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法•感悟——小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3)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2020-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智慧•教法•感悟——小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3)

智慧•教法•感悟——小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3)

作者:陶继新 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7170-5

定价:37

出版时间:2016-04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七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小学)主体内容的结晶,精选了11位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公认的优秀教师的精彩课例,并选择了听课教师有代表性的评价意见汇集成书,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富有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陶继新,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现任《创新教育》(报道版)执行主编、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目录

课堂实录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教学实录  贾志敏
听课回响
寻找教育遗失的小木匣  辽宁 那晓辉
读、悟、思,抵达智慧的彼岸  山东 张先成
 
课堂实录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  王君
听课回响
外显于形内化于心  山东 房世雪
柔情侠骨总相宜  山东 陈桂珍
 
课堂实录
《善于发现的眼睛》课堂教学实录  李虹霞
《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学思路讲座实录  李虹霞
听课回响
“统合教学法”把语文拽回了家  山东 王茜
删繁就简一树花巧妙统合语文味  山东 孙红娟
 
课堂实录
《鞋匠的儿子》课堂教学实录  薛法根
听课回响
智慧课堂,简约高效而不失厚重  安徽 董天
感受名师课堂向名师迈近一步  山东 段珍
 
课堂实录
《卜算子咏梅》课堂教学实录  诸向阳
听课回响
在课程中达成师生生命的共鸣  湖南 赵灵玲
一缕梅香,一方课堂  四川 李杰伟
 
课堂实录
《李白与月亮》课堂教学实录  孙双金
《教师课程:名师成长的第三条道路》讲座  孙双金
听课回响
原来古诗词教学是这样轻松的  广东 何惠兴
教师课程助语文教学成长  山东 满月菊
 
课堂实录
《牛郎织女》课堂教学实录  虞大明
听课回响
幽默风趣又不失智慧  山东 李颖
轻松玩转“讲故事”  山东 韩彩虹
 
课堂实录
《渔父》课堂教学实录  陈琴
《所有的诗词都是歌》讲座实录  陈琴
听课回响
诵读经典传承民族文化  广东 简金连
素读,一个并不遥远的境界  山东 丁霞
 
课堂实录
《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  戴建荣
听课回响
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  北京 胡汉丽
浅唱低吟学古诗  山东 王道荣
 
课堂实录
《水》课堂教学实录  管建刚
听课回响
如何缔造一名成功的领导者  北京 杨庆雨
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山东 杜宝星
 
课堂实录
《桃花心木》课堂教学实录  王崧舟
语文的文化品格》讲座实录  王崧舟
听课回响
生命的哲学启迪  山东 林志芳
学文悟道是学语文的真谛  河南 赵丽萍

精彩节选

  序

  这本书是“第七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小学)主体内容的结晶,也是应广大与会人员的要求结集成书的。

  人文教育是将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全面塑造的教育。它是健康人格塑造、人性境界与人生理想提升以及个人社会价值实现途径等方面的教育,目标是人的精神素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连续七年来,我们举办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

  当下语文教学人文性存在问题是毋庸置疑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状态不佳,课堂教学的量与质存在问题,精神品质很难有效地形成。本来,语文应当是教师最爱教与学生最爱学的学科,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语文教师是需要高品位的文化支持的,没有对经典文本的大量阅读甚至背诵,就不可能形成属于自己的优质语系。可是,现在的一些语文教师,平时很少读书,特别是很少阅读与背诵经典文化;教学参考书成了他们的必备之书,甚至成了教学的唯一依靠。结果,教起来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语言,也没有生命的激情,只是成了教学参考书的传声筒。这样的教师,并不是说备课不认真,可是,由于没有文化积淀,只是鹦鹉学舌,当然就没有了人文的色彩。更重要的是,教学若干年后,甚至连在大学里学到的一些文化也丢掉了。于是,上课不再快乐,也不会精彩,而是一种应付,甚至是一种痛苦。其实,更苦的是学生,他们不喜欢教师的课,可又要正襟危坐在教室里,迫不得已地听下去,而且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整整十二年。于是,学习语文就成了一场又一场的心力交瘁的苦役,非但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品质,甚至连心理也很难健康起来。

  教师如何才能教得精彩?如何才能乐在其中?关键不是备课备到三更半夜,也不是将教参背得滚瓜烂熟,而是用爱心与已有的文化积累,激活每一次教学。备课要备学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是,为什么在“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执教的一些名师,此前并不认识当时所教的学生,课上得依然精彩纷呈?其实,人们一般所谈的备学生已经步入了误区。备学生并不只是认识了每一个学生,知道各个同学的名字,对他们的性格清清楚楚。它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那就是真正了解学生生命的潜能,以及深埋在他们心中的对语文学习的无限渴望,特别是如何将这种潜能开发并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从而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交互的快乐场。教师如果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就去备学生,那就只是一种表层的备课,根本没有抵达备课的高层境界,甚至有可能备得越认真,教得越不好。“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的一些名师则不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很快激活了学生求知与乐学的内在需求,让他们感到学习语文原来还可以如此富有情趣,自己竟然还有如此之大的潜力。看来,不是学生不行,而是教师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