忡忡。但于大风大浪之前方显真英雄本色,稍时悲伤罢后,无谓艰辛的寺河人又重新挺直腰板,昂首阔步向前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知耻而后勇,在矿党政的英明领导下,在全矿兄弟们的齐心努力下。我前辈们秉承“同心敬业,超越奉献”之寺河精神,以“安为天,人为本,防为先,法为准”之安全理念,于矿井危难时,再次挺身而出,埋头苦干,只为我寺河大旗飘扬九州。 若非一番寒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只因曾知痛楚,所以尤为珍惜今日之美好。风雨罢后,彩虹划破天际,我寺河毅然行走于康庄大道,依然是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十年来,我矿职工待遇年年具增,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仅如此,于强大自己之时,亦以实际行动造福于周围乡里,使其生活方便富裕。漫步于矿区园子内,看松柏冬日笑斗严寒,赏百花夏时羞迎宾客。又见假山巍峨,喷泉别致,亭台楼阁之檐角勾斗有型。湖中锦鳞百许头,红似火,白似云,参差漂游于水母荷叶之中,实在趣味良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未来亦是几多风雨,几多惆怅。然而我却坚信,何等艰险在我寺河人的面前,亦是纸墙泥偶,何足道哉!太阳石等待我开采,太阳花只为我盛开,前辈们热血终身,薪火相传我辈今朝更将有所建树。 古人云:文以载道。为文也,非情致深处不可。余听闻师长之述,深感五内,故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