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心理医生-一个心理医生的手记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2020-05-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父母是孩子的心理医生-一个心理医生的手记

父母是孩子的心理医生-一个心理医生的手记

作者:洪宝瑟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2401143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10-07-01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父母是孩子的心理医生-一个心理医生的手记 本书特色

《父母是孩子的心理医生:一个心理医生的手记》:资深儿童心理医生对你说心理医生能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从症状描述、心理扫描、心理测查、病例讨论,到疾病概念、发病机制、治疗步骤,资深专家为你一一剖析各类心理问题,手把手教你一步步培养自己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心理医生-一个心理医生的手记 目录

**章 多动症病例报告/2无事忙型多动症/2布娃娃型多动症/9诊疗链接/12概念/12多动症的发病机理/12多动症的治疗/14第二章 抽动秽语综台征病例报告/21课堂上坐不住的孩子/21诊疗链接/28抽动的概念/28抽动的类型/29抽动秽语综合征对儿童的影响/30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31中医学理论/34第三章 学校恐怖症病例报告/36一到校门口就发抖的孩子/36诊疗链接/39学校恐怖症的概念/39学校恐怖症的治疗/39第四章 焦虑性神经症病例报告/42慢性焦虑-急性发作/42焦虑引起的发烧/47诊疗链接/58慢性焦虑-急性发作的启动机制/58应对方式/59体诉的概念/59第五章 考试焦虑病例报告/62毁我长城者,竟是个假想的敌人/62考试焦虑造成的全身荨麻疹/70诊疗链接/74考试焦虑的定义/74考试焦虑的表现/75考试焦虑的影响/77考试焦虑的形成机制/78如何调整孩子的应试心态/83考试焦虑程度的心理测量/86第六章 分离焦虑病例报告/98离不开男友的女孩/98诊疗链接/108依赖人格的形成/108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性格发育的影响/110教育子女要对男女孩区别对待/111第七章 躯体形式障碍病例报告/113摘不掉疾病帽子的壮小伙/113疾病使他成了营养专家/116诊疗链接/119躯体形式障碍的种类/119病因与发病机制/120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121第八章 癔症病例报告/124癔症性视力障碍/124诊疗链接/132癔症的种类/132癔症的发病因素/133癔症的治疗/134第九章 心身疾病病例报告/137焦虑情绪引起的支气管扩张/137诊疗链接/146心身疾病的概念/146心身疾病的影响因素/148相关知识/150心身疾病的治疗/152心身疾病的预防/153第十童强迫症病例报告/157磨叽的聪明人/157诊疗链接/170强迫症的症状表现/170强迫症的发病因素/175强迫症的发病机理/175第十一章 抑郁症病例报告/179祖国的花朵也有愁苦/179诊疗链接/186儿童抑郁症的表现/186儿童抑郁症的致病因素/188儿童抑郁症的治疗/189第十二章 孤独症病例报告/193天国来的孩子/193诊疗链接/198孤独症的病因/198孤独症的治疗/198第十三章 问题儿童病例报告/201在蛋壳文化中成长的孩子/201诊疗链接/205后记/207

父母是孩子的心理医生-一个心理医生的手记 节选

《父母是孩子的心理医生:一个心理医生的手记》内容简介:孩子是不可选择的,上帝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只能接受,但孩子是可以塑造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气质,而不同的气质会有不同的成功。在校的学生,没有一个不想当好学生的;成不了好学生,肯定有他实实在在的困难。家长要学习老农,老农从来不抱怨小苗长得不好,而是蹲下来,研究它。帮助它。如果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不到快乐,肯定会自己寻找快乐;如果寻找不到,就会想要胡闹;被强权压制后,心灵是痛苦的,一百般无奈之下,孩子只能用一种痛苦去暂时缓解另一种痛苦。在孩子从自然人发展到社会人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让孩子了解社会结构,接受自己的社会角色,遵守社会规范。

父母是孩子的心理医生-一个心理医生的手记 相关资料

总之,课桌就是工作台,只许工作,一切休闲活动都要到课桌以外的地方做。久而久之在条件反射的原理下,孩子在课桌前干别的事情不在状态,吃不甘味,玩不快活。非得练得让孩子在课桌前吃东西不自在,总不由自主地就想拿笔写东西,才算建立了良好的条件反射。要达到这种效果,在孩子的课桌上必须坚清壁野,将吃的、玩的全放一边去,只放学习用品。如果孩子的课桌上除了没有烧酒,剩下的什么都有,我劝您他这学念不念两可,大半是读不出什么模样的。说来说去,最根本的一条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让孩子知道,做文明社会的人要学会服从,如果过于自由发展,不懂服从,就不能接受社会规范。孩子的唯一任务是要试探这个世界的边际,而家长相对的是不断为他划定不可逾越的边界。孩子就像水一样自由无定形,而家长和老师就像河的两岸,收拢着水流顺势而为,最终将其归入大海。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有许多培训方法,只要在早期培训,必定会得到良好的效果。遗憾的是在早期,家长只看到自己一个孩子,不了解正常儿童的参考标准,就很难发现个体存在的问题,以为“闹”是孩子的天性,本该如此。有的家长总认为,要与猴山上的猴比,我的孩子还算是安稳多了呢!往往到上小学之后,与同学相比才显出差异。而小学低年级的功课,老师总在不断地重复,学期初讲,期中讲,期末还讲,即使他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老师的重复过程中听到一次,家长再监督着复习,总能掌握个八九不离十的。只要成绩不错,老师也不追究纪律问题了,家长也不管这回事了,但问题却依然存在着。到高年级,功课复杂了,老师重复的次数也少了,家长监督得也不紧了,成绩就开始滑坡了,但拉下的基础并不多,所以家长紧把手,督促一下,成绩就能上去,家长一放手,成绩立马就下滑。抓一抓成绩就能提高,家长就很欣慰了,依然没去找根本原因。直到小学5~6年级或是初中,眼看考高中要没戏了,家长才带到心理医生处,追究孩子的聪明为什么不往学习上用的原因。孩子读了7~8年的书,也是千辛万苦,但在课堂上他只是用很少的时间听老师讲课,而大部分时间都是拿课堂当茶馆,不是为自己读书,而是在给别的同学做伴读生。别人考到理想的学校,而他因为学习时单位时间利用率不高,虽然聪明而分数不高,只能将就上学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家庭教育 心理辅导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