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就这么简单
与孩子沟通就这么简单作者:林越编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802510869 定价:29.8 出版时间:2008-10-01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这天,林枫和邻居的孩子去玩耍,衣服弄得很脏,回到家的时候,又遭到妈妈的一顿责骂,林枫当然也不示弱地和妈妈争吵,丝毫没有一点改过的意思。妈妈在孩子的心中一点威信也没有了。
智慧点拨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总是居高临下,认为家里的事情自己说了算。因此,父母在做一些决定时往往把孩子排除在外,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把自己的思想和喜好强加给孩子,这其实是错误的。家长不要以为孩子是自己的,就可以随随便便替孩子做出决定,孩子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权知道关于自己的事情。
中国的父母为了孩子可以奉献一切,有位母亲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甚至说活着就是为了孩子,孩子就是她的一切。她为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操劳,为孩子的学习操心,认为她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孩子并不领情。
孩子的一番陈述道出了问题的症结:“我妈妈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根本不考虑我的感受,每天就知道让我学习、学习、再学习,做许多练习题,并且还说话不算数,经常增加习题数量,而从来没有主动带我出去玩过,我不信任母亲,我恨母亲。小时候我对母亲言听计从,长大了,我越来越感觉受不了,恨到想要用刀砍母亲。”这实在是一种爱的悲哀。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方式,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后,才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才给他们讲道理。
可见,如果父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能真切地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就不会和孩子之间造成太大的隔阂。
亲情提示
(1)父母要体会孩子的内心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是做了错事,孩子幼小的心灵会难过很长时间。假如这个时候孩子向父母哭诉,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孩子:“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别再哭了”……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根本就不能体会他的感受。相反,如果父母换一种说话方式,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感受他现在的心情,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孩子,让他感受到亲情的慰藉,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效果就会好得多。
(2)父母要学会运用开放性的提问
父母在向孩子提问的时候,*好用开放性的语言提问,而不要用“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语言来问孩子。因为,封闭性的提问只是“是”或者“不是”,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惰性。而开放性的提问,会让孩子通过积极的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有助于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使亲子之间关系融洽。
(3)父母要注意孩子说话时的反应与态度
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碌,能真正坐下来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不去理会孩子说话时的反应和态度,却急着要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地照自己的话去做。长此下去,孩子会觉得父母漠视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4)父母要考虑好了再说话
父母和孩子说话,也要考虑好了再说,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斟酌怎么说才会让孩子更乐于接受。这样,才能够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任何问题都不与孩子商量
吃晚饭的时候,爸爸跟妈妈正在商量怎样装修新房的事情。7岁的晨晨在一边认真地听着,因为他一直梦想能够有一个自己的房间。
说着说着,爸爸妈妈谈到了晨晨房间的装修问題。
“晨晨的房间怎么装修呢?”爸爸问。晨晨一下子就竖起了耳朵。
“晨晨的房间里摆一张小床,一张小书桌就行了,还能怎么装修?”妈妈轻描淡写地说。
“不,妈妈。我想把我的房间刷成蓝蓝的颜色,我的小床底下要有抽屉,再给我弄个小书架。”晨晨插嘴道。
“你怎么那么多话?哪有这么多精力给你弄这弄那的。小孩子的房间只要简单、实用就好了!”妈妈不耐烦地说。
“可是,我就想自己布置一下房间。”晨晨瞄了一眼妈妈,只见妈妈正看着自己,连忙低下了头。
“你现在说这样,谁知道你明天会怎么想。怎么装修我还不知道呀?弄得花里胡哨的,还像家吗?”妈妈呵斥道。
“依我看,孩子的要求也不过分。”爸爸在一边说。
“你就是老依着他,孩子会不断有新花样的,不能再这样宠着他了。”妈妈说。
晨晨的眼泪一下流了出来。
智慧点拨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家里的事情有必要跟孩子协商一下,尤其是关系到孩子的事情。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没必要跟他讲那么多,而且,孩子知道了也起不了作用,不如让他安安心心地读书。其实不然,如果父母不跟孩子商量家里的事情,渐渐地,孩子不仅失去了与父母沟通的意愿,而且会认为自己在父母眼里是多余的人,从而养成冷漠、自私的性格。
有些父母则认为,孩子的事情父母理应替他做主,孩子年龄这么小懂什么呀,万一做错了事,那多麻烦呀?事实上,如果父母总是替孩子包办,不给孩子自己出主意、想办法的机会,孩子永远都不会处理问题。当然,孩子也会产生逆反心理,故意与父母作对,于是,父母就会感叹:我们辛辛苦苦为孩子做了这么多事,跟孩子讲了这么多道理,他为什么总是不明白我们的心意呢?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责任都在父母身上。
有些父母表面上与孩子协商,实际上自己已经拿好了主意,*后还是按自己的想法来办,而不管孩子的意见是否合理。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虚伪,让孩子反感。
比如,一位妈妈对10岁的儿子说,明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给你200元的预算,你可以决定怎样过生日。
儿子说:“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妈妈说。
“那好,我要约上我的好朋友到香山公园去玩,听说红叶已经红了!”儿子兴奋地说。
“不行!跑那么远,多危险!”妈妈一听就否决了。
“不会的,您用车送我们去,五六点的时候,我们在公园门口等您,您再接我们回来。”儿子显然已经想好了对策。
“那也不行。我看还是在餐厅请你的小伙伴吃一顿算了!”妈妈说。
“每年都在餐厅过,一点意思都没有。”儿子有点不高兴了,“算了,明天我哪儿也不去了,过不过生日都无所谓!”
结果,这个晚上,母子俩弄得很别扭。
家庭教育 家教方法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写给父母:塑造孩子的感恩之心
下一篇:培养完美女孩的100个细节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