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把孩子当孩子-好家长应懂的60条心理法则
就把孩子当孩子-好家长应懂的60条心理法则作者:王春永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15325606 定价:35.0 出版时间:2015-01-01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
就把孩子当孩子-好家长应懂的60条心理法则 本书特色
儿童的内心世界与大人很不相同,他们的心理成长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地引导。但实际生活中家长往往没有耐心去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就给孩子贴上成人世界的标签。要帮助孩子,家长不能从人品、从思想去看待孩子的心理脆弱问题,首先必须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先去理解孩子问题背后的心理动机,帮助孩子渡过成长中的难关。
就把孩子当孩子-好家长应懂的60条心理法则 内容简介
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师,也是容易犯错的老师 引自香港三联的口碑好书 心理学经典案例+成长中实际问题 超实用、不枯燥的科学教子宝典 亲爱的父母,请记住:“儿童需要的绝对不只是吃的东西而已。——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
就把孩子当孩子-好家长应懂的60条心理法则 目录
有问题孩子,就有问题父母1 自我效能感:为什么孩子会觉得学习太难?
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任务太难才使孩子失去信心,而是因为他们缺乏信心才觉得学习太难。
2 延迟满足:为什么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
如果父母习惯于“实时满足”孩子,他就难以接受有限的等待和忍耐,耐性也就无法培养起来。
3 钟摆效应:经常发脾气不是孩子的“错”
逃避冲突是*简单的方法,但是只有清晰坚定的要求,加上不折不扣的执行,才能制止他的行为。
4 淬火效应:“挫折教育”≠“挫折体验”
很多人对挫折教育有一个误解,认为挫折教育就是为孩子人为地制作挫折,然后让他习惯挫折。
5 德韦克实验:不要夸孩子聪明,要夸孩子能干
被赞赏聪明的孩子以成绩为目标,而被赞赏努力的孩子则以学习为目标。
6 情绪记忆:要不要鼓励孩子写日记?
把日记当成情绪载体的时候,注意不要沉溺其中。
7 跨栏定律: “土肥圆”也有春天
每个人都有某方面弱点,都有个人的自卑感,这并不见得不好。
8 蛋壳效应: 孩子的敏感是因为自尊心太强吗?
有不少父母容易把心理健康和思想问题混淆,把孩子的脆弱和保守认为是不勇敢、逃避。
9 萨盖定律: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真的有效吗?
家里所有大人对孩子的要求一致,并注意减少矛盾,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10示弱效应: 孩子依赖性太强怎么办?
在生活中,如果看到父母向孩子“示弱”,对他们的心理冲击力比“示威”还要大。
不做“填鸭式”家长,也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11 7±2效应:孩子上课不爱做笔记怎么办?
只有听懂了课,记下来的笔记才会有意义。
12 饥饿教育法:怎样才能让孩子主动学习?
稍微用一点心,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做引子,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引燃”其实并不难。
13 聚光灯模型:应该放纵孩子看卡通片吗?
孩子的大脑还没完全发育成熟,他为了专注要费很大的力气。
14 瓦拉赫效应:为什么孩子会偏科?
学习不仅仅是一场智商的较量,更多的是情商的较量,学会与不喜欢的老师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15 读写困难:一种无法预知的学习障碍
读写困难跟脑部运作有关,不是由智商或学习态度引起的。
16 心理张力:强制孩子读书,“悦读”变“苦读”
读书并不是孩子的功课,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家庭休闲和相处的环节。
17 易感效应:为什么孩子会反复看一本书?
重复读一本书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心理行为,可能是源于人们天生的好奇心理。
18 朗读记忆:上早读课对记忆有没有帮助?
如果把大量的内容一齐朗读,可能效果不如朗读其中的重点。
19 低效能学习:幼儿过早识字有意义吗?
4岁的孩子会认汉字和数字,随时可应成人的要求而反应正确,就被视为聪明,其实这只是一种表现的能力,与智力无关。
20 书法教育:心手相通,练字即练心
用手书写时,手指的运动能激活大脑中涉及思考、记忆和语言等很大部分区域。
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比每次写出正确答案更重要
21 茱莉亚效应:太重视孩子的成绩为什么不好?
考试得**名的孩子,综合能力并不一定是*强的。
22 测试效应: “题海战术”到底有没有效果?
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变了味的考试,就抹杀了考试本身的意义。
23 克拉克现象:孩子总是临场发挥失常怎么办?
学生考试和任何竞赛类活动一样,光想赢的未必赢,不怕输的反而不输。
24 动机拥挤效应:发奖金对孩子学习有帮助吗?
虽然钓鱼奖励可以让孩子更努力地念书,但是也有不良副作用。
25 间隔学习法:用追女孩的方法来备考
不要害怕遗忘,因为遗忘是学习的朋友。
26 普雷马克原理:怎样让孩子主动写作业?
很多孩子不愿意主动做作业,*大的原因是他有更喜欢的活动。
27 橡皮综合症: 不唠叨也能对付“马虎大王”
面对马虎这个问题,仅仅靠提醒孩子“多注意、仔细一些”,是无济于事的。
28 遗忘曲线: 在刚要开始忘记的时候去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不能认为隔几个小时复习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
家庭教育 家教方法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下一篇:生于1998-爱是青春最好的礼物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