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作者:赵康杰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9552704

定价:32.0

出版时间:2014-04-01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内容简介

  《山西财经大学学术文库: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理论与实证相结合,运用经济学理论,采用比较分析、案例研究和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在对现有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理论上分析了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形成机理与破解路径,接着介绍了国外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重点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案例研究总结了山西省近年来改革中出现的典型模式,*后提出破解山西农村可持续发展难题的路径与制度保障。

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目录

**章 导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评述
2.1 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2.2 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2.3 现有文献的评价

第三章 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形成机理与破解路径:理论分析
3.1 相关理论概述
3.2 理论分析的基本假定
3.3 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形成机理
3.4 制度创新、包容性增长与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难题破解路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外资源开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4.1 发达国家矿产开发与原住民权益保护的经验:以澳大利亚和美国阿拉斯加为例
4.2 发展中国家规避“资源诅咒”的成就与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博茨瓦纳为例
4.3 欠发达国家尝试破解“资源诅咒”的教训:以乍得为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资源开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基于山西的实证
5.1 资源型经济导致山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5.2 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负效应及其对山西农村的影响
5.3 煤炭资源开发与山西农村社会发展难题:贫富差距与村矿冲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掉度创新与山西破解农村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典型模式
6.1 山西资源型地区制度创新的探索
6.2 “以煤补农”制度创新与破解资源型县域农村经济难题:乡宁模式
6.3 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与破解农村生态环境难题:平朔模式
6.4 “一村一品”与山西农业转型:晋南A村的案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制度创新与包容性增长:山西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7.1 经济活动的村民参与和收益共享:破解IJI西农村经济难题
7.2 村民参与和多中心合作治理:破解山西农村生态环境难题
……
第八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节选

  村矿冲突的发生与村民自治失败有着很大的关联。在忻州**信访案中,农民发现了村干部私自转包煤矿的行为,才有了2005年6月起的村民护矿行为,村民护矿是为了维护村集体、村民自己的利益。白家峁惨案也是如此,村民在得到法院判决支持的时候开展了护矿行为,*后却导致了惨案的发生。当前我国在村民自治当中,村民参与的制度、法律仍然不够健全,而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也是矿产资源型农村实现村民自主有效治理的出路。  (5)资源型经济中包容性增长途径的缺失。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资源型产业多为资本密集型的,虽然也会吸纳较多的劳动力,但是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相比,资源型地区的就业非农转换滞后,乡村人口比重、农业从业人员比重较高。这也同样表明山西资源型经济发展中,惠及农民的途径欠缺,农民作为社会的贫困阶层,是经济发展中减少贫困的主要方面。煤炭价格高涨,大量的煤炭收益带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增长的收益被少数的煤老板、政府官员所拥有,煤炭收益没有能够转化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巨大的贫富差距、包容性增长途径的缺失会造成农民心里的不平衡,容易诱发村矿冲突以及犯罪,导致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村矿冲突也会进一步恶化煤矿与农民的关系。在山西的许多煤矿当中,煤矿在劳动雇佣中都不用本村的劳动力,因为双力'之间本身就存在矛盾,雇用本村的劳动力,农民会更容易知道煤矿开发对村里的负面影响,而且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煤矿对本地人需要支付更多的赔偿费用。这就使得农民不得不外出,或者在附近的煤矿、相关产业就业,而本村煤矿本村人难以参与其中,这在柳林县孟门镇崖窑上村村矿矛盾事件中就有所体现。  就煤炭产业的发展来看,可促进农民参与其中的途径在逐渐减少。在以前的社队煤矿、村办煤矿中,当地村民可以在煤矿就业,町以享受集体企业的分红;但是经过煤炭产业改革,在承包经营比较盛行之后,对煤矿的规模也提高要求,减少了村民就业,村矿矛盾的存在也使得煤矿不雇用本村的劳动力,农民能够享受煤矿收益的途径越来越少;特别是在近几年煤炭资源整合之后,要求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提高了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进一步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农民越来越难以直接从煤矿经营中获得收益,导致煤炭资源整合之后矿区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面临考验。  2.山西村矿冲突的发生机理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山西村矿冲突的发生机理,如图5-20所示,煤炭开发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影响村矿冲突的发生:  一是资源型经济的收益分配机制。资源型经济发展由于煤炭产业特性以及煤炭价格波动,煤炭收益主要归少数煤矿经营者(煤老板)所有,资源型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相对较弱,缺少包容性增长的途径,农民就业转移缓慢,农业发展缺少潜力,导致农民无法获得收益,农民贫困严重,贫富差距拉大导致村矿冲突的发生。资源型经济的收益分配机制是与资源型地区的农村经济难题相关的。  二是煤矿归属的产权机制。这主要是指,在山西煤炭开发过程中曾经形成了许多村办煤矿,产权主体属于集体,村民呵以通过村民自治,自主参与村办煤矿的生产经营,而这一时期农民是可以获得煤矿收益的;但是随后进行了煤矿产权主体的改革,许多村办煤矿被私人所承包,形成了一些私有煤矿,煤矿的产权主体归个人(煤老板),而在煤矿承包的过程中,农村基层民主治理失效,村委会治理、村干部治理替代了村民自治,村办煤矿被非法承包,政府与煤矿相勾结,政府监管失效,在这个过程中村民利益受损、煤老板富裕,村民在向煤老板争取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谈判失败而容易引发村矿矛盾。煤矿归属的产权机制是我国、山西所特有的,是与我国的集体经济发展相关的。  三是煤炭开发的外部性机制。生态环境属于公共品,我国矿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煤炭开发给山西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到了矿区村庄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在村办煤矿时期,虽然生态环境破坏也会给农民造成影响,但是煤炭开发的收益主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受损主体都是农民,在煤炭收益较多的情况下,农民总体是福利增加的。但是在煤矿承包之后,煤炭收益归煤老板,而生态环境破坏,农民福利受损,那么农民就容易因为生态环境破坏而与煤老板发生冲突。外部性机制是与资源型地区农村生态环境难题相关的。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