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青纪实有感

首页 > 美文 > 感人日记/2019-0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我还十七八岁的时候,偶尔在电视里听到“知青”这个词,觉得温文尔雅,有一种文学气息,哪知道现在看了一本关于写“知青”的文学纪实,那种原来对知青的粗浅认识,荡然无存,反而更多的是内心的触动和怜悯,在那个年代,城镇青年的命运伴随着“上山下乡”运动,偏离了正常的人生轨迹,他们大多数失去了追寻梦想的权利,背井离乡,开始了艰辛漫长的岁月征程,他们失去的东西和要独自承担面对的东西,是我们这一代青年难以想象的,他们迷茫,他们彷徨,他们看不到明天、看不到希望…… 这些来自全国各城市的“知青”对于太多的不公和无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抱怨和感慨,因为他们要生活,要直面这冰冷的现实,要抢公分,要追随大流喊口号,开批斗,在他们当时看来这是一场无硝烟的战场,正义和道德被这场运动所抛弃,甚至当看到那些善良的农民含冤迫害而死,就连痛哭也不敢,更何况去阻止,相反他们要违心的附和批斗会上那苍白恶毒的口号“打到这……打到那……割除走资派尾巴,响应……号召”。 当然在这文革为大背景下的“上山下乡”运动中,不乏一些不顾现实,勇于同命运做抗争的“知青”,但是结果往往是让人心酸的,沉痛的。在那个有真话不敢讲,有想法不敢言的特殊时期,有一部分“知青”迫于无奈选择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有一部分则随波逐流,迷失了自我,甚至成为了这场运动的指挥者,但大部分“知青”还是处于沉默的煎熬状态中,他们唯一的精神粮食就是学习和看书,这也就是为什么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各行各业以知“知青”为中流砥柱涌现出一批批优秀人才的原因。 最终真理和正义还是要战胜荒谬和无知的,运动和文革的结束,是人心所向,潮流所趋,是历史的选择。随后的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建设……。让一直等待着准备着的“知青”看到了希望,见到了阳光,他们真正的言论自由了,他们走出了被家庭成分困扰的阴影,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追逐自己的梦想和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们能熬过苦难,但我们绝不赞美苦难”我相信这句话是他们的真情流露,是他们共同宣言。我很钦佩他们那种不放弃理想坚持学习的精神,在今天这么优越的环境下我居然还把光阴给挥霍掉,找不到学习的动力,有时候真的很惭愧,所以他们这群人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上一篇:下雪了     下一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