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理论框架.变迁逻辑及案例解读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理论框架.变迁逻辑及案例解读

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理论框架.变迁逻辑及案例解读

作者:罗必良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109190368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14-04-01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理论框架.变迁逻辑及案例解读 内容简介

罗必良编著的《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理论框架变迁逻辑及案例解读》试图从理论逻辑、历史经验与创新实践等不同层面,对中国农业经营制度问题进行多维度的思考。目的在于:**,通过理论逻辑的梳理,力求形成一个理论与政策讨论的对话基础,从而促使对农业经营制度的研究回到理论常识,进而推进知识的增长;第二,通过中国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历程的经验分析,揭示中国农情背景下制度变迁的特殊性及其所包含的历史逻辑;第三,通过新近的一些创新性试验与典型案例,总结和发现中国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的制度空间,从而为丰富的制度创新实践提供参照与启迪。

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理论框架.变迁逻辑及案例解读 目录

前言
i.理论框架
  农业经营制度:改革面临创新
  ——基于产权理论与分工理论的思考
  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历史沿革与制度底线
  二、农业经营的现实格局:面临的挑战与努力的绩效
  三、从规模经济转向分工经济:基于文献的梳理
  四、农业家庭经营卷入分工:一个超边际分析模型
  五、重新认识家庭经营:回归常识与转型发展
  六、禀赋效应、人格化财产与交易装置:拓展科斯定理
  七、崇州的实践:对“农业共营制”模式的解读
  八、结论与讨论
ⅱ.变迁逻辑
  劳动监督、隐性退出与公社制度效率问题
  ——来自湖北广济余川公社的经验证据(1957—1975年)
  一、文献回顾
  二、人民公社:制度特征及其低效率
  三、偷懒、监督与激励不足:公社制度失败的进一步解释
  四、公社制度的延续:隐性退出与制度维护
  五、计量验证:来自湖北省余川人民公社的面板数据分析
  六、进一步的讨论
  产权管制、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
  ——来自中国农业经济体制转轨的证据(1958—2005年)
  一、引言
  二、一个新的scp范式及其假说
  三、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测量
  四、协整分析与假说检验
  五、结论与启示
  资源特性、行为能力与产权匹配
  ——来自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经验证据(1949—2009年)
  一、问题的提出:私产、国有抑或其他?
  二、资源特性一行为能力一产权匹配:一个3×3×3的理论模型
  三、假说检验: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经验证据
  四、结论与启示
ⅲ.案例解读
  合约、合约不稳定与合约治理
  ——以东进农牧公司的土地承租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梳理与思想模型
  三、从商品合约到要素合约:东进公司初期的实践
  四、土地承租:合约不稳定性及其维护
  五、新的试验:以合约治理合约
  六、进一步的讨论
  契约资本、交易形式与收益分配
  ——以“公司+农户”的温氏模式为例
  一、经济交易形式:非此即彼还是状态依存
  二、案例背景:温氏与养户问的交易关系
  三、理论框架
  四、“公司+农户”的交易反串机制:概念模型与思想实验
  五、经济交易形式的反串:来自温氏的微观证据
  六、经济交易形式反串与温氏的价值分配
  七、交易形式反串的价值创造及其局限性
  八、结论与讨论
  村落地权、产权匹配与效率来源
  ——来自广东化州市浪山村的个案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个案描述
  三、产权匹配问题:一个分析思路
  四、浪山村地权配置的效率来源
  五、结论与讨论
  地权细分、合约治理与农业分工发展
  ——崇州市“1+l+l”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实践
  一、引言
  二、崇州模式:一个事实描述
  三、产权、合约和分工:崇州模式的运行机理
  四、结论与讨论

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理论框架.变迁逻辑及案例解读 作者简介

罗必良博士。现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农业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先后主持各类科研课题共计70余项,获得各种科研成果奖励40佘项。迄今出版专(合)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80佘篇。
获得的荣誉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广州十大杰出青年、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各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