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调查研究概述

首页 > 图书 > 图书内容/[!--newstime--]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

教育调查研究是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验等手段,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从而作出科学地分析、推理或预测其发展变化的一整套实践活动。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婴幼儿的游戏,以及他们与社会、成人、同伴间的关系等都可以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调查研究在学前教育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调查研究含有调查和研究两个有机联系的过程。调查研究决不只是单纯地靠观察来记录有关事实,而是要综合运用观察、谈话、问卷、调查表以及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方法手段,从而使认识从经验层次上升到理论层次,进一步把握所研究的教育现象或问题的现状、发展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教育调查研究法的一般特点

第一,教育调查研究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对于研究对象不作任何干涉和控制。这就避免了观察法被动等待观察现象出现的弊病,也克服了实验法需要控制条件的局限。
第二,教育调查研究是一种间接的观察,调查可以对不能直接观察研究的对象和现象,进行事后追踪研究。例如,研究人员未能参加某次教学活动,事后可以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搜集与这次活动有关的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获得结论。
第三,教育调查研究能够提供教育现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的线索,但并不能直接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因为教育调查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其中许多变量会同时发生作用,研究人员又不可能对一些干扰因素进行排除,而只能分析事情发生的可能原因。因此,教育调查必须通过设计的合理性来提高其结果的科学性。
第四,教育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可以是关于研究对象现状的资料,也可以是关于研究对象过去情况的资料,其中以关于现状的资料为主。

三、教育调查研究法的种类

教育调查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分类,其中,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个维度:
(一)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可以把教育调查研究分为现状调查、发展调查、关系调查、比较调查和原因调查。
1.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是一种描述性的调查,它主要调查某一类教育现象目前的状况和基本特征,目的是对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或寻找一般数据。如“我国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调查”、“大班幼儿绘画能力的调查”、“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等等。


现状调查可以解决“某一类对象的某种特征目前的状况”。现状调查的基本做法是:先选定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对象,再了解这些对象的某些方面的特征,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获得调查结果,分析概括出一定的结论和认识。
现状调查是最基本的调查,往往能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其调查结果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广为关注的。
2.发展调查
发展调查是一种预测性调查,它主要调查某一类教育现象随着时间变化而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推断出未来某一时期的教育发展趋势与动向。如“21世纪我国幼儿教师所需素质的调查”、“互联网时代教师角色的调查”等。
发展调查要解决的是,对象的某种特征是怎样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纵向研究,即调查同一组对象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情况,设计要求准备一组对象,在一定时间内多次搜集资料,进行前后比较。一种是横断研究,即在同一时间内分别对不同年龄的多组对象进行观测和调查,也可以说是在同一时间内对研究对象总体进行横剖面式的研究。
发展调查的难度较大,其结果相对来说准确性不是很大。教育工作者在采用这类调查结果时,特别是据此做出预测是要持谨慎态度。
3.关系调查
关系调查是一种相关性的调查,它主要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教育现象的性质与程度,分析与考察它们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是否互为变量,目的是寻找某一教育现象的相关因素,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如“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个性品质的关系调查”、“教师态度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调查”、“惩罚与幼儿侵犯性行为的关系调查”等。
关系研究是要解决某一类教育现象的两种特征之间是否有联系以及联系的程度如何。在进行关系研究时,先要准备一组与总体同质的对象,再了解其两方面特征的水平,然后用教育统计方法计算这两个特征量值的相关系数,最后根据相关系数值来判断这两种特征的联系和联系的程度。


4.比较调查
比较调查是一种对比性的调查,它主要调查两个或两个以上群体、地区、时期的教育情况,对比分析不同对象间的差异特点及规律,目的是弄清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不同性质的教育现象之间的差异性、相似性及其内在联系。如“东部与西部地区幼儿教育状况的对比调查”、“城乡幼儿教育经费投入的对比调查”、“城乡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调查”“小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性别差别的比较研究”等。这类调查往往能起到总结经验、吸取经验教训的作用,为落后者提供先进的经验。
5.原因调查
原因调查是一种因果性的调查,它主要调查产生某一现象的可能原因。这种调查法在实践中应用的较多。如“学前儿童偏食挑食的原因调查”、“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调查”等。这类调查相对来说比较直接,有利于迅速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
以上提到的相关调查研究、比较调查研究和原因调查研究都属于区别研究。区别研究是分析教育现象之间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通过现象之间的比较,从而确定其相互关系和关系的程度,也可以对事物某种特征产生的原因进行推测。这种方法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上都有一定意义,所以被广泛应用。
(二)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的不同,可以把教育调查研究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1.普遍调查
普遍调查又称为全面调查,是指对被调查对象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或个人都进行调查。全面调查是一种一次性调查,其目的是把握在某一时点上、一定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我国适龄儿童入学率的调查”、“全国幼儿教师工资发放状况的调查”、“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状况的调查”等。这类调查有利于全面了解情况,但是往往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难以对某些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在学前教育研究中较少采用。
2.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指从被调查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推断被调查总体的状况。抽样调查要有教育统计学的基础,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调查结果侧重定量分析。抽样调查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因而是学前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
3.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又称为典型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若干人或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由于其研究对象少,因而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把握具有该特征的对象发展变化的线索特点,并进一步验证、深化,推论出具有一般意义的认识。个案调查往往是作为抽样调查的探索研究或补充研究,它可以使抽样调查的研究结果更深入、更丰满。但个案调查对象的选择受主观因素的干扰,如果选取的对象不具备典型特征,其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就得不到保证。


此外,根据调查采用的方式方法,教育调查可分为调查表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这三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被调查者自我报告方式收集资料。根据研究变量的性质,可以把教育调查分为实况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根据研究的范畴,可以把教育调查分为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根据研究的性质来分,有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

四、教育调查法的基本步骤

教育调查研究方法包括观察、问卷、访谈、测验等不同的具体方法,程序设计上虽各有侧重,但都要遵循以下基本步骤:确定课题、拟定计划、选择对象、确定内容,然后实施调查,最后整理资料、分析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一)确定课题
教育实践中,教师会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是形成课题的基础。但是,问题并不等于课题。只有当我们确定了问题研究的方向、范围,明确研究的目的要求,将问题具体化后,才能成为研究课题。在确定研究课题时,同一个问题由于我们研究角度的不同,形成的课题就不同。例如,有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可以运用现状调查法,了解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现实基本状况;可以采用相关研究法,了解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可以采用原因调查法,研究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由此可见,研究课题的确定从问题开始,而由于研究的目的任务的不同,一个问题可以引出许多研究的课题。
(二)选择调查对象
选择调查对象有两重含义:其一,确定调查对象的总体范围,即调查哪一类人,如调查教师,还是调查家长或调查幼儿。其二,确定调查时是采用全体法,抽样法,还是个案法。也就是说,既要确定调查哪一类人,又要确定调查这一类人中的哪一部分。
教育调查研究中,一般都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是在全体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对象组成样本,然后对样本进行调查,再根据样本的调查结果来推断全体的情况。
(三)拟定调查计划
拟定调查计划是研究课题设计阶段的中心环节,具体包括以下项目:
1.调查题目
调查题目要言简意赅地说明调查的变量及其关系。
2.调查对象
明确该调查在哪个地区范围、哪些人群(包括其年龄、性别、特征等)和机构中进行,被调查的人数是多少。
3.调查的手段和方法
明确该调查采用的是哪一种调查手段,设计相应的表格,如问卷、调查会谈提纲等。如果是几种方法综合运用,还要说明各种方法的作用和使用说明。
上一篇:学习目标     下一篇:第二节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