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增加值角度下的垂直专业化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增加值角度下的垂直专业化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增加值角度下的垂直专业化

作者:张咏华

开 本:大16开

书号ISBN:9787520109000

定价:79.0

出版时间:2017-08-0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


图5-21 1995~2009年全球价值链人均收入的国际比较:低技术制造业行业
图5-22 1995~2009年全球价值链人均收入的国际比较:中低技术制造业行业
图5-23 1995~2009年全球价值链人均收入的国际比较:中高和高技术制造业行业


表目录
表1-1 世界各国的垂直专业化比率及垂直专业化对出口的贡献
表1-2 离岸外包率*高的5个行业及其离岸外包率
表3-1 1995~2009年中国资本积累水平
表3-2 1995~2009年用于教育的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国际比较
表3-3 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R&D经费支出占行业GDP的比重
表3-4 1996~2009年的科技投入力度:国际比较
表3-5 2011年世界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R&D经费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表3-6 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表3-7 2002~2008年中国制造业行业的聚集度
表3-8 1992~2011年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
表3-9 2000~2006年中国工业品的平均关税水平(HS二分位)
表3-10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税收优惠一览
表3-11 1995~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的出口占比
表3-12 1995~2009年中国的货物运输周转量
表4-1 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表4-2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表4-3 国际投入产出表
表4-4 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分行业
表4-5 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分技术类别
表4-6 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中间品占比:总体分析
表4-7 1995~2009年中国(大陆)制造业对外贸易的中间品占比:区域分析
表4-8 中国大陆典型制造业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进口来源分解
表4-9 中国大陆典型制造业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出口方向分解
表4-10 1995~2009年中国大陆制造业总体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关联度
表4-11 1995~2009年中国大陆各制造业行业的世界关联度
表4-12 1995~2009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主导行业主要关联国家/地区的变化
表4-13 2009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主导行业和主要关联国家/地区行业间的平均产业链长度
表4-14 1995年制造业总体国家/地区间关联
表4-15 1995年制造业总体国家/地区间平均产业链长度
表5-1 2009年中国和G7国家及韩国制造业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
表5-2 1995~2009年世界和中国的制造业出口:两种统计方法的对比
表5-3 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规模:两种方法的比较
表5-4 1995~2009年按技术类别区分的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两种方法的比较
表5-5 基于两种不同贸易统计数据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标
表5-6 1995~2009年中国行业10和行业14的增加值出口
表5-7 1995~2009年橡胶和塑料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表5-8 1995~2011年中国电子与光学设备行业部分产品产量
表5-9 1995~2009年电子与光学设备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表5-10 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收入及结构
表5-11 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收入占全球总收入的份额
表5-12 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人均收入水平
表5-13 2009年制造业各行业人均收入的国际比较
表5-14 1995~2009年行业10、行业14全球价值链人均收入的国际比较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增加值角度下的垂直专业化 作者简介

张咏华,1977年生,山东齐河人。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系校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价值链与增加值贸易。近年来,在CSSCl学术期刊上发表《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与中美贸易失衡》《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体系中的地位》《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链条分析》《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及其动态演变》等多篇论文。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般项目多项,承担博士后科研项目l项。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增加值角度下的垂直专业化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经济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概况

在线阅读

上一篇:中国脊梁     下一篇:美元与中国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