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包拯我们有哪些误解?真实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时候看电视剧,黑脸月牙,断案如神,成为很多人对包拯的固有印象。剧中的包拯好像权利很大,地位很高。但是吧,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历史上真实的包拯与电视剧还是有些差别的。
包拯不是一品大员,绝不是官位最高之人。就连他很多审判的奇案,也是后世创作的。当然他人也不黑,脸上也没有传说审问鬼神标志的“月牙”。不过尽管包拯少了电视剧的加持,其人生仍然像开挂般精彩。
包拯让人佩服的地方不像电视剧那般判案,而在于敢于直谏,弹劾权贵,为民请命!
包拯是庐州合肥人,不像许多人以为的那样出生贫困,而是一个官宦家庭。这样的出身让他能够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于二十八岁的时候考中进士。
考中进士之后,他并没有立刻入职,而是遵循儒家教育“父母在不远行”,一直等到三十六岁父母去世才出仕,这点比许多人强。
包拯入职之后,很快就显现出极高的政治能力,于是被调到京城去了。包拯在地方为官之时,写下一首明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勿贻来者羞。”
开封是大宋首都,天子脚下,来往权贵不知凡己。一般人尽管在地方上硬气,但是到了京城怎么也该收敛下气焰。可是包拯不,人一直到底,特别是当了监察御史之后,更加硬气。弹劾不少权贵显官,让贵戚、宦官都夹紧了尾巴。
张尧佐是宋仁宗时期宠臣,本人没有什么出众的才能,但架不住有一个好侄女,成了仁宗宠妃。因为宠幸张美人,所以宋仁宗对张尧佐多有照拂,使得张官运亨通。
包拯多次直言上谏,弹劾张尧佐。第一次张尧佐被仁宗任命为“三司使”,听到消息后,包拯立马上书。表示张尧佐这样的人,就连小官也没有资格做,更何况是“三司使”的大官。
宋仁宗不听,反委任张尧佐为节度使。包拯再次上书,愤怒指责张尧佐。宋仁宗置若罔闻,第二年加封张尧佐出任宣徽南院使。
一次两次都不行,包拯没有放弃,第三次上书。皇帝开始并没有理会,但是包拯却直接在朝堂上与宋仁宗对上,当堂辩论,最终使得皇帝罢黜张尧佐。
三弹张尧佐还不是极致,包拯还曾七斗王逵。王逵是有名的贪官污吏,残酷剥削百姓。
在他出任地方官之时,根本不管法纪要求,按照自己的需求随意增派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就靠这,王逵得到了大量的银钱。据说仅其中一项就得了三十万贯。
除此之外,王逵为官酷吏,不仅酷刑折磨犯人,还随意的残杀百姓。百姓闻其名而落荒逃窜,曾调任官职,当地百姓听说王逵到了,纷纷逃到深山老林,幽深洞穴,避免残害。
老百姓们对王逵,可谓恨之入骨,恨不能食其血肉。但是王逵十分聪慧,他剥削所得并不纳为己有。这些搜刮来的钱财,大部分都被他用来贿赂京中显赫官员,权贵宦官。
顶上有人好做官,用来形容王逵再合适不过了。老百姓再恨他又如何,朝堂上多的是高官庇护。王逵管路亨通,平步青云暂且不表。
包拯在得知王逵所作所为后,先后七次上书直谏。尽管多次被王逵逃脱,但是最终还是在包拯的锲而不舍之下被罢免。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弹劾王逵,因为太过激动,包拯还将唾沫喷到了皇帝脸上。
三弹张尧佐,七斗王逵,还敢与皇帝直接对上。包拯的“直”,才是真正让他名留青史之处。也正是因为他的“铁面无私”,才有了“黑脸”形象的出现。
一想到被误解的历史人物,笔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包拯,你们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