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尔分杯酒

首页 > 美文 > 感人日记/2019-0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想,可以这么说,《尘曲》这本书的作者七堇年远在她发行第一本长篇小说时就已经试图在引领一条新的写作或者阅读道路了,她的这种“野心”潜伏在她的字里行间,你读不出,但你能感受到这种极强烈的引力。

 

我是在她出版《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这本文集时开始注意她的,可能这比很多在早期就追随她的《大地之灯》阅读的读者晚起步很久。我至今还能清晰地回想起《被窝》里的每一个故事,《幻听》也罢,《蓝颜》也好,亦或是《冰是睡着的水》、《故城》和《北方》,作者一直在试图引领读者渐渐远离“感春伤秋、合书掩面泪自流”的阅读状态。一直到后期《少年残像》和《澜本嫁衣》的出版,可能这种力量逐渐强大,读者也都默认了被征服的事实。很多人说“七堇年后期作品《澜本嫁衣》并没有第一本书写得好”,或者评论“她已经很难超越自己了”,我想,你还是不懂她。

 

平心而论,这本《尘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文笔的进步,也许是与七堇年往日的阅读有关,也许是与整本书的排版方式有关,这本书读起来透露着隐约的台湾文艺。但小说部分的作者过度精悍的文笔使之与初衷或多或少的背道而驰了,虽节奏上处理的细腻不紊,但情节上略显单薄。七堇年日益成熟、稳重、精炼的文字已经成为她这个人和她的作品的代表——不夸张地说,七堇年已经成功做到了“仅凭文字就能读出是哪位作者作品”——我深知完成一篇故事、写好一本书的难处,有些时候,读者用一两个小时能读完全书,而作者在酝酿遣词短短一百字时可能会头痛欲裂感到崩溃。但故事写出来,自然要面对读者的议论,同作为写作者,我是厌倦于自己去点评和概述自己作品的人,故事被写完前,所有人物和情节都是鲜活的,它们可能会在你的潜意识层里告诉你不要这样写,也会知道你它们想要走向的结局,所以说,写作原本是件嚼蜡之事,正因为有了读者的肯定才使得蜡有了不同味道,这样说来,为了写好一个故事,作者所付出的远比读者所期待的多得多。而且,我懂作者面对评论时想看又不敢看的矛盾甚至说是猎奇的心理,但正是因为有些略偏激的言论才会使得自己找回自己的道路。《尘曲》这本书中的小说部分,因为过度的精悍,使得文章节奏太快,读时略显空洞。

 

但我不得不肯定七堇年的能力,她一直在用纯粹文字的力量来撰写着让人读起来会心痛的文章,《澜本嫁衣》开始,我便认定她是我所读作者中少数没有亵渎文字的作者。

 

所以我之前写过《无法抵御的伤痛》这篇书评来表达自己看完《澜本嫁衣》时的心境,那绝对是一部让你读完欲语又止、开口觉痛的故事,所有悲恸来的悄无声息,像是潮水般逐渐淹没。

 

现在,七堇年的文章已经不单是纯粹的讲故事了,她开始涉及了社会的现实与残酷,以小见大,从一个家庭的不同成员反映一个社会的不同现实。这也正是我喜欢她的原因,以前看张艺谋导演的《活着》时,就觉得以一个家庭来反映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故事是最具说服力的,也是最难驾驭的,后来看了七堇年的小说,无论哪本,字间所隐约彰显的小社会让人合上书本时只留叹息而非眼泪

 

阅读到了现在这个时代,可能很少有书会让你读罢只剩无助的哭了,而且那样的故事读多了便觉得都通了,像是一个模具,换上了不同馅料罢了。而七堇年的作品是属于读罢后潜伏在你思维和身体中挥之不去的酸楚和凄凉。

 

她的天赋是别人得不到的,她的特点是别人学不来的。

 

《尘曲》里的遣词造句更是后人所无法临摹的,无论游记、散文,还是小说,七堇年所想驾驭的她都做到了,所以说,就这本书而言,七堇年是成功的。

 

读者的期望总是难以满足的,无论你倾杯几盅,总有人姑且随意盼望着你往后更精彩的表现。

 

于我,可能写这篇所谓的书评时怀揣的情感跟大家不同,七堇年一直是我写作上的精神支柱和标杆,我竭尽全力试图碰触到她,但都是妄想、徒劳,但还好她一直坚持这写作和进步,给予我继续努力和追赶的动力。我懂可能无法让自己与她相提并论,但在这条路上,从她身上所学也罢、仿她也好,总会给自己累积不少财富

 

谢谢你曾陪我度过了那么长久的时光,也谢谢你一直的坚持和进步,使得我们对你更高的期望没有落空。

 

而今,写作已不仅是你一个人的自言自语,而是我们大家的共鸣与交流。望你有更多的生活、更丰富的经历和经验,写出更多好的作品。

 

正如你所言“每一次屈膝,蹲下,都是为了跳得更高”,尽管日下让你感到的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独行,但请记得,只要你一直在写,我就一直在看。

 

与尔分杯酒,我自倾杯,君且随意。


 


 

上一篇:我来告诉你     下一篇: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