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作者:(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著; 徐毓枬 译

开 本:21cm

书号ISBN:9787569917024

定价:48.0

出版时间:2017-09-01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本书特色

1、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代表作,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斯密的《国富论》被封为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和大学讲坛上占有统治地位。《通论》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2、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开山作品,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思想基础。
  本书着重总量分析,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在经济危机理论之上,本书用“有效需求”原理代替了新古典学派的“萨伊定律”;在就业理论上,本书则论证了“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性;在利息理论上,本书用流动性偏好理论代替了传统的利息论,进而提出了完整的货币经济理论。在政策方面,本反对自由放任政策,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3、国家宏观调控思想的源头,投资、炒股、创业、看懂政府经济政策的必读必藏书。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创造的价值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包括对当今的中国。无论承认与否,*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各级政府和绝大部分官方经济学家,事实上都是凯恩斯主义者。今天,我们每个人的资产甚至命运依然会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涨跌,通胀率、利息、央行货币政策中的任何一项不仅会影响我们所拥有资产的实际价值,也将影响持有者选择投资时机的策略。
  4、凯恩斯的中国学生、著名经济学家泉威译本。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译者徐毓枬是位真正从剑桥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也是亲自聆听过凯恩斯讲课的中国人。他回国后,就执鞭于西南联大,后入清华。徐先生的学生很多,其中有当今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厉以宁和胡代光等。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内容简介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凯恩斯的经典代表作,1936年出版,在大危机后惊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以消除失业和克服萧条的新理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这一著作中,凯恩斯摒弃了他以前的西方经济学关于自动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均衡机制的学说,提出了国家调节经济的主张,认为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资本主义就会灭亡。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充分暴露出来的某些实际情况,如失业严重、资本产品大量过剩等,并提出了缓解这些矛盾的对策,为当时束手无策的资本主义世界指出了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创造的价值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包括对当今的中国。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前言

原序
  本书主要是为我同行经济学家写的,我希望别人也看得懂。本书主旨,乃在讨论若干理论上的困难问题,至于如何应用此理论于实际,尚在其次。因为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会在其上层建筑,而在其前提之不够明白,不够普遍,——上层建筑在逻辑上总是很少可非议的。为使经济学家以批判态度,重新考虑其若干基本假定起见,我不能不用极度抽象的论据,不能不有许多争辩。我愿意后者可以少一些。但我觉得:我不仅得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得指出我的观点在哪几方面和通行理论不符。我预测:那些与“经典学派理论”已结不解之缘者,或者认为我完全错误,或者认为我一无新见。谁是谁非,只能让别人来判断。下面争辩部分,目的就在提供若干材料,使别人判断时有所依据。为使各说俨然有别,我自己的争辩不免过于尖锐;假使有这种情形,我得请求原谅。我现在所攻击的理论,我自己也深信了好些年,我想我不至于忽视其优点。
  我们所争执的对象,其重要性可称无以复加。不过,如果我的解释是对的,则我必先说服我同行经济学家,然后再及群众。在论争之现阶段,我们只能欢迎群众旁听,听取参加论争之一造,把经济学家之间之意见分歧点明白提出。这种意见分歧,使经济理论在目前几乎丧失了实际重要性;意见分歧一日不去,实际重要性便一日不恢复。
  ·0··0·本书与我五年前所出版的《货币论》有什么关系,恐怕我自己比别人要明白些。在我自己看来,只是历年思索之自然演化者,在读者看来,也许会觉得是观点改变,迷离无所适从。这种困难,并不因我改换名词而减轻。名词有非改不可的地方,我将在下文中指出。二书间之关系,可以简述如下:当我开始写《货币论》时,我还遵循着传统路线,把货币看作是供求通论以外的一种力量。当该书完成时,我已有若干进步,倾向于把货币理论推展为社会总产量论。不过当时先入之见已深,不易摆脱,所以对于产量改变所引起的后果,并没有充分讨论。现在看来,这是该书理论部分(即第三、第四两编)之显著缺点。该书所谓“基本公式”,是在一定产量这个假定之下所得到的刹那图。在此假定之下,那些公式想指出:何以会有若干力量,造成利润失衡,使产量非改变不可。至于动态的发展,——以别于刹那图——,倒反不完全,非常模糊。本书则反是:着重在研究何种决定力量使得总产量与总就业量改变;至于货币的技术细节,虽然货币在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本书却略而不论。货币经济之特征,乃是在此经济体系之中,人们对于未来看法之改变,不仅可以影响就业之方向,还可以改变就业之数量。当前经济行为,虽常受人们对于未来看法之影响,而且看法又常在改变,但我们分析当前经济行为之方法,仍不外乎供求之交互反应。如此一来,我们的分析法与价值论衔接起来了。于是我们达到了一个通论:我们所熟悉的经典学派理论,只是这个通论之一个特例而已。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经济学理论 其他经济学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