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感怀

首页 > 美文 > 人生哲理/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者:刘建梅

  中秋的夜晚。广州。

  月亮升起来了。不是特别的亮,偶尔还有几缕云彩飘过。这是城里的月光。

  跟他说,月亮升起来了呢,他一脸的惊喜,说,走,我们赏月去。这是第一次,我们一起赏月。

  我们手拉手来到楼顶。不是从什么时候起,邻居几家的楼顶上都是赏月的人们。因为在各自的楼顶上,我们还是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的。

  渐渐地,月亮升得很高也很远……远处飘来几个小红点,在渺茫的夜空下浮沉不定,近了,原来是孔明灯!去年,也是中秋,是在家乡过的。原本只是打算回原单位办完离职手续就上来广州过中秋。离职手续自然办得顺利,后来却因为其他事情不得不耽搁下来,过完中秋再走。

  那晚,月色很美,一轮明月高悬夜空。也许是因为空旷,月亮显得特别亲近,澄澈,静美。万物都融化在月光里。置身其中,便有了似梦似幻的感觉。院里的黄皮树因了秋风的轻拂,茂密的枝叶在水泥地板上画下无数的图案,变幻莫测。

  然而,父亲却是沉默的。良久,才说了一句:“你这次办了离职(手续)之后,应该就是再也不能回学校(工作)了吧?”似是在问我,又似是在喃喃自语。

  感觉里,父亲太多的辛酸。为了生活,父亲在外劳碌奔波了大半辈子,现在终于可以闲在家里了,自然希望儿女都守护在身边。而作为女儿的我却选择放弃所谓的“铁饭碗”,到另一座城市去打拼。

  我是乡下长大的孩子。故乡的月光照着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又伴着我走过了充满憧憬的天之骄子般的大学生活。毕业后,自然而然地被分配到离家最近的一个小镇,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在那个称得上婉转清丽、含蓄细密的小镇,依然沐浴着故乡的月光,我站在七尺讲台上挥洒了五年的青春……

  如今,面对的是城里的当空皓月,潜意识里故乡那轮明月变得辽远而飘渺了,内心深处却油然而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惆怅之感。

  月色越发静好。此刻定然有人对月思乡,有人对月相思,有人围着餐桌共享天伦之乐,有人三五成群散步聊天,也有“宅一族”沉浸在网游里自得其乐……不远处,是个运动广场,那儿夜夜歌舞升平,热闹非凡。今晚也不例外。音乐依时响起,舞者的脚步并不因中秋的到来而停歇。多有毅力!

  人生就是万花筒,只因为人们各有选择,各有活法,并一如既往的执着。

  面对月夜,也曾对自己的毅然抉择彷徨过,质疑过,最终还是被那无言而执着的月儿所折服。选择了,何必后悔?一如明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尽管人世间沧海了又桑田,明月依然故我,年年如是,月月相似,每月农历的十五或者十六日夜,一泄无遗,无怨无悔!

  鲁迅有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诗人汪国真也曾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要风雨兼程!”我们都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人生之路无定数,于是便有了多样的选择,选择了就不该轻言放弃。正因如此,才有了百态的人生。世界不也因此才精彩纷呈吗?繁华都市里激烈的竞争无处不在。人们忙碌如陀螺般旋转,车流穿梭如流水。谁能保证自己脱颖而出?但谁都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为了生存也好,为了梦想也罢,我们毫不例外地必须努力!总觉得现在的自己如一条蚕蛹,正在抽丝结茧,即使不能保证在自己的故事里最终破茧成蝶,我想,也了无遗憾,毕竟努力过,坚持过,付出了,无形中扩展了生命的宽度,这何尝不是对生命的另一种美丽阐释?足矣!

  不知何时,月亮已经升到了最高空。他端来一杯咖啡,轻声问:“想什么呢?”我浅啜了一口,夹杂着苦涩的清香顿时在口里弥漫开来。我淡淡地回答:“谁说‘月是故乡明’?城里的月光不也一样么?……”

  “哦??”他愕然。

  我知道我答非所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