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的一点想法

首页 > 美文 > 感人日记/2019-02-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文学批评。我认为对待别人的作品时应该以欣赏的目光来对待,就算别人的作品不怎么样,你也可以当作另一种风景来欣赏,不要恨恨地说你这是写的什么呀?你还敢拿出来?我认为每个人开始写作时总会写点幼稚的文字,就如一个人刚学步是一样的,再说起步也有早晚的事,好多名家也不是一步就名扬天下的,暗地里也不知写了多少习作了,这些习作也许还不如你现在的水平呢。多写多练,坚持下去,就会写出好作品来。我最讨厌说别人的作品怎么怎么不好,甚至有人还骂起了人,就不太好了。别人没你写得好,你可以善意地帮助别人,引导别人,不要指手划脚地骂人,你认为不好的作品也许是一篇佳作。好多名人的名作都遭到退稿,何况我们呢?别人有错字,写错了的地方告诉别人,与自己创作方法不同的,可以友好地商榷,这才是正常的文学批评。

任何一个时期,都是作品在先,理论在后。理论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去理解作品,我们不能被文学理论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尤其是文学专业的更是觉得自己了不起,觉得什么都知道,却写不出好作品来,为什么呀?就是手脚放不开嘛。回看历史,名人都不是什么大学里出来的,再说没大学前,照样有出色的名人,为什么呀?就是思想上没有束缚,才会成为名人,才会写出名著来。我们的创作不是照着文学理论来创作的,而是抛弃这种束缚去写,才会有好的作品出来。如果大家都照着文学理论去创作,文学就死了,就不可能有新的文学理论了。

作品的理解,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就算是专业的文学评论家,也不可能都会有一致的评论,十个评论家就会有十个不同的评论,这是很正常的。一个文学作品出世,就不是作者所能左右的了,作者心里有一个理解,剩下的都是别人的理解,怎么理解,作者就无权去干涉了。不过我们也不能迷信权威的评论。我看过余华的一文《你们要走窄门》,余华说:“我是在‘文革’期间读完小学和中学的,十年里我没有好好学习。1983年我开始写小说时,认识的汉字也就是4000个左右,几年以后中国的批评家们纷纷赞扬我的语言简洁,我告诉他们:‘那是因为我认识的字不多。’”一个人的短处,到了评论家的口里却成了作品的一种特色,想来有点好笑。有时自己的不足却成了自己的一个亮点,值得深思。再说,作品的理解因人而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读者能想到,恐怕连作者也没有想到。常说的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篇作品问世后,就不是作者一个人的了,是读者的产物了,读者能读出作者所没有的意思。最有能耐的是学校的老师,能理出那多的“标准答案”,连作者做梦都想不到。看来老师的本领是要高人一等啊,可是却把学生引入了歧途,学生失去了自我想像的空间和能力,这大概就是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吧。

对于写者来说,读别人的作品,是学习别人怎么用词,怎么创作构思的,借用别人的写作方法,创作一种适合自己的新方法,这样才会有出路,不要跟在别人后面走,那样就永远走不出别人的圈子了,没有自己的东西,你永远都站不起来。学习别人的作品是可以的,用一点别人的词语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去抄别人的句子,句子一定要自己来创作,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所成长,才有希望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最看不起那些偷别人作品的人,那怕是一个句子,那也是别人的一份劳动果实。如果你想做人的话,还是要靠自己去创作,不付出劳动,不辛苦,哪里会有丰收的果实?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总是不光彩的事,被旁人一生都看不起,何苦呢?偷别人的东西并不难,但是你永远成不了一棵属于自己的树,就算自己能成为一棵树,有点果实了,也会被别人看低的啊,偷窃落下的伤疤也许一生都抹不去啊。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你可以尽情地欣赏把玩,万万不能挂在自己的树!做文之前,先做人,你才会走得远,走得阳光灿烂。人有德才会正,文有德才会有光彩。没有好的文德的人,人品会正吗?人有德才会活的有意义,文有德才会永远闪光。

文学作品的文体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变的话,文学就死了。怎么变,需要所有创作者的努力创新,今天你是个草根写手,明天你就是名家写手了,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我们只要用心去创作,收获的日子迟早会来到的。萧红的《呼兰河传》,处在小说和散文之间,因为是名人,就称为散文体小说。如果是一般人而作,恐怕是无法被认可的作品了。近日看到莫言的小说《蛙》,很有意思,前半是小说,后半是戏剧。不知道这是什么新文体,能走多远?不知道。小说含有其它文体是最多的,小说中可以有诗词赋,可以有优美的散文,却没有见过戏剧融入小说中的。莫言的这个小说也只是把一个完整的戏剧放在小说中而已,不是与小说文体融在一起的,尽管情节有联系,但要说是戏剧式的小说,也欠妥一些。

文学创作。写小说不一定完全按照故事情节人物来写,用自己的方式来写,说不定你还能创出一个什么新文体来。散文,有人就说散文都是作者的真情写照,我看也不见得。散文本来就很杂,有真情的也可以有虚构的。有人又要说了,你要虚构就去小说呀。小说的虚构也是在真情和真实生活上的,谁能脱离现实生活去创作一部小说?虚构不仅仅可以用在小说中,也可以用在散文中,全实的散文还是散文吗?那叫生活记录。创作是对生活的一种取舍和提炼,不然还称什么脑力劳动,随手写下就是作品了,多容易啊。散文写人物时就不能随意虚构,写历史时也不能随意行之。其实写小说也是如此,也要讲究一个艺术真实,失去了艺术真实的小说也不可能感动人,也不可能成为一篇好小说。小说诗词戏剧之外的作品都可以放在散文中,散文中又可以分出许多类别来。

作品的价值。海子的诗在他生前就存在了,却没有一个人去欣赏,也没有人去评论。要是早点评论一下,用欣赏的眼光鼓励他引导他,发现他的才华,那么海子还会离开我们吗?这是文学评论的悲哀和讽刺吧!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吗?海子死了,大大小小的评论者都出来混了,说得天花乱坠,早点你做什么去了?还是睡着了?拿死人的作品来混饭吃,不觉得羞愧吗?文学评论要正常化,不要拿名人的东西讨点饭吃,做个有良心的有眼光的文学评论家,中国的文学才会更有成就。文学评论者应该把眼光多放点在未知名的身上,少放点名人身上。这才是一个正真的文学评论家。

文学交流。文字的创作,因各人的生活不同而不同。有了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后就看你怎么去理解消化你眼中的生活了,把你的生活提升为一个作品,这才是一种创作。名家也不是每篇都是精品,有的甚至还不如一般的写手。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写,写不好不要紧,写好了就是一篇精彩的作品。草根文学如星星之火,一旦燃烧起来就会照亮世界,点亮人的心灵温暖人的情怀。


 

 

上一篇:为谁服务     下一篇:与心灵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