蹬山感悟

首页 > 美文 > 感人日记/2019-02-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以前不经常蹬山,对“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句名言的精髓一直无法参透,自从来到陕西后,接触的山多了,自然而然地对山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了解中慢慢地悟出了这句话的含义所在。其实就山而言,无论是土山、石山还是矿山,并无本质的区别,区别的是在于外界因素对它的影响力和它对外界影响力的接受程度。无论怎样高,怎样险的山,如果没有外力的从中辅助,要想成名真是很难,这个外力就是“仙”,“仙”在这里可谓无所不能,它可以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对山进行一番包装,进而对其进行无限的宣传,然后再将其加以神话,这样,无论这个山原来什么样都无关紧要了,因为他已经变成现实了,变成了别人心目中向往的圣地,在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对它盲目的膨胀朝拜,你说这山能不出名吗,一旦出了名,要想再改变那也是很难的。正所谓,成名的山的背后,有成名人的帮助和提携。    这年头,司空见怪的事太多,一种印象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名人和有权的人,无论说什么,无论做什么,都有道理,别人总要点头,甚至加以吹捧,而凡人就不一样,凡人做事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同,要想出人头地,他的付出不知要比名人和有权人大多少倍,这应该说是一种定律,或者说是一种无法更改的事实。    就拿登山来说吧,你站在山底看,山脚下的石头和山顶上的石头没有多大差别。差别在于一个被踩在脚下,一个须仰视才能看清,这是因为它们分别被放在了不同的位置上的原故,位置决定了它所扮演的角色,而角色的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当然也就不一样。石头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在峰顶上就不会妄自尊大,不会夸海口说:会当临绝顶,山高我为峰。山脚下的石头也就不会自卑,不会悲天祈地,不会沉醉于:涧边花草香,唯我独自赏。两种不同的位置,两种不同的角色,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心理。前者高高在上,飘飘然唯我独尊,后者是无可奈何,孤芳自赏,实属无奈的一种自我安慰。其实二者也知道,在很大程度上,这种现实是他们无法选择的,是一种人为的需要所带来的一种必然的结果,这种必然又恰恰是他们身不由己所做出的无法替代的选择。登山的过程,其实是考验人的心理过程,凭借登山可以悟出很多哲理,当你蹬到山顶,俯视大地时,你会发现,你登山的高度只是你在水平面上走过了一段距离,爬山的垂直高度只是一种凭借着山实现了概念上的一种相对高度,并不是登山者真实的高度。登山的瞬间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带来心理的惬意与满足,但没有人能在山顶上站一辈子。山不擎高,如果拥有一种另人折服的绝对的高度,而这种不依赖任何凭借物的高度,才是最真实的高度,绝对的高度,永久的高度,这种高度能够经得起任何风浪的捶打。不是吗,当你离开工作岗位时,当你失去应有的权利时,当你从高位退了下来时,你自己会对这种哲理理解的更深更透,别人会看的更清楚更明白,这就是一种时尚,令人永远深思的时尚。登山可以明心境,登山可以大彻大悟,通过登山会提炼人的心智魔力,使人受到许多启迪并从中悟出很多道理。

 

上一篇:特别鸣谢。     下一篇:欲求佳作须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