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思考:2011-2015年100次经济杂谈
观察与思考:2011-2015年100次经济杂谈作者:张兆安著 开 本:24cm 书号ISBN:9787313167484 定价:68.0 出版时间:2017-03-01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观察与思考:2011-2015年100次经济杂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不同发展时期, 对全国以及上海各种经济问题和现象的观察和评论, 具有比较清晰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观察与思考:2011-2015年100次经济杂谈 目录
**篇 中国经济发展纵论稳增长,如何稳
调结构,怎么调
把握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措施的走向
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五大战略思考
振兴我国农村消费意义重大
中国促进内需市场发展之策略
2014年:改革创新中的稳中求进
增强发展信心,打好经济“组合拳”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及未来应对之策
第二篇 中国改革开放与宏观调控
个人所得税制:三项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从宏观角度理解宏观调控
我国城镇集体企业发展亟待立法
我国标准化工作:问题与对策
创新驱动战略与政府自身建设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与促进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
简政放权要有“含金量”
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抓住审批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坚持底线和原则
不妨制定发布《政府职能白皮书》
经济“双引擎”,还需政府做“减法”
农村土地流转需要把握好八个“度”
“一带一路”开辟两岸经贸合作新空间
第三篇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与对策
从两个视角来认识传统产业
物流业:发展瓶颈与对策措施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若干建议
再制造产业:需要重视与推动
关于加强我国旅游市场监管的若干建议
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对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几个思考
电子商务网络环境治理的思考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口的发展完善
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竞争
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第四篇 上海经济发展评论
聚焦上海高新技术产业
上海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径探问
商业功能要契合城市发展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对策思考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未来方向
对上海郊区农业发展的若干认识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及未来发展的七个要点
抓住城乡统筹着力点
“中华老字号”引起的三个思考
对上海文化多元主体培育的思考
对上海人口问题的若干思考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上海创新发展
回眸与思考:上海改革开放历程回顾
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考
上海:35年发展回顾及未来35年展望
第五篇 民营经济与企业发展
推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关键在于落实
化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七项建议
企业“走出去”的思考
非公经济发展应有六个“突破”
转型升级是民企发展必由之路
扩大民间投资,完善投资机构
第六篇 经济社会发展评论
产业融合也是创新
推动节能减排向标准化方向迈进
城市安全“六抓”刻不容缓
高档消费品关税该不该调整?
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应进行社会影响评估
“临界食品”销售需要规范
建成小康社会与创新驱动发展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要环节
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
老龄化与“弹性退休年龄”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需要妥善衔接
企业诚信建设:行业协会如何发挥作用
第七篇 中小特精企业点评
坚持调整转型推动持续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创新转型
生态文明建设蕴含巨大商机
平台经济大有可为
职业培训对接新兴产业
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转型发展的法宝
专业技术等于市场占有率
产品优化细分:企业生存之道
延伸产业链,促转型升级
企业发展要打好“组合拳”
企业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走了三步“好棋”
自身硬,才是企业的本质
关键性的三次调整,出彩的二代接班人
审时度势:企业家的要诀之一
改造提升是传统产业的出路
“变与不变”的辩证法
不断借力,快速成长
找准市场切入口
执着是基点,拓展是常态
混合所有制企业大有作为
抓住战略机遇,推进服务外包发展
瞄准新空间,发展新产业
跟着大趋势,找准切入点
创新改变企业命运
创新: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三化”融合,创新发展
工厂化农业: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全方位服务是制胜法宝
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观察与思考:2011-2015年100次经济杂谈 节选
《观察与思考:2011-2015年100次经济杂谈》: 2013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力度也明显加大。7月,国务院推进了三项重要改革,一是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自8月1日起全国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实行了“免税”;二是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速,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三是进口贴息增加资金规模,出口商品暂免法检费用,“便利通关”降低外贸成本。同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引导、推动重点领域与行业转型和调整等10条指导意见。8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了有效落实引导民间投资激发活力健康发展的措施,为民间投资“松绑开路”,并且建立了经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机制。 回想起来,2005年2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由于该文件内容共有36条,因此这份文件通常被社会各界简称为“非公经济36条”。2005年推出的“非公经济36条”在贯彻落实执行的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然而并不是十分理想。当然,文件精神落实不到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被认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文件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的缺失。 在“非公经济36条”颁布5年之后,国务院于2010年5月13日再次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由于该意见中共计也有36条,为了与2005年的“非公经济36条”相区别,故被简称为“新36条”。同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还下发通知,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新36条”分工至各个部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财政部等20多个部门分别承担相关任务。同时,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将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由于“新36条”突出了执行性和操作性,提出了细化到二级科目的领域,这也是社会各界对“新36条”政策效果期许的原因之一。 接着,国务院各部委密集出台了落实“新36条”的实施细则,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可以说,“新36条”能够变为现实,一定可以起到“一剑三雕”的作用。**,有利于我国民间资本进入一些垄断领域的市场准人问题得到化解,一些原来的“玻璃门”和“弹簧门”可以被捅开。第二,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在“稳中求进”的过程中,严控政府投资,同时放松管制,通过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提升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第二,有利于扩大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和投资渠道,把民间资本更多地引入实体经济,达到稳定增长和加快结构调整的双重目的。 应该充分认识到,国家各部委密集出台这些文件的初衷,是值得赞赏的。那么,是不是这些文件出台了,就能够立即产生效果?实际上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从总体上来看,尽管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的实施细则出台了,但民间投资真正活跃起来并不容易。什么原因?**,从这些文件出台到真正落实到位,不仅需要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而且需要经过实践的磨合,这就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二,民间资本需要熟悉这些投资的新领域,民间投资是自主性投资,投资者要充分考虑成本和收益,更需良好制度环境的配合。目前,民间资本进行一般性投资也心存顾忌,进入垄断行业更不易,垄断领域长期为国有资本控制,利益格局坚固,各种潜规则无处不在,民间资本短时间恐怕不敢贸然出手。第三,一些垄断领域如铁路、石化等产业,不仅有一定资本规模的要求,而且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明显,除非政府给予民企更优惠的政策,否则即使享有“同等待遇”的民间资本,也不敢轻易出手。 同时,这些文件出台到真正落实到位,还需要积极推动各项改革的深化,为扩大民间投资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政府职能改革方面,应该进一步取消部门、地方政府对市场准入的审批,还要提高审批效率。在财税改革方面,要进一步加快结构性减税的步伐,应该拿出当年取消农业税的智慧和勇气,为扩大民间投资减轻税负。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要在全国范围内允许民资兴办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为民间资本的投资开辟新领域。在消费环境完善方面,要积极制定各类鼓励消费的政策,取消各类限制消费的障碍。 ……
经济 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