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农场培育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家族农场培育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家族农场培育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作者:陈军民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109240759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18-05-01

出版社:中国农业


8.2.5 完善配套措施,提高政府支持的效果
8.2.6 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联合与合作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家族农场培育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节选

  《家庭农场培育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2.1.3关于家庭农场生成的实证研究  (1)家庭农场的经营意愿研究  对于家庭农场生成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以下相关文献:赫雪姣(2014)运用二元Logistic选择模型以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政策感知两类为自变量对河南省鹤壁市286个农户创办家庭农场的意愿进行了研究,发现仅有30.4%的农户听说过家庭农场,且惠农政策、贷款可得性等对农户的创办意愿影响显著;曾冠琦(2015)根据上海市松江区的农户调研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模型研究了职业化特征、非农产业转移、收入效应、政策公平感知对农户参与家庭农场意愿的影响,证明收入效应和政策公平感知对于农户参与家庭农场经营具有积极的效应;蔡颖萍和周克(2015)基于浙江省德清县300余户的截面数据通过建立Logit模型发现现阶段农户对家庭农场的认知与参与意愿并不高,但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户参与意愿也较高。实际上,经营家庭农场是农户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过程,张忠明和钱文荣(2008)基于长江中下游区域的调查数据,运用广义Logit模型发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业经营者的年龄越大、农业比较效益越低的情况下农民从事土地规模经营意愿越低;陈彪和王志彬(2013)运用同样的模型对新疆阿克苏地区农民的规模经营意愿进行了分析,发现区域经济条件较发达、农地流转价格的下降以及雇佣农工成本的降低等会增强农民扩大土地规模经营的意愿;凌莎(2014)利用2011-2012年对全国89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特征、其他家庭特征及外部环境因素对农户扩大经营规模的影响,发现具有较多农业资源禀赋及较强行为能力的农户,更愿意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宋文等(2015)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农民的规模经营意愿,发现情感关联、认知关联、经济关联和行动关联四个村民关联维度对农地规模经营意愿有正向影响,即提高村民关联程度将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的实现。  (2)家庭农场生成的制约因素研究  对于家庭农场能否快速健康发展,学者从不同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一是关于家庭农场创办的前提条件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土地能够顺利集中、高素质的专业农民、通畅的融资渠道、良好的社会服务及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家庭农场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楚国良,2013;黄建新等,2013;郭伊楠,2013)。在国外,Lucio Andrede等(2008)从微观农场、中观社区、宏观区域范围,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选取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指标研究了巴西南部家庭农场的可持续性问题,发现重视环境的农场往往经济效益不足,需要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予以帮扶。Deade Lima Vidal(2013)认为妇女在家庭农场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政策制定、教育培训、技术供给及其他服务更多的是针对男性特点而忽视妇女的特点,这是制约贫困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而Jane L.Glover(2010)利用Pierre Bourdieu‘s资本理论,从经济资本(货币与利润)、文化资本(知识与技能)、社会资本(关系网与社会关联)、符号资本(由经济、文化、社会资本所带来的声誉与地位)等角度,深入分析了不同资本形式在家庭经营遭受不利冲击时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发现情感因素对于家庭农场经营影响很大,在不利环境冲击下,经济资本往往是导致经营困难的主要方面,而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往往是应对这些不利冲击和使家庭成员坚定信心继续从事农场经营的抉择依赖。  ……

家族农场培育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作者简介

  陈军民,1976年7月生,河北临城县人,管理学博士。现为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产业组织与管理、农业生产性服务。先后主持省级、厅级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获河南省新乡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河南省级鉴定2项,河南省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一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25篇。主编教材4部。

家族农场培育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经济 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