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
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梦山书系 教师基本素养丛书作者:郑金洲 开 本:异型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394-6 定价:33元 出版时间:2014-09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罗摩是史诗中心主人公。他和《摩诃婆罗多》中的黑天,都是大神毗湿奴的化身,但表现有所不同:黑天往往代表神的意志在行动,而罗摩在实际生活中是作为人在活动,而不是神。
罗摩是一个有真挚感情的王子。无论对父母、兄弟、妻子、朋友、百姓,他都饱含着深沉的爱。他见义勇为,克己让人,关怀体贴。他放弃王位,无条件接受14年的流放生活,是他德行的最高表现。
神猴哈奴曼是史诗中又一出色的形象。这个人物和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许多相似之处。为此有人认为孙悟空源出于印度。但我们还找不到足够的根据来说明这种影响。向来不同的民族文学中,往往会出现类似的人物和类似的描写手段,并不一定存在渊源关系。这里我们不妨将两个人物作一平行的比较。
首先,哈奴曼和孙悟空都是人格化了的猴仙。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正直、勇敢、爱打抱不平;顽强、机智,善于和形形色色的妖魔作斗争。哈奴曼耻于和失道的猴王波林为伍,愿意跟随势单力薄的妙顶,他全力帮助罗摩夺回悉多,体现了他的正义感和嫉恶如仇的思想。同样,孙悟空具有“济困扶危,恤孤念寡”、“与人间抱不平”的品质。
其次,他们都神通广大,都具有非凡的本领。哈奴曼是风神之子,孙悟空由石头化生,都能腾云驾雾,千变万化。孙悟空擅长筋斗,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哈奴曼擅长跳跃,他能跳过大海,纵入云端。他向猴子们夸耀说:
猴子们!你们请看,
看我像须弥山一样高;
我跃上去一直碰到天,
好像要把云彩都吞掉。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哈奴曼也变化无穷,他能把身子变成山岳一般大,也能把身子缩小,以躲过十首魔王的箭雨。他能变化成僧侣,也能变成猫,钻入魔王的宫廷。同时,他还力大无穷,从喜马拉雅山捧回一座药山。哈奴曼和孙悟空一样,有一种制服顽敌的妙法,那就是钻进敌人的肚子里去。如哈奴曼从海妖口里,钻进它的肚子里,用爪子撕碎了海妖的五脏六腑,使它立刻毙命。孙悟空钻进妖魔肚子里,“竖蜻蜓,翻筋斗”,使妖怪痛得跪地求饶,俯首听命。
最后,哈奴曼和孙悟空都具有人性,也不失猴性,而且具有猴子的野性。孙悟空谐谑好动,爱作弄人。如他在朱紫国行医时,让国王吃马尿合成的丸药。哈奴曼的喜怒哀乐也都体现了猴子的特点,如他在楞伽城找到悉多时,高兴得不得了。
他摇摆着自己的尾巴,
把尾巴亲了又亲;
他高兴,他跳跃,
他唱歌,他前进,
他攀上了柱子,
又从上面向下跳动;
他充分地流露出,
自己天生的猴性。
但孙悟空和哈奴曼也有不同。
首先,孙悟空更具有叛逆精神。他天不怕地不怕,造了天庭的反,打上灵霄宝殿,直闹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造了冥司的反,强行勾销了生死簿上的名字。他敢于蔑视神之至尊玉皇大帝,鬼之至尊阎罗天子,甚至喊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他和神、鬼、魔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而哈奴曼的斗争始终限于魔类。因此,孙悟空这个形象更具有反封建专制和各种邪恶势力的重大意义,他在作品中居于中心位置,而哈奴曼在史诗中只是作为罗摩的陪衬。
其次,《西游记》作者对孙悟空的描写更富有想象力、更大胆,因而性格也更为饱满。孙悟空的腾挪变化的本领比哈奴曼更为多样,神通也更大。他和神魔斗争时,不仅可以变成麻雀、水蛇、花鸨、鱼儿,还可变作万丈巨人,甚至变作土地庙。他拔下一根毫毛变作一个猴子,一把毫毛变作一群。他的武器如意金箍棒也很厉害,不用时可变作一根针藏在耳朵里,要用时,从耳中掣出,晃一晃碗口粗细,十来丈长。哈奴曼却没有武器,只会用拳头和石头砸敌人。孙悟空和妖魔作斗争的方式也比哈奴曼更为曲折多样。因此,孙悟空更富有吸引力,也更赢得人们的喜爱。
(六)语言特色。
两部史诗语言特点是铺排修饰,夸张比喻。尤其是《罗摩衍那》中的语言气象万千、琳琅满目、文字绚烂。
夸张的描写也是史诗的一大特色。这种夸张一方面用来突出人物,另一方面用来制造氛围声势。如史诗强调十首魔王的凶恶形象,说他有十张脸,二十只手,胳臂像门闩一样。形容睡魔鸠槃羯叻拿身躯庞大,身子像一座破碎的山,嘴大得像地狱,呼出的气使前来唤醒他的人进不了门。他终年沉睡,敲锣打鼓,用锤子捶打他的四肢,都无法使他醒过来。只有用一千头大象在他身上踩踏,触碰得他全身痒痒,才把他弄醒。
对正面人物也采用夸张,极言其神勇、睿智。如罗摩像“三十三天神仙那样魁伟”,“具备人主的一切贵相”;悉多的美在“大地上无人可比”。从而体现了作家对人物的感情,以及对美丑事物的褒贬。
史诗中还有大量的数字夸张,如婆罗多派了“九千只大象”、“六万辆车子”、“十万匹骏马”,到森林中去迎回罗摩。悉多姐妹出嫁时有“几十万头大牛”,“成亿件的优良的羊毛和亚麻衣服”做嫁妆。这些数字渲染了王家的豪华气派。猴子军和罗刹军开战时,各有几千亿兵员,他们拔起山头和大树互相投掷,喊杀声震天撼地。
史诗比喻也十分丰富,有对自然景物的比喻,对人物的比喻。如把雨季来临时阴沉的天空比作是老天“害了相思病”,把闪电比作“金色的鞭子”,由于它不断地抽打天空,才发出阵阵雷鸣。诗人把悉多的美比作一轮明月,她站在海岸上同明月一起“把一切照得通明”。
印度蛇多,弄蛇的人也多。史诗中以蛇作喻,到处可见。如把罗摩生气比作是像一条“发怒的大蛇,在山洞里把气来喘”;吉伽伊的狠毒“像蛇一样喷出了毒液,吉伽伊到处都爬行”。十首魔王是头凶恶的蛇,他“从美丽的床上伸了出来,像五个脑袋的大蛇一般”,他对悉多的相思,也比作是蛇的梦呓。由于蛇在印度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用它来作比喻,读者更容易理解。
教师素养用书 教师用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完美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下一篇: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