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调查研究概述

首页 > 图书 > 图书内容/[!--newstime--]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4.调查过程和时间安排
说明调查分几步进行,每一步骤的具体内容,各阶段的时间分配、起止日期和完成期限等。
5.调查经费的来源、使用与分配
说明该调查研究所需经费来自何处,以及如何使用和分配。
(四)准备性调查
  准备性调查的目的不是要获得教育调查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而是力求发现并纠正研究者设计的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中那些模糊、混乱或者不充分的问题。准备性调查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对于修订调查设计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准备性调查的对象要与实际调查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身份一致,但数量不必多,10—20人为宜。准备性调查不是一次完成的,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但也要考虑时间和经费的限制,尽可能使调查研究趋于完善。


(五)正式实施调查
实施调查最基本的一条是按调查计划的要求进行,调查人员不能违反设计时的意图任意变动调查内容和操作程序。如果调查的实施过程不规范或出偏差,会给调查结果带来系统误差,甚至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在操作时,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其一,按计划要求严格选择对象。调查对象是我们研究的样本,如果样本缺乏代表性,所得结论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必须严格按计划要求的程序取样,特别要消除调查人员选择被试时出现的主观偏向。
其二,严格执行指导语。调查一般是通过指导语向对象提出要求。如果各个调查人员的指导语不一致,将直接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其三,不同的调查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应该相同。也就是说,调查人员应为对象提供同样的信息、相同的时间和同样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被调查对象在同等条件下接受调查,消除系统误差。
其四,调查中切忌暗示和引导性语言。调查的语言应该以中性形式出现,如“对这两种方法中你赞成哪种?”不应该运用对象可能被诱导而产生倾向性的语言,如“你赞成某某教学法吗?”这种引导性的语言容易获得肯定性的回答,实际上起了暗示和启发的作用。
其五,有目的的详细记录。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要按方案设计的要求亲自做记录,以便从中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调查人员对于对象的反应要仔细观察,及时记录,有条件的话,可以用录音、录像等手段来辅助。如果不亲自记录,只靠事后回忆会遗漏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不但要及时,而且要详细。除了记录对象回答的内容之外,还应记录对象回答时的行为反应和表情。这些非语言交往中包含着许多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其六,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有的被调查者由于有顾虑不愿接受询问,或者胡乱说,不提供真实情况,这就会使调查结果失真。所以,在调查前,调查人员要说明调查的意图和重要性,以得到被调查者的支持和合作。在调查前或调查过程中,发现被调查者不合作时,及时地寻找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便使调查能顺利进行。
(六)整理资料
调查中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归类整理后才能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整理时先将资料评定,再分类汇总,编制统计图表和进行统计检验。通过整理分析,从中发现某些具有倾向性的问题,为得出结论提供数据资料的依据。
(七)撰写教育调查研究报告
这是教育调查研究的总结阶段。研究者要对教育调查研究的过程与结果加以详尽介绍和理论分析,依照调查报告的形式和要求,形成教育调查研究的成果。

上一篇:学习目标     下一篇:第二节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