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晚期将领陈玉成简介 陈玉成是怎么死的?

首页 > 美文 > 长篇故事/2019-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陈玉成,原名陈丕成,参加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洪秀全为其赐名陈玉成,此后以陈玉成相称。陈玉成生于公元1837年,去世于公元1862年,是太平天国晚期非常重要的将领,接替前辈扛起太平天国的重担。史记他他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

  参加太平天国起义,起来反抗清王朝统治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贫穷的农民,他们因为洪秀全等人的均田口号而加入起义,期望有一天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陈玉成也是这样的人中的其中一个,他是贫农出生,为广西藤县大黎里西岸村人,自幼父母双亡,被叔父收养。十四岁的时候,跟随叔父叔父陈承熔参加了金田起义。

  陈玉成最初参加起义被编入童子军中,后来因为表现出色,一身枪法了得,很快就当上了童子军的首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升为“左四军正典圣粮”,主要工作就是掌管军粮。

  1854年,太平军发动对武昌的功绩,城中守军负隅顽抗,使得太平军久攻不下。在此战中,陈玉成“舍死苦战,攻城陷阵,矫捷先登”,他率五百“天兵缒城而上,以致官兵溃散,遂陷鄂省”,十八岁的少年郎率先登上城头,事后论功行赏,陈玉成因为夺得头功而被升为“殿右三十检点”,排位在右丞相之下。后来在太平天国的西征中,陈玉成一路凯歌,所战全是捷豹,于是又被提为冬宫下丞相

  1856年,镇江被围,燕王秦日纲率兵支持漠北清军阻挡,眼见着与城内守军失去联系,无法解围。陈玉成当即舍生忘死,乘小舟冲到镇江与城中守将取得联系。最后在陈玉成的联络下,城内守军和城外秦日纲援军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清军,最终解镇江之围。

  镇江之围已解,石达开又与秦日纲等大军配合,一同攻破了清军的江南大营,解天京的后顾之忧,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而在此次战斗中,陈玉成率部与清军激战四天四夜,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1856年,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爆发,这场战斗消耗了太平天国内部很大一部分力量,许多中上层将领都在此次战斗中牺牲。因为内耗太大,太平天国从鼎盛开始走向衰落。洪秀全为了扭转危局,积极着手组建新的领导核心,陈玉成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提拔起来,升前军主将的。

  1858年,为了阻挡清军向天京进攻,洪秀全制定粉碎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的方案。同年九月,陈玉成和李秀成分兵横扫整个苏北战场携胜利之势,一举摧毁了江北大营,缓和天京危局。使得太平天国在天京事变和石达开出走之后的被动局面开始扭转。

  太平军纵横战场,清军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创建湘军的曾国藩趁太平军还在江北之时,大举进攻安徽,后围困安徽重镇三河镇。三河是庐州的咽喉,是太平军重要的物资供应地,太平军在此经营良久,在天平天国的版图中,三河镇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陈玉成当即上奏,随后带兵支援。

  清军与太平军相遇,两军爆发大战,陈玉成在李秀成的配合下,取得了浦口、三河两役的胜利,力挽危局。不仅如此,随后两人又乘胜进攻清军江南大营,最后再次取得了胜利,一举摧毁了江南大营,解天京危局。

  1858年5,湘军首领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统率湘、鄂军水陆师5万余,自湖北大举入皖,连陷太湖、潜山、石牌,将目光对准了太平军在长江上游的战略重地安庆。

  安庆是太平军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自从九江被清军攻陷之后,安庆可以还说是天京上方的最后一道屏障,其意义重大,无需赘言。

  听闻消息后,洪秀全从江、浙战场调集兵力,分五路由大江南北并进,其中陈玉成率军从长江北岸西进,经皖北入鄂东。安庆之战十分惨烈,陈玉成多次寻找时机想要攻破清军防线,最终都被清军所阻。太平军不仅损失惨重,而且安庆也就此陷落。

  安庆沦陷之后,陈玉成退守庐州,“请命自守”。他原本打算广招兵马再战,但是外有敌军多隆阿部进逼,内有天王洪秀全的革职处分,处境艰难。最终被已暗投清军的苗沛霖诱劝出走寿州,最终中计被俘。因为宁死不降,最终被判凌迟之刑,英勇就义,死时年仅二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