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螺旋:中国货币经济全面崩溃的十年(1939-1949)
![]() |
通胀螺旋:中国货币经济全面崩溃的十年(1939-1949)作者:张嘉璈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8693569 定价:68.0 出版时间:2017-02-0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当政府不得不承认所有经济措施都失败了时,便再次求助于政治手段,将其政治前途和声望押注在一个短命的“改革”上,结果只是发现其政治影响已经不够,大众的信心已经在经年间消失殆尽,其做法只是加速了*后的崩溃。
中国的通货膨胀也给出了一个教训,即财政预算和银行体系均由行政支配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安排。在这样的结构中,政府预算控制在政治领导人的手中,而不是经由合格的*组织仔细审查;而中央银行被视为政府的支付代理人,创造货币的能力可能成为一个诅咒而不是经济的福音。在中国,政治领导人可以随意操控财政预算和中央银行。这些领导人不理解所要应对的经济力量的本质,他们选择忽视这些力量。政府找不到其他资金来维持自身开支。通胀不改变轨迹,一路肆虐,政府的*终命运是早就注定了的。经济不稳定*终导致对国民党政府信心的全面丧失,随之而来的是政治和社会道德的彻底崩溃。在这种混乱的政治和道德真空中,几乎任何一个承诺要进行彻底变革的军事组织都能在没有强烈反对的情况下行动起来,共产党正充分利用了形势。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基本问题
前述批评性言论只关乎战时和战后的中国,对不同的历史背景可能并不完全适用。除了技术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关键的态度和理念,或多或少地决定了中国的局势发展,而且由于它们在其他亚洲国家的普遍适用性,在此应该重新提及。
**,应该记住,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新王朝时代的政治*,几乎总是充斥着通过军事扩张或推进庞大的公共工程来维系国家和个人荣耀的强烈欲望。这些举动*终总是导致通胀性财政。
在目前的情况下,尽管这种粗陋的虚荣观可能不再被认可,但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诱惑和对国家安全的愿望成为扩大政府开支不可抗拒的压力。随着一个接一个的国家宣布各自的三、四、五年发展计划,这种效仿的冲动是如此强烈,以至于类似的工程、事业几乎势在必行。目前大多数亚洲国家似乎都在这样做。在防务方面,虽然外部对国家安全的威胁的确可能存在,但很少有人认识到防务支出经常是连带需求,一项支出通常会导致另一种支出。一方面是发展军事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经济增长的诱惑,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似乎并不总是有智慧去完成它们在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所能做的事情。即使在外援的帮助下,他们的方案也会增加当地的收入和当地的支出。这意味着,应该认真考虑和安排外援接受国的财力。中国*近的经验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在促进国防或经济发展方面,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利益*好是通过增加实际产出和促进国内资本的积累来实现。中国的经验表明,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尊重民营企业和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过度发债、强制银行认购,以及通过直接发行新钞无节制地赤字融资,这些中国都出现过,而且破坏了银行作为公众存款安全保管机构的信心。中国的经验也表明,不能仅仅因为私营企业发展缓慢就对国有企业进行扩张。过分强调经济发展的速度通常造成的结果,不仅是破坏私人资本的形成,更有悖于发展初衷。在中国,国民党政府及其执政之前的民间资本形成主要是通过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其他主要商业银行的努力而实现。因为对资金的强烈需求,政府先是通过直接借款垄断了银行的资产,接着通过部分国有化继续这种状态。这些及其他一些措施,在萌芽状态即扼杀了新式银行的发展,而私营储蓄原本可以通过新式银行在战时和战后需要时更有效地流动起来。未能培育农村信用机构而各类国有企业却快速发展,对中国私人资本的形成同样产生了不利影响。其他发展中国家应该避免这种发展模式。
第三,由于发展中国家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建立预算控制的制度框架、确定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于社会长期福利至关重要。我们已经看到这些监管的缺席导致了中国财政管理上的混乱和恣意妄为,而避免在其他地方重蹈覆辙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通胀螺旋:中国货币经济全面崩溃的十年(1939-1949) 作者简介
张嘉璈(1889-1979),字公权,江苏宝山人,民国著名银行家。早年求学于日本庆应大学,学习现代经济、金融理论。回国初期受梁启超提携,曾在袁世凯政府有短暂经历。后进入金融界,先后担任中国银行副总裁、总裁,中央银行总裁、中央信托局局长;期间还曾担任铁道部部长、交通部部长。任职银行界时,张嘉璈先生用其所学现代经济和银行知识,重塑中国的银行业,更以其刚毅的性格和掌握的现代商业规则,*大程度地保证了银行的独立性,*了中国新式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尤其奠定了中国银行后续近百年的国际声望;其关于中央银行的思想,在当时同步于世界,对半个世纪之后的中国仍有影响。他因此获得了“中国现代银行之父”“民国银行先行者”的美誉。任职铁道/交通部部长期间,张嘉璈积极推动铁路、公路事业发展,为支持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于1938年命令卢作孚先生的民生公司转运入川人员和军品商货,被后人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抗战结束后,张嘉璈受命担任东北经济委员会主任,代表国民政府就东北接收问题同各方周旋,是*熟悉东北局势的官员。1947年,张嘉璈受蒋介石委托出任中央银行总裁,适逢中国通胀局势加速恶化之时,后于1948年5月辞职。1949年之后,张嘉璈移居澳大利亚,在大学任教并开始撰写《通胀螺旋》一书,后移居美国,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79年于美国去世。张嘉璈的兄妹也是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知名人士,如张君劢和张幼仪。
于杰,从业于银行和投资领域多年,已翻译出版《时运变迁》、《管理美元》和《通胀螺旋》。目前还担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经济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概况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