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归”部长的心灵对话!(5)―― 给总理的信

首页 > 美文 > 感人日记/2019-02-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尊敬的温家宝总理:
 
   在犹豫了很久以后还是觉得有必要给您写这封信,来向您反映发生在科技界底层的那些越演越烈的现象和问题。这些问题正吞噬着我国宝贵的科技资源,腐蚀着科技机体,败坏了学术道德和风气。如国家投入巨资的“863”和“973”等重大科技发展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所积累的问题已对我国科技事业造成了伤害,严重挫伤了众多优秀科技人员为国家服务的积极性、热情和信心
   十五年前本人完成学业后即举家回国,以满腔热忱投入到振兴国家科技事业的潮流中。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所付出的努力也时有收获,更多面临的却是重重困难,许多的心血付诸东流。在所有这些努力中,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无法在国家的许多重大科技活动中获得支持,如对于重大科技项目(“863”、“973”以及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的申请,是年年申请,年年落空。
   今年已是本人与同事们第6次申请“973”项目,与国内许多优秀项目的命运一样,未被批准。每年要化三、四个月时间精心准备,积六、七年来20多个月时间对于科技项目思考的精华和努力就这样被无情地扔进了纸屑堆。过去20多个月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为国家科技发展的努力都被浪费了,没有人会为这种损失感到痛心和惋惜。一方面要实现政府所倡导的“科技兴国”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却并不珍惜我国宝贵的科技资源,包括科技思想等软资源。那么是什么机制造成了这种现象呢?是研究水平良莠不齐的单位和部门为获取国家科技资源所进行的恶性竞争。那些围绕在政府管理人员以及特殊“专家”圈周围,以及在地理位置上最靠近科技资源源头的单位和课题组无疑有更多的机会。
   在平等竞争的表象下,经常产生出离奇和难以被人理解的结果,这多半是以十分隐晦曲折的方式进行,显示出一些管理部门和专家的“智慧”,却不惜以扼杀优秀项目和伤害国家的最高科技利益为代价。
   比如,2004年“973”项目申请指南中给出了信息领域中“纳米信息技术”的研究方向,却将与纳米尺寸无多大关联的传感器和系统列为重点,结果去年该方向上所有的申请项目都遭失败。不禁要问,难道偌大个中国科技界在对于国家科技进步至关重要的“纳米信息技术”方向上就产生不出一项优秀课题,进而导致在影响国家信息技术发展最关键的硬科技(设备、材料、器件和系统)领域的申请项目无一不遭到“淘汰”的厄运?据说这些重大研究方向都是经过科技部专家顾问组认真讨论后定下来,代表了我国某一时期最前沿研究方向,凝聚在这一方向下应该有许多课题需被深入研究和解决。然而仅到了2005年,还未被实施的“纳米信息技术”方向就突然蒸发消失了,被十分草率地转到了其它更有利于某些局部课题的方向上。是什么原因促使本应该相对稳定和急需被进一步实施的重大研究方面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发生了转移?其中的奥秘当不说自明。
   人类科技发展史是一面镜子。本人不相信那些犹抱琵琶半遮面,在项目名称上故弄玄虚、用尽心思和玩足花样的人会有诚实的心情对待科学研究,他们将不会对科学事业有真正的建树和贡献。其实,在许多场合,不是国家的需求,而是一些部长和司长们背后相关的单位和课题组以及一些特殊利益圈的需求决定了国家的科研方向,实在是令勤奋工作在第一线的科学家们无从适从,悲从心来。
   本人组织的项目申请书有幸于去年通过第一轮书面评审,进入第二轮答辩,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答辩专家组结构。尽管同在信息领域,也是隔行如隔山。要让来自生物、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软件等领域的专家们济济一堂聚在一起,在短短半小时内犹如科普般听懂某一领域高度专业化的研究课题,实非易事,这既不现实也有违科学规律和常识。许多专家显然缺少某一领域的基础专业知识,也无充裕时间能在现场对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仔细核实和审议,至多从答辩人员的表达方式和气氛中,再依据一些似是而非的印象,或许再加上专家们之间的串联议论及其它非学术因素,就对上千万元的项目作出取舍,不能不包含判断上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于“863”、“973”等项目,一方面强调严谨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又采取极不科学和缺少学术诚信的遴选方式,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严重缺陷和悲哀。君不见,一些课题组和单位为获取项目,无不早早“攻关”,从科技部一直“攻”到专家组成员,所导致对学术风气的侵蚀和国家科技资源的浪费是极其令人痛心的。
   尊敬的总理,我们国家许多宝贵的科技资源经常就是这样被随意分配和使用的,不能说是全部,却有相当部分被流失到了不合适的地方和人手里。虽然有关部门会拿出许多数据争说多年来实施“863”、“973”以及“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的合理性及其成绩,且不说那些无助于解决核心科技问题的花拳绣腿般的成果,仅只要仔细检验我国高科技领域的进出口产品和市场现状,尤其是我国学术界强烈依赖国际科技装备和技术的巨额进口单,就不难明白,我国若干重大科技计划实施所产生的积累性效果,不仅严重偏离了支撑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甚至连我国科技界自身的研究基础都难以支持,即一旦脱离了来自工业化国家的高科技设备、材料和器件的无止境输血,我国许多重要的实验室和课题组将一天都维持不下去。
   当看到这么些年来本人和许多优秀科技界同事们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活动的努力所遭受连续失败的现实时,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然而,更痛苦和遭受损失的将是您领导的政府,以及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将失去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分科学家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所要承担的高品质服务和贡献的机会。
   在我国最高科技管理部门工作,尤其是身处部长、司长和处长等领导岗位的公务员应该具有这样的先进性品质,应该明白,通过制定和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国家科技政策和体制,使得国家的科技资源获得最充分和合理的使用,进而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来实质性地增进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实力,这将远比关心自己的课题组和项目更为重要,当属于国家的最高科技利益。
   尊敬的总理,我把发生在学术界和科技界底层的这些故事告诉您,是极有风险地希望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解剖和分析,能让您有机会来亲身体会和观察到我国科技界底层的微观科技细胞的奇特活动方式。这些故事以及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问题,已逐步演变成为阻碍我国科技进步的桎酷,成为耸立在我国众多优秀科学家面前一堵堵远比解决实际科技问题更为困难的高高的墙。政府可能有责任,而我国学术界更应对这种现象的产生和蔓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已非几篇文章和几句批评意见就能触动这些又高又厚的墙。可以预期,如果没有合适的途径和措施来有步骤和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以及无数科技人员辛苦奋斗的努力都将难以产生积极的效果,这不仅会严重延缓甚至阻止在您领导下的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将对我国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建设、科技道德以及民族精神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
   上述意见仅供您在百忙中阅读和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本人当承担责任,并敬请谅解。
 
陈良尧, 2005年5月5日
复旦大学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