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译考辨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2020-06-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重译考辨

重译考辨

作者:刘桂兰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1205759

定价:28.8

出版时间:2010-05-01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重译考辨 内容简介

名著得到不断重译,经典受到反复阐释,历史存留的文本也应与时俱进,成为重新翻译的对象,重译乃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本书在现有翻译学研究基础上对重译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和辨别:对“重译”概念作历史回顾和清理,列举不同类型的重译现象,从艺术审美和科学技巧两方面进行重译学理考辨。通过重译现象的分析对其繁荣与争议进行文化反思;通过对重译文本作互文性考察和重译度的认定,从方法论上探求重译的可行性和重译的策略与技巧。透过繁复的重译现象解析翻译的本质、了解重译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联,整合重译的艺术和科学渊源,以此建构重译理论、规约重译实践,促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为用。

重译考辨 目录

**章 绪论
1.1 题义
1.2 概述
第二章 “重译”及其研究
2.1 “重译”定义
2.2 重译历史回顾
2.3 重译研究综述
2.3.1 重译版本研究
2.3.2 重译类型研究
2.3.3 重译价值研究
2.3.4 重译本关系研究
2.3.5 重译理论研究
2.3.6 重译的实证性研究
第三章 重译现象概观
3.1 重译显象外观

重译考辨 节选

《重译考辨》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为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创造条件。《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积极贡献。

重译考辨 相关资料

在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文本、历史读本姿态万千,各以不同的面目存现于世:有的是以不同的媒介载体如音像、影视代替文字形式,有的是同一种形式以不同的话语方式呈现。典籍、经书、文学原著等随时代变更而不断翻新,于是有了名著重译、复译、再版、改编等纷繁复杂的样式。文学翻译实践不免醇驳互殊,瑕瑜共见,又不乏“更上层楼”的姿态和不断创新、不少超越的见识。重译在现代看似是泛陈可述的文化现象,却也是历久弥新、一代代人前“铺”后续的“行为”,也只能是从实践中归纳抽象才逐渐形成相关的翻译理论。因此,面对繁杂的重译现象和众说纷纭的认识,本章拟从重译概念、重译历史、重译研究的角度做一概略的梳理和辨识,以厘清“重译”实践与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我国的翻译历史经过了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明末至晚清的西学翻译、民国时期至新文学运动时期的翻译、1949年建国以后的翻译这四次大规模的繁荣时期。从东汉后经六朝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是第一次翻译高潮,当时的教义、经文首先是经梵文进人汉语,其华文阐释为佛教的引介发展提供了本源和根基。史上的对外交流一直不断,唐朝时期的对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到明末清初一度封闭的国门渐开,此后外来文化大量引人,大批外国文学、科技文本输入国内,形成有规模的输人型外汉翻译。其中又以晚清严复等人的科技翻译、林纾的文学翻译为翘首。这一时期的翻译以实务济世为目的,因而拿来主义的节译、选译及意译甚至编译成为主流,林纾翻译的百余种外国小说也多是经他人传述再记录改编而成。

重译考辨 作者简介

刘桂兰,女,1970年8月出生,湖北咸安人,咸宁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湖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7月获武汉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晋升副教授,2007年至2008年在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以访问学者身份从事访问学习和研究。自1991年至今从事大学英语教学18年,主持参加省级、校级教研、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著4部,主编教材1部,获省级科研奖2项。

重译考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外语 俄罗斯语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