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告诉你

首页 > 美文 > 感人日记/2019-0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像《告白》这类题材的小说,我阅读的很少,所以很容易对一类陌生题材的小说瞬间征服或者对其瞬间厌恶。但这本书成功的做到了前者。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很佩服这本书的作者湊佳苗的写作技巧,这本书分为六个章节,看似分别独立的六个短篇小说汇聚在一起却又联系紧密、相互贯穿组成一个完整的长篇故事,这样的写作技巧让我着实赞叹。

“神职者”和“传道者”这首尾两个章节虽然都是出自同一人森口悠子之口,但截然是不同的两种态度给人以“另一人”的错觉。与其说这是一本推理小说,倒不如说是本解谜小说。推理小说一贯的做法也许是不断设置悬念、铺设破绽,然后再下一回合里顺利解除疑惑、揭露破绽,往往让读者看到结尾的时候有“侦探家”的感觉,我不知道这样说是否合适,但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所谓推理小说就是给你谜面,然后给你足够多的关键词,由作者或者说是书里的主人公带着你逐一破解最终猜出谜底,成功的推理小说也会给人以成就感。

但这本书却完全不符合上述逻辑,《告白》一书从开始就一直在设置悬念,却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轻易破解的破绽,比如森口悠子的女儿爱美的死、森口悠子在下村和渡边牛奶里滴入的HIV血液、渡边直树创造的各式各样发明,还有看似被无缘无故卷入进来的下村修哉和北原美月同学。这些似乎都被认定为是故事原本就该有的情节,然而这些实质上市聪明作者下的圈套,当我们都认为谋杀案是理所当然或者说是有意而为、刻意安排、蓄意已久的时候,不同人物的告白把故事的真相一一道破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一切都只是意外、或者说并没有之前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所当然。

通过爱美被害这一事件所牵扯出来的不同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思考顾虑,让人大为折服于作者的精心安排。写一本推理小说需要作者有高度集中和严密的思维,稍有不慎,一旦露出明显的马脚,都将让正本小说走向劣质的趋势。

一团线,无论如何整理,丢到一边后,再拿起来,它们总会缠绕在一起。这个道理跟这本书如出一辙,下村、渡边、北原、森口、维特……所有人的出发点都站在自己的利益上,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森口绝对没有顾虑到自己女儿被害的直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渡边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害死日思夜想的母亲,下村也从来没想过会因为自己的胆怯、逃不出心魔最终误杀了自己的母亲,北原、维特……他们都不曾想过自己的某种想法或者某个细小的行为甚至是某句话会造成这般类似蝴蝶效应局面。

诚实点说,我收到书是在一个月前,但因为不是自己平时所关注的题材,开始读的时候十分费力,当看到第一章的一半左右时,我便丧失了兴趣,认为这不过是一本普通的推理或者悬疑小说,日本每年都会出很多这样的小说,也许这本并没有什么特殊。

一个月后,我重新拿起这本书用三天时间读完后,才赞叹这本书的著作者巧妙的写作手法以及缜密的思维。

摆在你面前的线团可能是无数条断开的小线段被揉搓在一起形成的,但当你找到一个线头,然后细心分解开后,你会发现,所有线段都是假象,这团线团实质上只有一根线。这就是这本书的巧妙之处。

再来谈谈故事的结局(涉及到剧透,慎读),我很意外会有这样的结局,虽然之前森口悠子在课堂上坦白对下村和渡边的牛奶里做了手脚时已经很让我惊讶了,但后来小说里说滴入HIV血液的牛奶被樱宫换掉后,我便对森口这一角色放松了警惕,但是回头想想,丧失自己爱女的母亲又怎能轻易放过杀手呢,所以,按理来说,森口的报复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很难让人提前猜到森口破坏了渡边的计划,反倒“以牙还牙”让杀手“自作自受”,把报复目标由渡边本人转移到了渡边的母亲,也许这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扯平”,也许这样才会让森口心里好过。如结尾所言“你不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复仇,也是你重新做人的第一步吗?”字字如针。

这本书成功之处绝不仅局限于角色转换、模仿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物口吻上,也不仅局限于推理性故事的严密逻辑,当你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也许会明白为什么我这么说。

前面已经说过了,《告白》这样题材的书我看的十分少,所以,在抒发自己对《告白》一书的感想时,无从与其他日本同类小说对比和比较,可能有些片面的称赞这本书的优点,而忽视了其缺点。但正如那句老话,“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发现的是它的闪光点和作者的成功之处,可能你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并不认同我的观点。但我还是想在最后说一句,这本书所给予给我的震撼和启发是之前看过的所有书里都未曾给予我的。

 

 

上一篇:独白     下一篇:与尔分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